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高职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渗透

2017-11-21 13:17李兰庞苏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职护生赏识教育培训

李兰+庞苏红

【摘要】目的 探讨赏识教育在高职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渗透作用。方法 将我校12高职护理7、8班学生(共118人)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赏识教育的临床带教方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评分、技能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6%,明显高于79.7%,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赏识教育在高职护生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理论與实践水平,深受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护生;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9..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每年高职护生人数也在节节攀升,而实习是将在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教育和教学的验证和深化,是进一步提升护理技能的过程,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过程。但是由于高职护生年龄比较小,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浮浅,主动学习意识差,只限于机械完成简单的操作,自信心、自觉性不足,对临床工作感到紧张、恐慌,不能正确认识、对待护理工作。赏识教育以期望激励代替单向的批评,让护生在平等、和谐、轻松的的教学气氛中认真学习护理技能,使护生在情感上得到肯定,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本研究以118名高职学生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上述教育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校12高职护理7、8班学生(共118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参与研究者均对本研究知情,现将其临床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男8名,女51名,平均年龄(23.9±2.1)岁;观察组男9名,女50名,平均年龄(24.2±2.3)岁。上述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赏识教育的临床带教方法。

(1)成立临床带教老师队伍,要求:①选拔带教老师,所选拔带教老师集中参加赏识教育方法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赏识教育目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使带教老师认同赏识教育理念并熟练的运用赏识教育。②制定带教计划:护生从学生阶段步入实习阶段,理论和操作都将是一个质的飞跃,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因材施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并结合各科室特点,确定学习目标、重点掌握知识,注意事项等使护生尽快适应职业意识、职业信念和职业精神。③树立榜样作用: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选择带教老师具备以下条件:护理本科以上学历、护师职称,热爱护理专业,对带教工作高度热情,具有诚实的品格,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既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精湛的工作态度,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

(2)高职护生的实习准备:①角色适应,护士的职业要求护士尽快适应实习环境和工作安排,无论置身于繁忙或孤寂中,都能保持良好适应,沉着应对。②心理准备,临床就是一个战场,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或病情复杂的病人要做好受委屈,熬夜班的心理准备,心理准备的充分,实习才能轻松愉快。③确定实习目标,根据每个科室的特点,提前复习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以便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3)定期总结:①通过每月开展带教老师座谈会,了解各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遇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②每月开展护生座谈会,了解其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对带教老师带教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带教工作作出评价。③满意度调查,通过患者意见征询表获取患者对护生的实习工作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地改进护生实习工作。

(4)实施方法:①热情接待护生,对护生实施岗前培训,包括护生着装、行为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医院规章制度等以尽快适应护士角色。简要介绍本科室各班工作安排和工作内容,让她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②带教老师与护生情感同步,关心护生的生活,把护生当朋友,以自然、尊重、亲近的态度与护生交流。工作中采用一对一带教方式,并给予详细指导、鼓励和肯定,对各项操作都能细致耐心讲解示范,告知该项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让护生先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如口腔护理,铺床等。护生操作时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解答护生疑惑,提高护生的自信心,激发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善于运用语言魅力,让护生感到亲切、温暖;善于发现护生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帮助护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坚定自信心。④针对性带教,每位护生的心理、需求、知识面都不一样,特别是心理比较敏感的护生,对批评承受能力较差,如在静脉穿刺失败病人的语言、眼神都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带教老师要根据这情况因材施教,如加大护生的心理指导和关注,同时避免训斥学生,如对护生刚开始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宜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增加护生的自信心,经常与护生谈心,了解护生碰到困难时的心理状况,再有带教老师应当通过语言沟通技巧,帮助护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护生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使患者感觉到温暖和得到支持,同时教护生多关心体贴患者,用自己的爱心、关心、细心、责任心换取患者的信任感,愿意接受护生的工作,增加她们的实践机会。⑤每月各科室组织护生学习,可采取教学查房、科室业务讲座、举行护理知识或技能操作比赛等形式,扩大护生的知识面,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⑥赏识适度,多样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但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机械表扬,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在实习初期,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欣赏护生的长处,给予赏识、激励和表扬,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以关爱和理解、平等的心态施教,耐心解答,细心指导。包容学生的过错,帮助她们正确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对于不善于沟通的护生赏识教育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真心实意。对于活泼、开朗善于表现的护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她充满干劲。endprint

1.3 评价指标

评价教学效果。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技能操作水平,均各占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学效果越好。

每一护生在转科前的理论考核85分以上98人,占83%;操作考核85分以上109人,占92%。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比两组学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主要从教学效果、课堂气氛等角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85分、60~85分、<60分别表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理论考核评分为(84.9±2.5)分,技能操作评分为(81.9±2.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9±1.9)分、(70.4±1.5)分,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214、6.147,P<0.05)。

2.2 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满意度为96.6%,明显高于79.7%,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当今社会有很多的教育至今秉承“君是君,臣是臣”,“严师出高徒”的等级观念,甚至于轻则责骂,重则打的严厉的教育方法,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惟命是从,胆小唯诺,其弊端就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的潜能,导致很多学生失去自信心,产生的自卑、怯懦的性格。

赏识教育不单单是表扬、鼓励,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相对传统教育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赏识教育以期望激励代替单向的批评,让护生在平等、和谐、轻松的的教学气氛中认真学习护理技能,使护生在情感上得到肯定,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赏识教育注重护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励护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转化为他们自身发展的动力,还会把这种感觉进一步发展、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通过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信任、尊重、理解体现教学的“以生为本”,它不仅能够增强护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护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评分、技能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對该教学模式满意度高,说明上述带教模式优势明显,可有效提升带教质量,与上述分析相一致。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在高职护生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深受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如竹,曾晓英.护患沟通[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 娟,赵百红.赏识教育在护士临床带教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8(3):571-572.

[3] 郭艳宏,李丽华,范 芬,刘亚芳.护理临床带教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2326-2327.

[4] 左慧英.赏识教育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6):1532-1533.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护生赏识教育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高职护生学习态度和专业兴趣调查及分析
高职护生参加育婴师培训优势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在校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