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子杰
要大力弘扬廉洁公正的优秀文化传统
文/文子杰
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十分注重修身立命。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人生目标。在封建社会,立志报效国家,最重要的是通过仕途来实现,因而廉洁公正成为大丈夫为官的自我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这就是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清官的共同特点。应当说,廉者必秉公心,执法公正;廉与公是相融共济的,这就是廉者必公,为公必廉的道理。清官是相对贪官而言,由于人间多不平,所以期盼清官成为千百年来百姓的一个情结。自古以来,廉洁公正,万民敬仰;贪赃枉法,千夫所指。这正如金代元好问《薛明府去思口号》诗中所写:“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
公廉之所以被看作“第一难”,首先难在要立志高远。古往今来,一切志士仁人,都懂得要从小立志。“志为气之帅,志锐气自役”。说的是只有立志高远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才会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这确是人生经验之谈,古今同理。古人云:“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这里的“小人”是指不为国家兴亡负匹夫之责,孜孜以求个人私利的鼠目寸光之辈,理所当然地为人所不齿。像北宋名臣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就立志高远,自觉砥砺品行。他离家求学近 10年间,苦读砺志,常年未曾解衣就枕,困倦时以冷水拂面。每天煮好饭,冷却后分成4块,早晚各吃两块;再把蔬菜切碎,加上醋和盐,煮熟和饭吃下,这就是“断齑画粥”。他的一位官宦人家子弟的同窗看到后,十分感佩,就每天多带一份好饭菜给他,结果发现范仲淹并没有食用,便加责问。他解释说,自己不是不感厚意,是担心吃了好饭菜,就会再吃不下粗米饭粥了。范仲淹曾用“瓢思颜子心还乐”的诗句,以孔子的弟子颜回自况,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他希望通过仕途来施展自己的抱负,这种抱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有益于生民。他说过:“能及大小生民者,固为相为然。……在下而能及大小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这就是说,只要有利于天下苍生,不当宰相当良医也可以。这种思想境界,对于古代有抱负的士大夫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范仲淹 27 岁入仕,在他 30 多年宦海沉浮中,数度入朝,四次受贬外放。但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做到出于公心,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荣辱安危。他在兴化任县令时,就上书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指出天下无忧患日久,越难听进真言;难听进真言,就有可能潜在着危难。他提出六项改革措施: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他以自己所见秉公直言,认为当时地方官大都不用心做事,年老的为子孙计,一心只想金钱;年轻的向上爬,投机钻营;更有贪赃枉法者,鱼肉百姓。提出必须严格整饬吏制。这份上书得到当政者赏识。出于公心,也使他在任何职位上都有高度的责任心。范仲淹办事果断,毫不留情。就连辅助他推行新政的富弼看到他把一个个经过考察不称职的官员名字勾掉,也劝他手下留情,说一笔之下要使一家人痛哭啊!范仲淹指着一个贪官的名字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吧。他以文职官员,在北宋与西夏开战后,出任陕西帅臣,他审时度势,精心用兵,并筑城营田,巩固边防,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争取了大部羌族归附。范仲淹治边数年,镇慑敌人,西夏称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他在不同官职上,都注意体恤民生,为民谋利。他在泰州任管理地方盐仓小官时,面对海堤年久失修,水患严重,百姓流离失所,他不顾官卑且与自己职责无关,毅然请命修筑海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筑成数百里的海堤,解除了水患,使逃荒离乡的大批民户返回故里,后人把这海堤命名为“范公堤”。到了晚年,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家乡苏州购置了 1000 亩良田,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赈恤组织:“范氏义庄”,用租米收入赈济族人。正是这样高尚的人格和人生价值追求,使他能够写出《岳阳楼记》这样义理相融、富有人生哲理的千古名篇。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成为激励后人的不朽名句。
