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恺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少儿艺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2017年5月在广州市友谊剧院举行的广东省第四届少儿舞蹈大赛共有220多个舞蹈作品参赛。在本届比赛中,笔者认真观看了大部分获奖节目,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及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作;题材;道具
中圖分类号:J7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128-01
一、原创作品占多数,音乐创作更加多彩
在获得本届比赛金奖的76个节目中,绝大多数舞蹈编导和老师们都进行了辛苦的创作。从题材的选择、音乐的创作、结构的设计以及道具的运用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音乐的选择上,相当一部分作品都选用了观众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加以处理,例如舞蹈《歌声飘过那写年》,主要通过孩子们划桨的动作及队形,用一种对新生活向往的心态来创作,音乐使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改编,使在场的成人观众们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在很强烈的时代感中得到一种共鸣。又例如作品《蜗牛与黄鹂鸟》,从作品名称上就可以让观众有所期待,编导和作曲如何处理音乐结构,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编导们突破传统经典,继续创作优秀作品的动力所在。总而言之,音乐的创作为优秀舞蹈作品增色不少。
二、题材选择更加广泛
一个作品成功与否,题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儿童舞蹈创作中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很多儿童舞蹈作品都过于成人化,用成人的视角看儿童舞蹈,用成人的语言发展儿童舞蹈,用成人的技巧展示儿童舞蹈,这样的创作手法逐渐被淘汰。本次比赛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更加开放多元。既有像《泳·气》、《咯吱咯吱我》等立意新颖、创意独特等好作品;又有像《鹅场里等故事》、《羊咩咩》、《我们不怕大灰狼》等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等作品;还有像《鼓劲》、《龙舟》、《乐在其中》等极具岭南地方特色、传承并弘扬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等优秀作品;还有一些以小见大、寓意深刻、道具运用合理等优秀作品,如《我心中等画》、《东江小英雄》、《心中等歌》、《低头族》等。因为创作题材等广泛而有特点,所以本届比赛的作品整体观赏性强,表演水平也直逼专业艺术院校,创作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小舞者和背后的创作者们共同为广大舞蹈爱好者和家长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独具匠心的舞蹈视觉盛宴。
三、部分舞蹈作品仍然过度炫技
舞蹈中的技术技巧部分一直都是少儿舞蹈中的重头戏,甚至有人认为舞蹈比赛中比的就是技巧,比哪家技巧水平高,比哪个作品技巧多,更比谁的技巧别人没见过,是自己独创的。一段时间内,舞蹈比赛成为技巧比赛,或者说儿童舞蹈比赛成为炫耀基本功的主要战场。炫技成为圈内比赛拿好成绩的重要参考。随着国家美育课程的推广,舞蹈理论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舞蹈本体认识的不断提高,大众对过度炫技的舞蹈作品开始有所思考。技术是舞蹈训练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但并不是舞蹈作品中一定要有单纯的技巧。技巧是为作品服务的,是为情绪服务的。技术技巧要运用得合情合理,而不是无缘无故地搬腿、下腰、翻跟头。这个观点在大部分老师和编导中已有共识,但今年的比赛中仍然出现了部分作品上来就是翻跟头。小演员们在舞蹈动作中莫名其妙地下叉,莫名其妙地比软开度。最终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小演员也冒着受伤的危险不顾一切地翻。这样的舞蹈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会获得家长们的掌声喝彩声,但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好儿童舞蹈,也不能让儿童们在舞蹈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四、道具运用应该成为舞蹈创作的增彩点
查阅上世纪80、90年代的儿童舞蹈作品,舞蹈中的道具基本为手持道具。比如手持扇子摆画面,比如手持花朵来舞蹈。道具变来变去基本上没有太多花样。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和道具制作水平提高,舞蹈编导们在道具上下的功夫越来越多,有的作品甚至没有道具就无法表现出来。笔者认为,道具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可以重用或者只是表现画面,但一定要用到巧妙,要与舞蹈故事本身有着深刻的联系。比如金奖舞蹈《我心中的画》表现的是一群孩子们背着画板去大自然中写生画画,这样画板就成为舞蹈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但如果只是背着画板就会显得过于单一。编导让孩子们把画板拿在手中舞蹈,把画板当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打开画板写生合上画板思考,画板本身变成不同的画面。某些孩子们画出来的是家乡的样子,某些孩子们画出来的是著名的景点。三个人拼出来是一个山的形状,五个人画出来的是大海的尽头。最终,当每个人把自己心中的画拿出来后拼在一起,大家才发现是一个大大的中国地图。最终的画面定格在小姑娘把自己画好的台湾部分拼入祖国大家庭,把作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余丁.艺术管理学概论[M].2008.
[2]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