李明明
【摘 要】文化馆是由国家创办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以普及文化知识、传播文化内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为宗旨,是我国公益文化事业服务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国国民素质,进而促进社会和平稳定、团结发展。但在目前的落实中,大部分的文化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免费开放程度也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如何加强文化馆的建设,提高我国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是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文化馆;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243-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广大人民对文化的需要不断提升。如果公共文化馆能够免费开发,将有助于提升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在当前新形势下,文化馆免费开放,从公益性文化服务方面做起,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建设发展的成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从文化馆公益性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抓住公共文化馆发展的现状,并尝试性提出文化馆公益性服务的途径,让文化馆建设走出一条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进一步体现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意义,并不断完善免费开放的体制。
一、文化馆公益性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馆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其人员岗位设置、人员结构设置,以及岗位的薪资待遇等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在诸多层面上制约了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文化馆建设方面,建筑老化、建筑场地较小、办公区域少,甚至还会出现租房办公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要,也制约文化公益性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馆免费开放,提升公益性服务的途径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文化馆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文化活动资源,发现和挖掘更多公益性文化服务人才,为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发展注入活力,使其能够经久不衰,永远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除了专业的精英人员外,主要依靠的是群众的力量,积极吸引着热爱文化活动,并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的人民群众。因此,文化馆应在日常的发展中时刻观察和培养对文化创造充满热情和兴趣,又具有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精神的人民群众。
因文化馆隶属于公益性服务体系,所以文化馆更应在社会、政府、医院等公共场合举行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吸取人才,感染他们加入到公益性文化服务事业中,并及时对人才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其能够掌握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精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文化馆的公益性服务提供人才,还能够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增添文化活动的活力。
(二)提高资金吸引能力。文化馆的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文化馆公益性服务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文化馆的投入资金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经济支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文化馆应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主动吸引社会其他企业的资金,从而保障文化馆的资金来源。文化馆可以利用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作品和馆内组织的优秀文化活动,吸引社会企业的资金。例如,民间剪纸活动、皮影戏演出活动、民间话剧表演等活动,将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重新编辑,赋予其时代意义,从而在文化演出中吸引社会和企业的关注。或在企业的开业典礼、公司年会、周年晚会上利用文化活动與企业进行资金上的置换,这不仅为文化馆吸引到了资金,还能够丰富企业的文化活动形式,同时还可以寻求社会企业的捐赠,吸引地区知名企业对文化馆进行赞助,将文化馆内的优质文化内容和文化活动与企业共享。
(三)及时了解群众动态的文化需求。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服务主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活动,所以文化服务也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馆的公益文化活动应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紧密联系,对不同时期群众的文化需求动态进行了解和掌握,及时根据动态变化调整文化活动内容。与此同时,国家可以组织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到专业的文化表演团队进行参观和借鉴,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为其谋取与专业文化团队配合演出的机会,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应以饱满的热情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将更多、更丰富、更精彩的文化活动带给群众,从而真正实现文化的公益性服务功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还要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时刻掌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动态,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习惯。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和内容,保证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免费开放文化馆,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繁荣起来。
参考文献:
[1]章万卷.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初探[J].新闻传播,2011(11).
[2]程艳英.有关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