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重庆两江机器人学院方案设计

2017-11-21 05:50吴俊杰
山西建筑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教学区建筑造型两江

吴俊杰 陈 宇 巫 星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

谈重庆两江机器人学院方案设计

吴俊杰 陈 宇 巫 星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9)

结合重庆两江机器人学院方案设计的创作过程,从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感三个方面入手,分别阐述了赋予建筑地域性、体现建筑文化性以及建筑时代感的设计策略,期望创造一个具有内涵的建筑作品。

理解环境,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感

著名建筑师何镜堂院士曾经提出,建筑创作应该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吴良镛院士在《广义建筑学》中也强调,建筑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何教授认为,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关于建筑的时代性,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映。

本文试图以重庆两江机器人学院方案设计为例,浅谈影响建筑创作的相关因素,期望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1 项目概况

“重庆两江机器人学院”是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国扬控股有限公司按照“科教互动、产学融合”的思路,以“开放型科技创新平台+机器人学院人才培养+售后服务技术支撑体系覆盖+系统集成商聚集+机器人及核心组件集中展示交易平台+制造基地”的“5+1”要素集聚,协力打造重庆机器人产业集群高地“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力争让“重庆两江机器人学院”真正成为重庆市乃至全国智能机器人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应用、市场引领的高地。

2 地域性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特点之一。要想赋予建筑地域性,必须要理解建筑所处的区域位置、用地特征以及周边环境状况。

2.1理解环境

1)项目位置。

本项目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两江机器人产业园南侧,该园区地处北碚区嘉陵江东畔,是重庆中心城区的外沿线,其东连渝北区,南邻沙坪坝区,西接合川区,北靠华蓥市,是两江新区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用地特征。

该项目拟征地建设面积约5.70 ha(合85.55亩),地块不规则形,东西向长约330 m,南北向宽约190 m。场地自然地形为坡地,西高东低,高差较大,最高标高约为320 m,最低标高约为288 m,最大高差约32 m。场地经园区初步平整后标高约为326 m,最低标高约300 m。

场地南侧已建成的方正大道西高东低,坡度为3.18%,与场地相邻处标高分布在300 m~287 m之间。西侧已建成的园区道路北高南低,坡度为5.36%,与场地相邻处标高分布在300 m~309 m之间,东侧规划的竹溪路北高南低,坡度为1.00%,与场地相邻处标高分布在290 m~287 m之间。

3)周边环境状况。

本项目周边现有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台兴电子、北大方正、云计算服务中心、海浦洛机器人研发应用中心等高科技企业,该区域已初具集聚效应,特别是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力支撑为本项目打造行业标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南侧已建成的园区主干道方正大道车流量较大,对教学区有一定影响,场地周边的机场输油管线、加气站及博腾制药均有一定的退距要求,对建筑布局影响较大;东侧规划的竹溪河体育公园环境优美,对场地有良好的景观渗透作用。

2.2体现地域性

1)合理布局。通过对用地各种利弊条件的分析,结合项目功能和需求,将本项目分为教学区、研发区和展览演示区三部分。由于教学区相对安静,且应相对独立和安静,故将教学区布置在地块北侧,远离城市主干道,尽量减少外界干扰;研发区要求安静和相对独立,且必须对外,故将研发区布置在西南转角处,形成制高点和标示性;展览区和演示中心比较吵闹,且人流量大,对外联系紧密,故将展览、演示中心等沿方正大道布置,结合前区广场形成对外展示区。同时,展览、演示中心对教学区形成降噪屏障;另外,在教学区与展览、演示中心、研发区之间设置了中庭景观带,将三个功能区合理分开,各自成区。整个建筑布局动静分区合理,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分隔、又有机相连(见图1)。建筑布局实现建筑功能与环境的良好结合,充分体现建筑地域性。

2)建筑退台。建筑退台是山地建筑的处理手法之一,建筑退台不仅可以形成露台,拓展建筑空间,丰富建筑形态,从而更好的与环境结合。本项目在设计中建筑采用退台手法,形成不同标高的露台和屋面活动平台;西南角的塔楼从裙楼之上升起,与裙楼融为一体;即形成了丰富的建筑形态,同时也形成了开放的建筑外部空间(见图2)。

