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渊(山西汾西矿业集团 水峪煤业,山西 孝义 032300)
综放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设计研究
李怀渊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 水峪煤业,山西 孝义 032300)
为了确定深井综放面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合理参数,基于某矿2302工作面实际情况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确定了能够满足2302工作面前期切顶、后期保持基本顶稳定的支护体所需支护阻力,选择了矸石胶结充填材料,确定了支护体的材料配比,并分析了不同充填体宽度下应力峰值、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等参数,确定了合理支护体宽度为1.6 m. 现场使用效果表明,该支护体宽度的选择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综放沿空巷道;巷旁充填;矸石胶结;支护阻力;充填体宽度
某矿2302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走向长2 570 m,倾向长258 m,采深810 m,煤厚9 m,倾角0~6°,平均3°,巷道断面为矩形,净宽4.5 m,净高3.5 m,采用锚网带索支护方式,并配锚杆锚索加强支护,煤容重为1.39 t/m3,根据工作面情况,沿空留巷模型见图1.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见表1.
图1 沿空留巷平面示意图
2.1巷旁充填体前期切顶阻力计算
巷旁填充体力学模型见图2.
巷旁充填体前期需要一定的支护阻力来切断直接顶,以使破碎的直接顶与煤壁共同支撑基本顶,考虑煤壁的支撑作用,前期巷旁充填体阻力计算公式[1,2]:
(1)
表1 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图2 力学模型图
式中:
F1—前期巷旁支护阻力,N;
k—应力增高系数,取1.7;
q—直接顶岩层荷载,q=γh(γ为直接顶容重,kN/m3,取25;h为直接顶厚度,m,取2.7);
M—直接顶岩层在煤壁前方弹塑性交界处的残余弯矩;
a—巷道维护宽度,m,取4.5;
b—巷旁充填体宽度,m,取1.5;
x0—巷旁煤体塑性区宽度,m,取9.0;
σ—巷旁塑性区煤体对顶板的支撑强度,MPa,取2.33.
2.2后期保持基本顶稳定的巷旁支护阻力计算
(2)
式中:
Tb=Lq0(h-ΔSc)/2
Ma、Mb—基本顶岩块B两端的残余弯矩,取0;
Tb—基本顶岩体B受C的侧向水平推力;
h—基本顶岩层厚度,m取4.1;
ΔSc—基本顶岩块C的下沉量;
ΔSb—基本顶岩块B右端的下沉量,取0;
q0—基本顶及上覆岩层的平均载荷,m,取4.1,埋深取810 m,根据公式q0=γh0算得,γ=25 kN/m3,h0=4.1+810=814.1 m;
L—基本顶岩块B和岩块C的长度,即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算得16 m;
Nb—岩块B对岩块C的侧向剪切力。
按以上参数带入计算式,得到前期巷旁支护切顶阻力F1=7 560 kN/m,后期巷旁支护阻力F2=12 150 kN/m,充填体宽度按1.5 m计算,则前期巷旁支护强度5.1 MPa,后期巷旁支护强度8.1 MPa.
由文献[3]可知,矸石胶结巷旁充填体初始强度可达5.6 MPa,后期强度达到14 MPa,能够满足支护体对支撑力的要求,同时由于其取材方便,采出的矸石不需要再运输提升至地面,因此成本最低,所以最终选用矸石胶结充填工艺。
在矸石胶结充填成本中,水泥费用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在保证留巷安全的条件下,为节约成本,水泥的用量应该尽可能小,在矸石胶结充填材料中,水泥用量一般为材料总重量的3%~5%,此外,火山灰、粉煤灰、炉渣等也具有一定的胶结性能,可部分替代水泥,减少水泥消耗量,减低成本,这些材料还可以填充大块骨料之间的间隙,增大充填密实度。
由于综放面沿空留巷对充填体强度有较高的要求[4],而充填体强度又与骨料的颗粒度有直接联系,骨料的颗粒度过大会导致料浆离析分层,从而巷旁充填体的密实度降低,导致巷旁充填效果差,除此之外,最大颗粒度应满足充填系统输送的需要,颗粒度过大会导致管道堵塞,据相关煤矿实践生产经验,初步确定矸石粗细骨料配比,即-30 mm矸石集料:分级尾砂=50 μm,水泥消耗量190~210 kg/m3,粉煤灰∶水泥=1∶1.