其次,难在廉洁公正要首先做到无私无畏,敢于坚守忠诚和正义。公是相对于私而言的。《新书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反公为私”。所以要做到廉洁公正,就要做到不媚上,不媚俗,不畏权贵,不恋金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明史中,于谦是位刚正不阿、清廉为民的一代名臣。他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于谦为官30多年,平反冤案,赈济灾荒,被百姓称为“于青天”。其时朝政腐败,地方官吏赴京奏事,必带大量财物特产巴结京官。于谦不屑为之,他说:“我入朝怎么没带东西呢?不是有两袖清风吗?”并口占一诗:“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当他权重时,一个受过他恩惠的将军要举荐他的儿子为官,被严词拒绝,并上疏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做臣子的不能顾及私恩。他特别指出,没有听说此人举荐一个隐士,没提拔一个行伍,而唯独举荐我的儿子,于公理上讲不过去。揭穿了这种举荐背后的卑鄙目的。及至于谦被害、抄没家产时,家中没有一件贵重物品,仅有一些随身用的衣被、书籍而已。
历史上的一些清官,一般能够做到不计身家性命,敢于为民请命,犯上直言。大家熟知的明代著名清官海瑞,他一生刚直不阿,在官场屡受排挤,不改初衷。他力主惩贪抑霸,整顿吏治,敢于平反冤案。海瑞任户部主事时,目睹嘉靖皇帝不理朝政,沉迷长生方术,权奸严嵩父子把持朝政,祸国殃民,民不聊生。海瑞冒死上书,历数嘉靖皇帝种种不是,直指其 20余年不视朝,法纪坏到极点;而猜疑戮辱忠臣,使得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他犯上直言:“嘉靖者,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他上书后,命家人备好棺材在家待罪,与妻儿留下遗嘱,并将僮仆一一遣散。后被嘉靖关进牢狱,直至嘉靖死后才得以平反。像海瑞这样敢于为民请命,对抗权贵者,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人。像东汉初年,洛阳县令董宣在办理一件杀人案时,当事凶手是当朝皇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后躲进公主府,这是常人不敢轻易动手的。董宣不顾压力,不畏权贵,亲自带领兵士,在公主出行的车队中发现了凶手,他顶住湖阳公主的强力阻拦,竟敢“以刀画地”,强制拉下凶手,就地正法。董宣的举措,成为千古美谈。
这里还要指出,秉公执法,力戒冤狱,是为政为官廉洁公正的一个重要准则。在古代,虽然有海瑞、董宣这样的清官,但他们无力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下产生冤狱的历史必然。纵然如此,但应当说,在历史上是兴冤狱还是平冤案,成为评判清官和昏官、廉吏和贪官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民间包公案的戏曲所以会常演不衰,是因为社会难有廉洁公正,人民群众把呼唤清官的愿望寄托在七尺舞台上。包公包拯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清官,在民间传说中,包拯任北宋京都开封府尹时,备有三口铡刀:龙头铡专铡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铡祸国奸臣、贪官污吏,狗头铡专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甚至把他神化为能日断阳间,夜断阴间。这当然不是信史,却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心目中的清官。但包拯确是以清廉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势,时人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谓,加以赞美。特别是包拯晚年为后世子孙立下的37个字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就是说,后世子孙有为官者,如果贪赃枉法、祸害百姓,要驱逐出家门,死后也不得归葬祖茔。他特别强调如果不遵守这个家训,就不是我的子孙。这个家训所表现的浩然正气和立规之严,是值得我们特别是官二代深而思之。
再者,难在贯彻始终,不改初心。在封建王朝中,一些有作为君主开始也能廉洁自律,倡导体恤民情,惩治贪腐,但能始终如一的,则是凤毛麟角。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常同大臣们议论历代王朝兴衰的教训和治国方略。他意识到帝王如暴虐无道就会失去人心,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注意吸取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并从中引出一条重要的统治经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在他看来,隋朝原是一个十分强盛富庶的国家,仅储备的粮食就可供全国 50年之用,但隋炀帝继位不到 13年便分崩离析,身戮国亡;其原因就在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受,穷兵黩武,徭役无度。他认定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他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他讨嫌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他的开明思想和政治抱负,笼络了一批廉臣、能臣和有为之士,其中名臣魏征,不但“以谏诤为己任”,而且很廉洁自律,有一次魏征生病,李世民到他家里探视,才发现魏征的家里连一个会客的地方都没有。唐太宗把魏征视为最好的谏臣,在他死后无限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由于李世民善于治理,在他统治时期创下了为后世所称道的“贞观之治”。当然,李世民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也难免有历史的局限,在他统治的后期也逐渐骄矜,可见慎终如始之难。到了唐末,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军阀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这个时期的君主在位时间一般不很长,而后蜀的第二个皇帝孟昶,在位时间 31年,算是这个时期的长命皇帝。