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康+邓静娴
【摘 要】近年国内各地频发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并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引起了政府及专家学者的重视。气候环境虽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但因其较为晦涩的专业性,使大众难以深入了解霾灾害的形成及影响。本次课题的研究在于阐述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向人们进行防霾减灾科普宣传的优势,以呼吁更多民众对雾霾灾害的关注,引导人们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有效地防治灾害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为防霾减灾科普行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及更多元化的平台。
【关键词】科普动画;防霾减灾;可视化;优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088-03
一、科普宣传的特点及发展形势
科普宣传是一项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业,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科普宣传的内容与形式正一步步扩充与更新。
在传统科普内容中,科普的主体是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客体是大众,主体们运用科普宣传的方式将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以简单,直白的语言传播给客体,从而完成知识的科普宣传。然而现在科普的主体不仅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更是扩大到专职科普宣传工作者,企业及公共机构传播人员。而客体也由非科学领域人员,扩展到科学内部人员。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下,任何科学家都不可能完全掌握知识的各种分支门类。于是,客体的对象从而获得进一步扩大。
除此之外,科普宣传的手段也呈現出多样化的特点。从防霾减灾宣传的个例出发,一是提炼出霾的组成物质图片,模拟霾的形成动画及出现阴霾天的场景图,形成相关视频,利用网站、电视等宣传媒介来大力宣传防霾减灾的有关知识;二是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期间等重要日子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同时印发了大量有关防霾减灾知识的资料;三是在各个居民点开设画廊,并展示与防霾科普知识相关的平面画册(图1),展板(图2)及艺术品;四是在各地驾驶科普宣传车举办防霾减灾教育活动;五是开展防霾科普知识讲座,定期邀请专家到社区以及利用远程教育等形式为民众进行内容丰富的各种知识讲座。
近年,国内各地极端灾害天气的频发给人们的出行及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宣传平台的选择将为科普知识的传播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选择更多元化的平台可以引导更多民众关注气候灾害。
二、防霾减灾科普宣传的紧迫性
(一)霾灾害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影响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下,大气气溶胶肆意的污染着我们的生活环境。霾作为一种近年来频发、危害性广的灾害性的天气现象,对于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如何增强人们面对霾灾害的防护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中心区和工业区的部分区域,霾的出现强度和频率呈增长趋势。[1]人们活动排出的污染物致使大气中污染物增多。根据调查显示,平均每年我国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出现霾灾害的天数超过100 天。[2]我国黄淮、华北平原等多个受灾区域均受影响,影响面积是中国土地面积的25%,约有6亿人口受其影响[3]。其中中国长江河谷、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存在的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地区。频繁的阴霾天不仅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也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二)霾灾害的社会关注度
2014年国内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各国专家学者近年积极开展对气象灾害的研究。霾灾害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引起了政府及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2014年,雾霾灾害严重的问题作为两会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防霾减灾科普宣传的现状
防霾减灾科普宣传的现状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1.宣传的活动形式上的现状,分别是集中在固定的科普宣传周,如“3.23”世界气象日,“5.23”防灾减灾日等;不固定的科普知识传播活动,如邀请气象学者到学校和街道开展宣传讲座,播报防霾减灾有关的新闻事件及不同形式的展览。但这些科普活动具有偶然性,且相隔时间较长,进而社会影响力较弱。
2.宣传平台上的现状。据了解,常用于气象科普宣传的平台包括展板、宣传册、报刊杂志等媒体;以及广播、网络、电视等声像媒体;手机软件、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新兴媒体,和防霾减灾的宣传讲座,现场咨询等。在这些新媒体的宣传下,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防治灾害的科教片较为枯燥,使得大众难于深入了解霾灾害的形成及影响。
