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使人改过自效”

2017-11-21 19:58文/孔
中华魂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贾谊刺史犯错误

文/孔 见

要善于“使人改过自效”

文/孔 见

在近代政治家、战略家中,像毛泽东那样爱读书,会读书,善于从历史中引出对今天有益的经验和智慧,是并不多见的。这里引毛泽东读明朝冯梦龙《智囊》的几则批语,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错误是有很大帮助的。

朱博,是西汉成帝时,以武将出身出任北州的刺史。有一次他外出巡视时,突发数百民众拦道告状,场面混乱。他明白告示:要告县级官吏应该到所属郡里去告,本刺史不直接管辖监察这一级官员;要告郡守、邑宰的官吏,俟本刺史巡视完毕回衙后再告;其他状告盗贼等事项,要到相关衙门去告。告示处置说理明白,事态很快平息下去。朱博得知这次聚众闹事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的结果,遂把这个从事处死。毛泽东在这里写了这样一条批语:这个老从事也可以不杀,教以改过,或者调改他职。毛泽东之所以不赞成杀此人,是因为他并没有恶意,只是想考验这位武将出身的刺史的应变能力,而且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应给予改过的机会。

书中还记载朱博处置的另一件事情,却受到毛泽东的称赞。事情的原委是:长陵大姓中有个叫尚方禁的,年轻的时候强奸过别人的妻子,被人用刀砍伤面部。官府的一个功曹接受了尚方禁的贿赂,不但没有开除他,反而调作守尉。朱博得知此事后,就找一个借口召见尚方禁,看他的面部果然有瘢痕,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尚方禁自知事已败露,连忙叩头,如实禀报了事情的经过,朱博表示:“大丈夫本难免不时有这种事,我想为你洗刷耻辱,你愿意为我效力吗?”尚方禁以“万死不辞”回答。于是,让他充当耳目,屡屡破获盗贼等案件,成效显著,并得到提升。过后,朱博又召见那位受贿的功曹,单独谈话,痛斥他种种不端的行为,要求他将自己受贿一个钱以上的事情全部写出来,如有半点隐瞒欺骗的话,就杀他的头。此人惊恐万状,一一写出自己受贿的事实。朱博相信他说了实话,于是令他听候裁决,让他改过自新,并拔出刀来将他写的纸裁碎,仍让他担任功曹。他做到了痛改前非,尽心尽责,不敢有半点差错,朱博因此就重用了他。毛泽东读后,肯定了朱博对尚方禁、功曹的处置,并写下“使人改过自效”的批语。

凡是涉及对人的处理问题,毛泽东都是很慎重的,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这本《智囊》书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赵威后对使者说:“齐国的於陵子终还活着吗?他这个人做人,是上不以臣礼事奉君王,下不治理自己的家庭,中不求跟诸侯来往。这是个引导百姓无所事事的人,为什么至今还是不杀了他呢?”毛泽东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像赵威后所说的於陵子终的为人,都属于一般性的问题,是通过教育和改造可以转化的,是不应该杀掉的。

像上述这样的批语,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些。这些批语,反映了毛泽东对人的处理的正确态度和基本方针。他曾说:“对于革命来说,总是多一点人好。犯错误的人,除了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正如得伤寒病的可以免疫一样,犯过错误的人,只要善于从错误中取得教训,也可以少犯错误”。在他看来,应当容许别人犯错误,也应当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一犯错误就要一棍子打死,是一种不健康的政治生态。对犯错误的人,要一看二帮,不要老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而对于犯过错误的也不要过度揽过自责,这样做都不好,只要改了就好。这里举一个例说,毛泽东十分欣赏西汉政论家贾谊,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贾谊,并指出他写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在33岁那年,受业于他的梁怀王不幸坠马而亡,他自责“为傅无状”,忧郁而死。毛泽东无限感慨地写道:“梁王坠马寻常事,何必哀伤付一生。” 说明过度自责是没有必要的,对他的早亡表示惋惜。所以,毛泽东历来主张人是要帮助的,没有犯错误的人要帮助,犯了错误的人更要帮助。只看,是消极的,要设立各种条件帮助他改。这正如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猜你喜欢
贾谊刺史犯错误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完形乐园趣多多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智珠二则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怀才不遇的贾谊
犯错误找家长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