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武汉工业遗产”系列之江岸车辆厂的“二七”印记

2017-11-21 09:07侯红志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卢汉烈士遗产

侯红志

“探访武汉工业遗产”系列之江岸车辆厂的“二七”印记

侯红志

【编者按】武汉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现代中国制造业的重要聚集地,汉口开埠外商投资建厂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民族工业发达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三线建设时期,武汉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2011年,武汉市启动了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规划,至今已公布工业遗产95处。近日,武汉市从95处工业遗存中遴选出27处,作为首批工业遗产正式目录,这是我市首次专项保存城市工业的记忆链条。

为彰显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守住城市根脉、留存城市记忆,笔者于2006年起陆续走访调查各工业遗产旧址,采访相关人员,获得大量一手资料,最终创作出“探访武汉工业遗产”系列文章。本刊将陆续刊载这些文章,以飨读者。

这枚“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工会会员证”没铭刻制作时间,但是可以判断,这证章出现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之前,我们甚至还可以判断,“二七”惨案发生后,这样的证章会给它的主人带来杀身之祸,所以,抚摸它平滑的珐酿,珍藏者不屈的精神至今犹存。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京汉铁路总工会的组织下,位于汉口刘家庙的江岸车辆厂和江岸火车站的工人,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枚徽章,是对这次工人运动的闪光记忆。

江岸机厂与京汉铁路相伴而生

铁道部江岸车辆厂是座具有110多年历史的老厂,它既记录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也记录了中国工人运动那一段悲壮的历史。

1901年,江岸车辆厂选址汉口刘家庙筑建厂房,当时,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而且地势低洼,逢雨必淹。但是,这里东临长江,深水轮可以靠岸,南边则是汉口租界,与外国洋行和工厂的来往也很方便,而且,这里地价便宜,在投资建厂的比利时人眼里很划算。

江岸车辆厂原名卢汉铁路江岸机厂,这个名称与最初的中国铁路建造史有关。中国造铁路的动议开始于1889年,始作俑者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到1896年,盛宣怀出任铁路督办,在上海设立大清铁路总公司。1897年5月,“大清铁路公司”与比利时“大比银行工厂合股公司”订立《卢汉铁路借款合同》,借款450万镑(合中国库平银3750万两),铁路分别从北京卢沟桥卢汉铁路和汉口玉带门动工。

由于清廷是向比利时借的钱,比利时人获得卢汉铁路筑路权便顺理成章。比利时人计划分别在卢汉铁路两端——北京长辛店和汉口江岸各建一个工厂,供修铁路机车车辆用,建江岸机厂时,在长江边设置了江岸码头,以便从水路运输铁路机车、设备和机厂构筑物,两个月后,一个占地500平方米,拥有三间大瓦房的工厂建成。

京汉铁路建造之初,清廷将起点设于北京卢沟桥,是对这个“害舟车、害田野、害根本、害风俗、害财用”的“妖物”还怀有戒心,到1906年建成时,朝廷被庚子国变所伤,决定再续洋务,便把铁路延伸到北京正阳门,改卢汉铁路为京汉铁路。1902年江岸机厂开建时,铁路还未改名,因而起名为“卢汉铁路江岸机厂”,后顺应“历史潮流”亦改名为“京汉铁路江岸机厂”。

1904年,比利时人建造的机厂却来了位法国人杜拉克当厂长,杜拉克的上任与清末积贫积弱的国势有关。卢汉铁路开工之前,曾历经筹款难题,在国内官商招股均失败后,张之洞决定向外国借款。但自从找比利时借到钱后,“管理实权俱归比公司,所有权不我操,势力全属外人,遇事难免掣肘。”不仅如此,在华帝国主义列强都想染指。比利时虽获铁路修筑权,然而财力不逮,法、俄成为其幕后伙伴,贷款总额中,法财团占主要份额,法国人便私下与比利时人交易,使诸多法国工程师参与建设,所以,江岸机厂建厂第二年就来了法国厂长。与此同时,大智门火车站由法国工程师设计也属此例。

江岸机厂建成开工,一船船火车散件源源不断地从长江运来,工人将散件组装成整车。随着卢汉铁路的贯通并延伸成为京汉铁路,铁路运务日渐繁忙,机车车辆修理工作与日俱增。到1919年,工厂已发展成为拥有工人500余名、大型厂房8个、设备100多台,总面积达11000余平方米,年修理机车36辆,客车300辆的大型铁路机车厂。

抗战时期,江岸机厂被日本人占领,战后由国民党政府经营。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京汉铁路江岸机厂改名为江岸车辆厂。经过几十年改造建设,江车发展成占地5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上亿元,设备2000台套,职工7000多人,具备修造并举、生产五大系列二十多种产品,销售收入达2亿多元的综合性大型企业。

江岸车辆厂落户江岸110多年,在这一地区“制造”了许多地名,如因铁道布局而得名的头道街、因建厂初期大量来自福建工人定居而得名的福建街(京汉铁路大罢工烈士林祥谦是福建人)、便于机车掉头的机车大转盘而得名的转车楼。解放初的1950年,徐州铁路工厂2000多人支援江车重建,他们在这里生产工作,繁衍生息,在江岸生造了一个徐州新村。据说,当年江车的“官话”既不是普通话,也不是武汉话,而是徐州话。