3.宣传内容上的状况。在防霾减灾科普宣传上,宣传内容较为重复,缺乏创新意识,普遍使用“预警信号”的关键词,使受众产生厌倦感。致使理论知识丰富的前提下缺乏实战演练,对科普宣传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动画在科普宣传中的优势
(一)科普动画与传统平面类科普宣传相比的优势
1.独特的视听感受
科普动画与传统的报刊、杂志不同,具有空间性和立体性。电影是以动画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此媒介是基于视觉和听觉的语言,并以动态的时间结构性形成。但截然不同的是平面图文,仅有画面,没有声音,是一种静态的空间结构型媒介。作为科普宣传的载体,科普动画不仅包容传统科普宣传内容的电子版本,还能展示以3D或flash的形式创作的科普动画作品,在《十面霾伏》系列科普动画中。在动画播放的同时配以动感较强的背景音乐,以及具有磁性的人声加以解释,一定程度上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有助于广大受众学习知识,激发起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2.影音互动的交互模式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普知识
随着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影音互动的交互模式正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通过对人动作捕捉的进行互动,可以激发了人们了解的兴趣。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中设有视麦特音频设备(如图4),可以实时捕捉到人们的动作,并在屏幕上作出回应。配以专业的背景音乐,使那些原本枯燥无味的图形生动化,激起大众认识电影历史的欲望。运用影音互动的交互模式将声音、图像、图形、视频、文字融成一体,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普知识。endprint
3.拍摄不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
从制作手法上来区分,动画可以简单分为手绘图画和电脑绘制两种,无论是手绘图画还是电脑绘制都是先通过将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情态等绘制连成连惯的画幅,再将摄影机将其拍摄成一张张连续的画面,从而给视觉带来不停变化的图画,从而形成了动画。因而,动画的制作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条件、对象所限制,不管在任何剧烈的气象条件下都不妨碍动画的制作。而传统平面类科普宣传经常涉及到要拍摄实时场景,例如当利用传统平面宣传雾霾的受灾情况时,则需要走访受灾地区,收集一手材料,其拍摄则会受到天气季节的影响。
4.更富趣味性及表现性
动画具有无穷的魅力,作为人类童性的瑰宝,动画具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它是简单、纯粹又具有无尽潜力的艺术表现方式,带给我们的感受从未输过戏剧、小说、诗歌或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6]动画是一个极富趣味性和表现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趣味性的核心在于动画运动的艺术方式,动画创造各类造型并赋予他们以生命力,使这些图形和图像拥有灵魂和感情色彩,把动画技术用在科普宣传上,让人物和动物用千变万化的动作来表现令人振奋的情节。摒弃原本平淡,乏味的说教式态度,用活泼的叙述方式来引导一种合理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模式。使其更具趣味性。
从大众的角度来看,科学的概念往往总是很有距离感的,不容易让人联系生活实际,且很难用实拍的方式记录。例如某科学现象中较抽象的概念,就只能用动画这种非写实性的手法记录。从传播学来看,动漫是一种表现手段和传播媒介,可以用来传达各种内容和信息。[7]所有生活中发生过,或者永远不会发生的事,一些不能用实时拍摄的手法直接记录的动作影像,都可以用动画的方式展现。
5.传播广度上的优势
动画拥有不同于其他产品的传播途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出版、电影、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之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的诞生给大家带来更多传播手段,如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等工具,这些新的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途径的扩大使动画成为科学普及化宣传的最佳手段。动画产业的发展和媒体的传播息息相关。从听觉的角度塑造动画人物造型,再从听觉的角度丰富已有动画人物的造型,使其更深入人心。
(二)科普动画与实拍科普片相比的优势
1.造型上更丰富
实拍科普片和科普动画片是属于电影的不同的类别。两者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以画面和声音创造的一门艺术。科普动画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故事化,配上夸张,有趣的卡通人物造型加以演绎,突破了传统的说教模式,跟实拍科普片比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科普片的可看性。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受众接受科普片时,对知识是否理解的紧张心理,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知识。
如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制作的科普动画片《气象百问》(如图5)就是一部讲述关于各类气象知识的科普动画。片子讲述了在一个童话的森林村中,小灵湖带领众多小伙伴遇到了众多气象问题,在燕博士的指导下得以了解。在这样拟人化的可爱的卡通形象面前,没有太多的说教语言,取而代之的是小动物身边的生活趣事。由此可见将抽象的气象因素拟人化,成为具象的形象,搭配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从而达到精彩的表现效果。
