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李志鹏+高晓东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其中,甲组不给予欣维宁治疗,乙组欣维宁持续静脉泵入24 h,丙组欣维宁持续静脉泵入48 h。结果 乙组、丙组与甲组相比较,心绞痛、再梗死、血小板集聚率以及死亡发生率在乙组、丙组发生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日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后30天左室射血分数有所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与乙组比较,丙组患者的心绞痛、再梗死、血小板集聚率以及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日用量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应用欣维宁能显著减少梗死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和硝酸甘油日用量,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明显降低血小板集聚率,而丙组更优于乙组,且均不增加出血风险。
【关键词】欣维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血小板聚集率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9..02
当前,在我国的医学研究中,由于没有大量的开展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导致临床应用研究的治疗极为缺乏,对无再灌注治疗指征(静脉溶栓和PCI治疗),伴有或者不伴有胸痛症状,并且超过发病12 h的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在本研究就此展开了在急性STEMI非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在发病12~72 h内进行住院治疗,在入院之前,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缺血性胸痛等不适反应,患者含服硝酸甘油之后,没有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胸痛时间军都大于30 min,依据心电图结果得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在相邻的胸前导联上新近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者至少大于0.2 mV、ST段抬高在至少2个邻近的肢体导联上至少大于0.1 mV),并且通过了肌钙蛋白定量和心肌酶谱定量或定性等证实。符合上述条件者120例患者,男性92例,女性28例,年龄36~ 87(68.7± 8.6)岁。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甲组)40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67.5±8.3)。欣维宁24 h(乙组)40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68.5±9.6)。欣维宁48 h(丙组)40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67.9±7.8)。
1.2 方法
对三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实施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并依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分别对其实施镇静、通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他汀类、β受体阻断剂等相关的治疗。通过征求患者与患者的家属他同意并签字确认后,对乙、丙两组在进行实施欣维宁注射,在注射开始的30 min以0.4μg·kg-1·min-1的负荷量进行输入,30 min后,对患者以0.1μg·kg-1·min-1的速率继续进行输入,以维持微量泵持续泵入48 h。对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消化道、皮肤黏膜、牙龈出血等状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与及时了解掌握。以ADP 0.5 mmol/L为致聚剂通过运用血小板聚集仪比浊法来对所有患者入院时、24、48、72 h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所有患者心肌梗死后30天,对其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可以以标准Simpson法进行测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48 h至30天期间,所有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其中包括(硝酸甘油日用量、再发心绞痛、出血事件、再梗死、死亡、心肌梗死后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小板集聚率、血小板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通过对比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48 h及30天MACE比较
依据结果显示,我们得出,乙组、丙組与甲组相比较,心绞痛、再梗死、血小板集聚率以及死亡发生率在乙组、丙组发生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与乙组比较,丙组患者的心绞痛、再梗死、血小板集聚率以及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硝酸甘油静脉日用量
乙、丙两组患者硝酸甘油静脉用量与甲组相比较少于10 mg/d的分别有4例(10.6%)和5例(11.4%),两组分别有20例(45.5%)和22例(50.0%)患者是无需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的。在甲组所有患者中,有9例(19.7%)患者是无需静脉应用硝酸甘油,剩余患者均已每天大于25 mg/d的用量进行硝酸甘油静脉注射。
2.4 心肌梗死后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和出血事件
依据研究结果得出,乙、丙两组患者(55.3%±5.0%)略高于甲组(53.1%±7.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依照TIMI标准,没有出现重要和次重要出血事件,并且,乙、丙两组出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甲组,但是,三组之间的差异也不具备统计学意义。(18.2%,17.9%比13.3%,P=0.21,0.20)。
3 讨 论
在本研究中,对没有及时再灌注的STEMI患者使用欣维宁进行治疗,依照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对患者在基础的治疗之上,加入了欣维宁治疗之后,患者48 h及30天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患者的硝酸甘油日用量也明显的减少,心肌梗死后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血小板集聚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3组患者依照TIMI标准,没有出现重要和次重要出血事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与需输注红细胞的病例没有出现。由此说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应用欣维宁能显著减少梗死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和硝酸甘油日用量,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明显降低血小板集聚率,而丙组更优于乙组,且均不增加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1] 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02-104.
[2] 彭小兰,吴金霞,张 琼,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循证护理[J].中外医疗,2014,09:156-157.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