3)吊层与底层架空是重庆地区坡地建筑的特有形式。设计中尊重场地特征,有效利用高差,沿竹溪路设置吊层,布置地下车库和物流仓库,不仅满足了车辆和物流与道路的平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土方量。

在建筑首层,采用建筑架空处理手法,不仅丰富建筑空间,同时又使建筑具有山地建筑特征。吊层与架空赋予建筑更强的山地地域性(见图3,图4)。

3 文化性

文化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设计要有一定的内涵和寓意;二是建筑空间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三是建筑造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3.1设计概念和内涵

机器人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代表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项目作为机器人应用及培训中心项目,在设计中,力图赋予建筑较强的科技感和设计内涵,同时具有一定的寓意。设计从雨后“春笋”中提取概念,采用流线型建筑布局和造型,建筑平面为椭圆形,立面层层退台,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出勃勃生机;建筑塔楼与裙楼高低错落,浑然一体。整个建筑形象犹如山间竹笋一般,寓意重庆两江机器人中心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节节攀升(见图5)。

3.2空间趣味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句名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的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主角。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室外空间的分析,将本项目室外空间由外到内分为三种类型,即对外展示空间、庭院空间和天井空间(见图6)。

1)对外展示空间:建筑布置结合地块形状,采用流线型或折线型布置;研发楼、展览、演示中心沿城市道路展开,同时结合建筑和道路设置对外展示空间,形成项目对外展示的窗口。

2)庭院空间:庭院空间属于半私密空间,位于教学区与研发、展览区之间,结合水景形成中庭共享景观带,既隔离了前区噪声,又改善了室外环境品质。

3)天井空间:教学楼与实训楼之间设置天井,形成教学区的半私密交流空间,即丰富了室内外空间,又解决了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以上这三种空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空间有大有小,开合有序;有外有内,分区合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序列,具有很强的空间趣味性和文化性。

3.3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赋予建筑文化性的重要方面。在建筑造型设计时,为了体现建筑内涵,增强建筑标示性,并且更好与周边不规整地块融合,建筑形态采用“曲线”设计手法,将沿街裙楼与塔楼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四个椭圆形体量,各体量之间采用弧形连廊相连,形成连贯、柔和、流动的建筑形态。塔楼从裙楼端部升起,就像从裙楼生长出来的竹笋一般。

为了强调建筑造型的连贯性,建筑立面采用水平线条,层层退台,形成不同标高的景观平台;外墙采用银色金属铝板和玻璃幕墙,虚实相间,体现建筑的现代感。

4 时代性

4.1满足项目产业与功能定位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以机器人学院为核心,将机器人教学区放在地块背后中心区域,远离城市主干道;将机器人展览、演示中心布置在地块前区,靠近城市主干道;将机器人研发区放在地块西南端,独立成区,减少对教学区的干扰。三部分功能相互关联,又独立成区,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定位。

4.2建筑造型具有时代感

具有内涵的建筑造型,连贯、柔和、流动的建筑形态,加上幕墙外立面,充分体现了建筑的高科技感和时代感,与机器人行业完美契合(见图7,图8)。

5 结语

何镜堂院士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本文从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方面入手,通过对重庆两江机器人应用及培训中心的设计思考与尝试,期望创造一个具有内涵的设计作品。

[1] 何镜堂.现代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Z].

[2]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TodiscussthedesignofChongqingtwo-riverrobotinstitute

WuJunjieChenYuWuXing

(ChinaCMCUEngineer,Chongqing400039,China)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the design of Chongqing two-river robot institute,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gional, cultural and temporal sense of architecture, respectively expound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gives, reflect the design strategy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hopes to create an architectural works with connotation.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 regionality, culture, temporal

1009-6825(2017)30-0020-03

2017-08-11

吴俊杰(1983- ),男,工程师; 陈 宇(1983- ),男,工程师; 巫 星(1992- ),男,助理工程师

TU244.3

A

猜你喜欢
教学区建筑造型两江
凶手老罗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建筑形式语言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素质教育与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刍议
椭球面上的等角剖分、共形映射与建筑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