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峰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的类风湿关节炎实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12月风湿科住院确诊患者164例。应用西药+中医辨证选方用药。结果 临床控制89例,显效例,有效7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RA,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西药治疗的副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9..01
类风湿关节炎Arthritis是一种难治性疾病disease,它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Arthritis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Epidemic疾病。由于关节结构的破坏,关节肿胀变形、僵直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健康。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致残率。现将我们对RA患者60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12月风湿科住院确诊患者164例,并排除了心、脑、肝、肾等功能明显异常者。其中男6例,女54例,男女比例为1:9。年龄最小29岁,最大87岁。40岁以下8例、40~49岁13例,50~59岁15例,60~69岁12例,70岁以上12例。病程最短2月,最长53年,平均约8年。
1.2 诊断依据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R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3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西医治疗治疗原则:抗炎镇痛、抑制免疫、补钙及对症支持治疗。选用药物:双氯芬酸纳肠溶片25 mg,每日3次;甲氨蝶呤片10 mg,叶酸片0.4 mg,每周一次;(钙尔奇D)碳酸钙D3片,每次1片,每天1次。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患者中,风寒湿痹36例,风热湿痹11例,气血亏虚9例,肝肾阴虚3例,痰瘀互结1例。按辨证分型选方用药,均为汤剂,一剂中药服用二天。
风寒湿痹症见关节肿胀疼痛(Swelling and pain)手足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疼痛加重,得温痛缓(Warm pain relief),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15 g,黄芪30 g,桂枝15 g,茯苓15 g,细辛6 g,川芎15 g,羌活15 g,秦艽10 g,怀牛膝15 g,海桐皮10 g,海风藤10 g,淫羊藿15 g,薏苡仁30 g,大枣15 g,甘草10 g,生姜15 g。
风湿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或有汗不解,或兼恶风发热,心烦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宣痹通络。偏于气分热者,竹叶石膏汤加味:淡竹叶10 g、生石膏30 g、半夏10 g、沙参20 g、威灵仙20 g、透骨草15 g、粳米30 g、甘草10 g;偏于血分热者,丹栀逍遥散加味:丹皮15 g、栀子10 g、柴胡15 g、当归20 g、白术15 g、白芍15 g、茯苓20 g、薄荷10 g、知母15 g、生地15 g、甘草10 g、生姜10 g。淫羊藿15 g、薏苡仁15 g、大枣15 g、甘草10 g、生姜10 g。、茯苓15 g、甘草10 g。
1.4 疗效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临床控制: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试验指标基本转为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或者减轻,试验指标有明显的好转;有效:症状及体征有减轻,实验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的改善,实验指标没有变化。
2 结 果
临床控制25例,显效3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3 结 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较好。RA属中医“痹症”、“中风历节病”和“尪痹”范畴。《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症的发生,是人体正气亏虚,感受六淫邪气所致。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劳倦损伤等致脏腑功能下降,特别是肝脾肾尤为突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主骨;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主疏泄主筋。肝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气血阴阳失调,正气亏虚,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经脉不利,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滋生痰浊瘀血。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脉道,稽留关节,胶着骨骱而成痹症。痰瘀久郁蕴毒,损害筋骨关节,出现肢体关节肿胀疼痛、僵直变形等。RA的病機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正气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为标,其病理过程是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由实转虚的变化过程。因此,进一步探索诊治RA这一难治性疾病,运用中西医结合,有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单纯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 聪.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9):38-40.
[2] 冷宏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23):157-158.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