供机车掉头用的转车楼,已拆毁。侯红志/摄

“江车”拉响大罢工第一声汽笛

江岸车辆厂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是京汉铁路大罢工和“二七”惨案。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决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遭军阀吴佩孚禁止,当晚,总工会执委会临时总办公处转移到汉口江岸。2月4日,江岸车辆厂马力房拉响第一声汽笛,京汉铁路全年两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1200公里铁路顿时瘫痪。

1923年2月8日《申报》4版刊登《京汉路工潮益烈》专电报道:“东方通讯社六日汉口电云、京汉铁路之同盟罢工工人组织决死队、因破坏刘家庙附近之轨道数十条、遂与武装之军起冲突。”2月7日下午,湖北督军萧耀南派兵包围江岸京汉铁路分工会,开枪射杀39人,其中有26人为江车工人,全路牺牲达51人。当夜大雪,军警将共产党员、工会委员长林祥谦抓捕,捆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电线杆上。督军署参谋长张厚生让他下令复工,遭到断然拒绝,林祥谦被刽子手砍了7刀,英勇就义。

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江车回到人民手中之后,工人们始终没有忘记牺牲的先烈,在江车及相邻地域保留了诸多“二七”遗址。

1951年7月5日,汉口《大刚报》的一篇报道在江车掀起了波澜,释放了人们心头积存了28年的愤懑,报道说:“二七”惨案凶手赵继贤、七月十日将押来江岸公审。

赵继贤、原京汉铁路局局长,是“二七”惨案中枪杀罢工工人、杀害林祥谦和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的指使者、参与者。北伐军东征后吴佩孚垮台,赵继贤亦随之下台,在苏沪一带购买田产隐居起来。建国后,赵继贤化名四处躲藏。1951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公安部门将赵曾当过国民党军连长并有赌博行为的儿子赵世清逮捕,他交代了其父的隐藏地点,赵随后被抓获。1951年7月5日,河南省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通过法庭调查,认定赵继贤对镇压“二七”大罢工、杀害林祥谦和施洋等烈士负有直接责任。1951年7月16日,湖北省武汉市在汉口江岸召开公审大会,在“二七”纪念馆展厅内有张当年公审大会的现场照片:会场正中挂着“京汉铁路工人控诉‘二·七’惨案祸首赵继贤罪行大会”横幅,左边挂着林祥谦、施洋烈士遗像,右边挂着葛树贵、吴珍、刘寿真烈士遗像,赵继贤跪在台上,如丧家之犬。当天武汉市人民法院宣布判处赵继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会后将赵继贤绑赴江岸车站,在当年林祥谦烈士遇害的地方执行枪决。

1991年,江车在厂区大门左侧建造“二七”广场,铭刻了“二七”牺牲烈士名录,安置了林祥谦烈士铜像。每年的2月7日,江岸车辆厂职工及社会各界都在这里举行纪念仪式,缅怀先烈,继承意志。多年来,这里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批青年学生曾到这里参观,接受教育。

“二七”精神永世长存

2007年,按铁道部南车集团规划,铁道部江岸车辆厂与5家铁路车辆厂合并,组建南车集团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武汉市江夏区,江岸车辆厂开始拆迁。

2009年的2月17号,原江岸车辆厂党委副书记刘章义带着笔者逐个观看、拍摄了 “二七” 惨案的诸多遗址。

2005年1月,拆迁之前的江岸车辆厂“二七”广场。侯红志///摄

厂区内的“二七”广场占地约1000平方米,主体由四块水泥碑刻版块组成,其中设计成“二七”字样的版块刻上了江岸机厂在“二七”惨案中牺牲的26名烈士,其姓名、籍贯、职务、年龄、牺牲状况非常详细。正中版块上李先念题词:“发扬二七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还依稀可见,广场正中间是林祥谦塑像基座。刘章义说,工厂拆迁开始后,为了防止林祥谦铜像受到损毁,也为了对烈士尊重,武汉市林祥谦学校校长张恩弘将塑像“迎”进了学校,在校内修建基座,重新竖立起来。

当时,拉响京汉铁路大罢工第一声汽笛的马力房(锅炉房),还保持着江岸机厂时代原貌,与大罢工有关的“转车楼”也保存完好,厂区内还留有法国原厂长杜拉克的别墅等其它十分珍贵的工业遗产遗址。

2006年4月,江岸车辆厂最后一台蒸汽机车车头“上游1251号”,到了报废期,媒体在报道中呼吁保留这个工业遗产见证物,但由于场地、保护规划、经费无法落实而作罢,最后当废铁卖掉。

2012年9月5日,武汉市首次遴选29处工业遗产保护名单,江岸车辆厂赫然在列(卢汉铁路江岸机厂)。2014年,由于开发建设“沿江商务区”的需要,江岸车辆厂厂区内的“二七”遗址及企业设施逐渐拆除,现在,本章中由笔者拍摄的这些现场照片,成为留在我们手中的珍贵记忆!

原江岸车辆厂党委副书记刘章仪说:“建国初期,我们工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就是为了纪念“二七”烈士,继承革命传统,我们把这个厂发展成为中南地区铁路货车的修理基地。从江岸机厂至今,我们在这里已经有五代人了,‘二七’先烈永远会被我们铭记。”

文献索引:

《江岸史话》 武汉出版社 2003年12月

1951年7月5日《大刚报》

《武汉通史》 武汉出版社 2006年6月

《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五卷》武汉出版社

(作者原系武汉广播电视台记者)

责任编辑 温木子

猜你喜欢
卢汉烈士遗产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遗产怎么分
解放昆明:起义义举中有憾事
千万遗产
是捍卫还是曲解?
卢汉与云南起义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