据相关煤矿实践生产经验,细骨料与粗骨料的比例要符合要求,即+5 mm粗骨料占比约为75%,-5 mm细骨料占比约为25%.
充填料浆的浓度对充填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矸石胶结充填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较高浓度料浆充填,这样既能提高充填体强度,又能减小料浆发生离析分层的可能性,还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在已采用矸石胶结充填的矿井中,充填料浆的浓度可以达到90%.而充填料浆的浓度又不能过大,其浓度应该保证料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样才能够在浇注时通过矸石间隙,提高巷旁充填体的密实度,与矸石形成一个致密的充填体。
巷旁充填采用矸石胶结材料,巷旁充填参数主要考虑充填体宽度,在此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5],提出5个充填体宽度对比方案,如下所示:
根据地质条件,将模型划分为7层,为模型简化,采用0度建模,brick模型长宽高分别为260 m、300 m、150 m,巷道的宽和高分别为4.5 m、3.5 m,回风平巷的位置为x(0,260),y(270,274.5),z(38.5,47.5),充填体宽度为1.5 m,位于回风平巷采空区侧。岩体力学参数表见表2.
表2 岩体力学参数表
具体模拟方案如下:
方案一:充填体宽度1.2 m
方案二:充填体宽度1.4 m
方案三:充填体宽度1.6 m
方案四:充填体宽度1.8 m
方案四:充填体宽度2.0 m
应力峰值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随充填体宽度的增加,应力峰值不断变大,变化倍数在不断减小。
不同充填体宽度条件下2302工作面回风平巷巷道的顶板移近量、底板移近量、顶底板相对位移量见表4.
表3 不同充填体宽度条件下应力峰值表
表4 不同充填体宽度对顶底板移近量的影响情况表
由表4可以看出,充填体宽度从1.2 m变化到1.4 m,顶板移近量、底板移近量、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变化较为明显,充填体宽度从1.4 m增加到1.6 m,顶板移近量、底板移近量、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变化也较为明显,而从1.6 m变化到1.8 m以及从1.8 m增加到2.0 m时,变化不如前两次明显,证明充填体宽度的增大对巷道的支护作用不明显。
不同充填体宽度条件下2302工作面回风平巷巷道的充填体帮移近量、实体煤帮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见表5.
表5 不同充填体宽度对两帮移近量的影响情况表
由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充填体宽度从1.2 m变化到1.4 m,充填体帮移近量、实体煤帮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变化较为明显,充填体宽度从1.4 m增加到1.6 m,充填体帮移近量、实体煤帮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变化也较为明显,而从1.6 m变化到1.8 m以及从1.8 m增加到2.0 m时,变化不如前两次那么明显,证明充填体宽度的增大对巷道的支护作用不明显。
综上分析,为了使2302工作面巷道位移尽可能小,并且减小材料与资金的消耗,充填体宽度取1.6 m最为合适。
目前,2302工作面已经回采结束,留巷巷道没有进行二次维护并且满足工作面回采要求,现场测试工作面回采时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50 mm,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340 mm,沿空留巷取得成功。
现阶段煤矿广泛选用矸石胶结充填作为巷旁充填方式。本文对充填材料的制备与配比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了不同充填体宽度下留巷围岩变形量,通过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综合考虑支护效果与资金消耗,确定了最佳充填体宽度取1.6 m,且现场使用效果表明,该支护体宽度的选择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化。
[1] 陈明阳.基于薄板理论的条带充填宽度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6(4):38-39.
[2] 柳宏儒.条带充填法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数值模拟试验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3] 肖永生.粉煤灰充填材料管道输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6.
[4] 张东升.缪协兴.综放沿空留巷充填体稳定性控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52-54.
[5] 吕富强.动力扰动对充填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6(10):53-55.
ResearchonDesignofFillingBodysbesideRoadwaysinFully-mechanizedCavingRoadway
LIHuaiyua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2302 working face. The gangue is chosen as backfill materials with cementation of other materials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The reasonable supporting body width is 1.6 m.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width for backfill support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effectively.
Fully-mechanized caving roadway; Roadside filling; Coal gangue; Supporting resistance; Filling belt width
·技术经验·
2017-08-03
李怀渊(1974—),男,山西平遥人,201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矿安监工作,(E-mail)zfg3259@163.com
TD853.34
B
1672-0652(2017)10-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