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琴
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其独特形式和显著优势,迅速崛起成为高校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官方主流渠道。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微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也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开辟了新的阵地。
微信,是2011年以来迅速崛起的以手机为载体而发明的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即时通讯工具。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微信滋育了思想教育传播的变革,产生了思想教育传播的微形态,推动着思想教育的创新。
(一)提升思想教育精准化
依托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微信公众平台生成相应分组,对关注户自动分组和统计。通过在后台对用户群按不同取向、不同要素进行分类,定向推送相应消息、信息和知识。比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组定向提供学生资助、勤工助学信息服务;对创新创业学生群组推动专门的政策知识和专业指导;分年级,对新生或毕业生群给推送相应信息,提供入学适应或毕业就业指导。
(二)促进思想教育结构化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类信息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对象设置不同结构的栏目和内容。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实现对用户、图文、菜单、消息、接口等方面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为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维护和关系调整、排列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思想教育的结构化水平。
(三)增强思想教育即时化
微信公众号依靠其极强的时效性,实现信息实时同步终端通知用户。图、文及视频等相对海量信息的即时传递,使微信公众平台消息传递的效率远高于其他渠道。通过建设涵盖学校、学院、班级的党团组织等各类微信公众号,将有助于实现多层次、一次性、即时化的互动交流。
(一)夯实信息功能、学习功能、教育功能
信息服务、学习指导、教育引领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功能,也是高校面向学生的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深入发掘信息功能,实时发布学生相关的重要信息,发挥点对点信息及时传达作用;实时发布学校各类学生讲座、论坛信息,提供失物招领、电话查询等信息公告及信息查询服务。全面发掘学习功能,丰富学习引导与学习指导的内容。健全教育功能,通过心理指导、创业指导、就业指导等丰富教育管理和思想引导功能。
(二)激活施教主体、助教主体、受教主体
微信公众号要激活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方(施教主体)、学生家长等教育相关方(助教主体)、大学生(受教育主体)的深度参与和互动共融。促进施教主体的深度参与,吸收校领导、教务、学工、宣传、图书馆、网络中心以及各个院(部)等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相关方面,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力量的大聚合。吸收助教主体的深度参与,引导学生家长关注、参与微信公众号,关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动态、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关爱孩子成长成才中的所思所想所需。引导受教育主体的深度参与,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中的参与和互动,直述思想诉求。
(三)破除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关系限制
对微信公众号进行24小时在线运维,打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家—校—生”的互动无障碍化。微信的出现让课堂不仅仅停留于上课期间,让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再仅限于5天8小时制。微信公众号促进了教育时间的无线延长,打破时空壁垒。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老师、家长和学生在微信群里是同一个“圈子”的平等“朋友”,破除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壁垒。
(一)拓宽学生信息掌握的渠道
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大学生的足迹,增加对大学生生活和心理状态的了解与判断。通过“以小见大”和“追根溯源”,了解问题有关因素和表征,帮助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施教主体对相关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的传播,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构建学生活动的第三课堂
通过微信公众号,把线上的微信机制与线下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相结合,打造一个完整的、虚实相交的教育机制。比如,班级和党团支部可以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线上活动,与线下的班会、支部“三会一课”等相呼应,通过线上线下双重机制的影响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引领。
(三)创新学校管理的参与模式
通过微信公众号,调动广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在微信群聊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参与到聊天中来,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的界线隐化,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引领大学生关心学校,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信息传送功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在线政治学习平台。辅导员(班主任)通过这个平台,实时通过微信文字、图片,甚至语音、视频的形式在班级成员中开展教育引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五)密切学校家长学生的互动
通过微信公众号,让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方(施教主体)、学生家长等教育相关方(助教主体)、大学生(受教育主体)实现互动共融。家长和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来,提出意见与建议。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响应学生对各类问题的诉求,回应利益相关者的各项诉求,促进学校、家长、学生沟通互动。
微信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为思想教育带来了活力,成为当下网络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理念上要强化大数据思维,在内容上要改善产品包装生产,密切对接教育对象的需求。要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使用微信的观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分辨能力。要加强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管理,建立相关监控和反馈制度,制定相应工作原则,因材施教。要不断完善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推送富有主流性、时代性、时效性的信息,发挥其知识性、教育性的作用,提高聚集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1]刘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6).
[2]刘际飞,吴惠.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3]刘奎杰,陈忠全,孙建滨.精准教育:微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4).
[4]谢俊.自媒体时代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与创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