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摘 要】安徽花鼓灯是中国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之一,更是高校舞蹈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舞蹈必修课程主要的角色有兰花和鼓架子,由于兰花是女角的总称,所以在表演上多为重头戏。兰花的表演技术标志着整个花鼓灯的整体水平。从舞蹈生态学原理考虑,兰花是在丰富的舞蹈总汇中提炼出来的动律特征,只有真正地对兰花韵味进行加工,才能增强花鼓灯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安徽花鼓;兰花;艺术内涵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132-01
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具有非常明确的角色分工,男性角色通常被称作鼓架子,而女性角色在花鼓灯当中便被称为兰花。
一、兰花的概念
兰花在一些演出当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最具有表演特色的角色,譬如在小花场的表演当中,她们的扮相美丽,两手分别拿着折扇和手巾,上身着彩褂,下身通常穿裙子,脚下则是绣花鞋。女性角色的头饰采用的是发梳长辫,配彩绸制作的球花,另外再搭配2尺长的飘带。在额前位置,女性角色通常要系勒子。兰花是具有丰富语义的扇花语汇,仅仅是持帕的手势便有很多种,譬如三指提和一指挑等。在表演手法上,兰花的表演细腻,譬如砍、挽等40余种动作。在解放前,由于历史原因,兰花的扮演者通常都是男性,脚下需要踩着衬子来模仿裹足。花鼓灯当中的跪、摆等特点便是由于需要穿衬子而形成的。解放后,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取消了衬子,改穿布鞋,但是跪、摆等特点还是保留下来。
二、兰花的典型特征分析
(一)兰花的“三道弯”。“三道弯”是一种独有的舞蹈艺术形式,在整个舞蹈中,人的头部、腰部和跨部呈逆向S的形态。“三道弯”是东方舞蹈形式的典型代表。
第一,重心靠右后。这是一种静态的三道弯形式,过去脚踩“衬子”,脚跟离地较多,所以在亮相时,为能让身体保持平衡,就要小腿发力,让膝盖、两腿紧紧靠拢,腰部放松,上身尽量后移,常见的姿势有“单展翅”“凤凰三点头”等,主要是胯与腰部左右移动,重心在半个脚掌上面,让整个造型呈曲线形,一边以顺时针的方式进行“三道弯”的倾拧状态,这能体现出小兰花的小巧玲珑、婀娜多姿,大兰花的端庄精美也能在此体现出来。
第二,走路腰晃扭。动态的“三道弯”主要是身体均匀有规律地进行摆动,产生自然平衡的美感。特别是在做“凤摆柳”“平足步”这些典型动作的时候,过去多使用脚踩的“衬子”来模仿小脚女人的走路姿势,通过肩部左右交替,特别是腰部以上部分直接进行弧线上提,使小臂贴身进行摆动,大臂则是横折摆动;在“上山步”中,可以让腰部以上的部位进行前后交替,上身和下身之间进行晃动,从而形成静止的时间差,构成了流动的“三道弯”。
(二)兰花的“舞蹈呼吸”。民间舞蹈形式主要讲究以情带动,动中有情。所以如何将内心的情感进行真实表达,显得极为重要。这就要将其中的内在情感转换到外在的动作上来,从而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舞蹈韵味。我国著名舞蹈大师吴晓邦就曾经对呼吸进行过总结,并将其看成是舞蹈的三大类元素之一。这类呼吸不是我们日常进行的呼吸,而是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进行的控制与支配,可以从生理需求上进行呼吸支配,进而能让呼吸的韵律和风格表达具有一致性。这种呼吸被称为情感呼吸。由于情绪的不同产生的呼吸各不相同,不同的呼吸能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花鼓灯舞蹈中的典型动作是“凤凰三点头”,就是用眼睛传达内心的情感,特别是在眼神交流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害羞以及緊张感,让人快速吸气,同时心跳速度加快,整个身体状态变得异常挺拔,特别是在相互爱慕的情况下,缓慢吐气,在回头看对方的时候,身体重心开始下移,最终在语言交流中依靠气息带动,若没有气息支持,仅仅转头互相看,就很难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三、兰花的即兴训练
花鼓灯的舞蹈形式可以分为大小花场以及盘鼓三种。在这三种表演形式当中,中小花场是表演的核心,表演时,以兰花为表演中心,男性角色即兴表演。兰花与鼓架子在表演当中通过默契配合,利用最简单的情节表演,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用细腻的手法描绘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即兴发挥,从而将自我情感表现出来。
即兴创造也是花鼓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花鼓灯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当前的各种花鼓灯流派,也都是不断创新发展而成的,融合了各个时代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兰花的训练中,小花场的即兴训练便成为了最重要的训练方向。
四、结语
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技艺是关键。花鼓灯的即兴表演非常多,这种即兴表演使得花鼓灯艺术不断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英邦,李芹芹,胡晓雯.分析安徽花鼓灯兰花表演艺术的特点和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6):14-15.
[2]李蓓娟.安徽花鼓灯中“鼓架子”的形成与表演形式[J].艺术研究,2016,(11):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