2.具备场景重现的能力
动画具有与生俱来的来自绘画和电影的艺术性。它的基本原理是视觉原理,在这一点上动画与电视、电影一样,他不受空间、条件、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的约束,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下将拍不到、摸不着、看不见的情景,有趣生动地表现出来,把抽象、神秘的抽象概念、科学原理、节目内容等用生动、夸张、简化、形象、集中的形式展现。[8]所以动画的可创造性决定了动画具备场景重现能力。
3.带来更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
随着时代变革,计算机技术也飞速发展,人们对美的欣赏品味也越来越高,曾经说教式枯燥的防治灾害的科教片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视觉需求。同时市场的需求也随着国际数字产业和现代设计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高,动画科普不仅具有知识性,更有趣味性,寓教于乐、传播范围广,使得动画这一形式尤为适合在现代传播资讯网络化高速发达的时代,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普知识。
过去,人们对动画电影的理解往往过于狭隘和片面,并且在人们的思维逻辑中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动画片都是小孩子才看的。而现在,动画片的观众已不再单单是儿童,它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各年龄段的观众们的青睐,创作者已经不再单单是为了娱乐儿童观众才制作动画,更多的赋予了动画生命力和极其深厚的思想主题,从而让动画比真实的电影更具有可观赏性,将动画抬升到了人文高度的层次,从原始的动画技术的表现手法转换为如今的艺术表现形式。
4.拍摄不受天气限制
动画一般是由专门制作动画的软件实现的。动画从视觉上造成的连续变化的画面,从而使一张张图画连续播放达到的一种效果。如同我们生活中的电视和电影,基本原理都与此相同,都是特定的一些视觉原理。动画制作者熟练掌握flash、maya、3dsmax等动画制作软件,经过编剧、导演、美术设计(人物设计和背景设计)、设计稿、原画、动画、绘景、描线、上色(描线复印或电脑上色)、摄影、剪辑、对白配音、音乐录音、混合录音、洗印(转磁输出)等十几道工序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完成。其制作过程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动画制作者們利用智慧的结晶,并在电脑软件的升级下大大简化了其工作程序。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其制作就是在动画工作室完成的。(如图6)而实拍科普短片时常常要考虑天气的因素,为了避开一些极端气候,从而使制作效率大大降低。
(三)对科普动画创作的展望与思考
早些年,中国的动画产业也有过的辉煌成绩,大家目共睹。为此,中国动画还曾拥有“中国学派”的头衔。20世纪时,中国的动画作品就已经投放到各大媒体,还被授予了各类国际大赛的奖杯。然而当年的风光伟绩未能抵挡住国外动画的侵入,美国,日本等动画强国的入侵使我国动画业一蹶不振,到现在还未能将我国动画产业发扬光大。endprint
回首过去,正是如今这样的格局,才让我们在反思后发现,是我国的艺术文化产业缺少市场化的过程,使得我国的动画产业不管是從产品质量还是动画数量上都无法赶上国外动画强国。这也是我们与动画强国的区别之处。综上所述,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如何在依据我国科普动画事业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再选择性借鉴外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经验,真正有效地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科普动画产业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慨.我们能对雾霾做什么[J].财经国家周刊.2013(1).
[2]王守强.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护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63-164.
[3]郑捷.浅谈我国二维动画发展趋势[J].华人时刊出版社,2013(2).
[4]路盛章.科普与动漫[J].理论探索,2011,04(23):23-25.
[5]武秀英.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容易导致哪些疾病的发生[N].齐鲁晚报,2014-01-07.
[6]潘小川、李国星、高婷.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环境出版社,2012:02-03.
[7]聂欣如.动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报告[EB/OL].发改委官方网站,2013.
[9]Cyrille Bazin, Serge Koutchmy , Philippe Lamy[J].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2014, Vol.8 (S300):151-154.
[10]Rebecca Schilling, Stephen T. Casper[J].Science in Context, 2015, Vol.28 (1):77-98.
[11]Paul B. Rimmer, Catherine Walsh , Christiane Helling[J].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2014, Vol.8 (S299):303-304.
[12]SALLY BAYLEY, SUZIE HANNA , TOM SIMMONS[J].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2013, Vol.47 (4):1231-1256.
[13]J. P. TELOTTE[J].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2014, Vol.48 (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