他开始也有所作为,还亲自撰写一篇《官箴》,颁布郡县,告诫地方官吏。官箴,原来的意思是要求百官对王者所进的箴言,以戒王过。后世延伸作为对官吏的警戒,称为“官箴”。如对善良称职的官员称为“不辱官箴”;不称职、不善良的官员称为“有玷官箴”。孟昶撰写的《官箴》,一方面,表白自己为民着想,为百姓废寝忘食;另一方面,要求百官清正廉洁,克己爱民。从文字看,可谓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奉朝廷命书写一则碑文,作为警示官吏的“戒石”。黄庭坚就是摘取孟昶《官箴》中的四句话:“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保留至今的古代衙门的影壁上,还可看到刻在上面的这四句话。但是,孟昶作为皇帝没能够始终如一,言行一致。他很快就追求享受,迷湎女色,使一些贪侈奸佞之徒,专擅朝政,后蜀也很快被北宋灭掉。
在古代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往往是从骄奢淫逸、吏治腐败开始的。腐败和王朝,如影随形,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王朝。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他在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出师伐魏,临行写下给蜀汉后主刘禅的表章。文中殷殷劝勉后主继承先帝刘备遗志,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推荐在朝的忠贤之臣,并陈述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和北定中原的坚定决心。文章字字出自肺腑,感情自然纯真,陈辞恳切周详。虽然阿斗不堪造就,但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为后世所推重。在表中论及兴亡原因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里所说的桓、灵,就是指东汉末的桓帝和灵帝,是有名的昏君,宠信宦官外戚,排斥忠信之士,政治腐败导致了汉末大乱。
桓帝刘志在位 21 年,而前 13 年大权操在外戚手里,是一个傀儡皇帝,在后8年真正亲政时,依然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后宫佳丽多达万人;皇帝失德无能,宦官、外戚和权贵肆虐,大肆搜刮财富,残忍贪暴,百姓痛苦不堪。外戚梁冀伏诛后,拍卖其被没收的家产,折钱等于东汉王朝半年的租税收入。桓帝为了巩固皇权,大量制造冤狱,一批正直官吏死于非命,纵容宦官迫害“党人”;加上为了满足自己奢侈腐朽的生活,在国家财政已基本枯竭的情况下,除了加紧盘剥农民外,又开了卖官鬻爵的弊政。这一切,都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东汉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桓帝死后无子,由 12岁的解渎侯刘宏继承帝位,是为灵帝。这是一个更加昏庸而荒唐的皇帝。这时宦官集团独霸朝政,灵帝乐于当宦官的儿皇帝,他不理朝政,而其所作所为仅举两例,可以看到一个昏君是如何误国亡国的。一是他以一个原不显眼的侯爵一夜之间成了皇帝,还不敢相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于是把国库的钱拿回河间老家置办田地房宅,兴建第观;而且还把剩余的钱分别寄存在宦官家里,一家存上几千万。有人上疏劝谏,他置之不理,依然乐此不疲。二是公开明码标价买卖官位:二千石官,交钱 2000 万文;四百石官,交钱 400 万文。县令州牧,当面议价;缺有肥瘦,地有远近,都价码有别。一个位列九卿的官员,通过灵帝的母亲交上 500 万钱,买了个三公之一的司徒官职。授职时百官齐集,场面热闹,灵帝见状回头对他的一个幸臣说:“这官卖亏了,当初该要他 1000 万!”腐败至此,焉得不亡?当灵帝仍在后宫寻欢作乐之时,黄巾大起义爆发了。曾领一代雄风的汉王朝的颓势已无可挽回了。
历史上一些清官所以受到后世景仰,也在于他们能善始善终,一以贯之。像受到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是集秉公、清廉、能臣于一身。早年出任广西罗县知县时,他的官衙便是插棘为门,累土为几,淡茶粗饭,他清贫的生活和卓著的政绩被百姓传为佳话。他出任黄州时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于成龙发放的赈灾粮救活了数万灾民的性命。后来当他离开黄州到福建任按察使时,黄州几万百姓送行到九江,百姓的哭声与江水的涛声连成一片。他因政绩斐然并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被一些人妒忌和排挤,但他坦然处之,依然勤勉政务,常常通宵达旦,并经常深入民间,察民情,解民困。他去世后,遗物仅有一袭绨袍和一些盐豉,视者无不为之动容。
由上可见,公廉所以被视为“第一难”,就在于一个人要有崇高的抱负,真正做到无私无欲,严于律己,无所畏惧。这既是人人可以做到,又是许多人难以做到,这就是古人所云,人人皆可为尧舜,又是许多人难以达到这个高度的道理。但应当肯定,历史上确实存在清官这个群体,人数虽然不很多,但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他们虽然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发挥了一定的进步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他们所体现的廉洁公正的优秀文化传统,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今天纷纷落马的大小贪官,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坏的,但他们“心之某一角落,却不免藏着一些腌腌的东西”(毛泽东语),一遇到机会,就会像大河决口一样,迅速滑向罪恶的深渊。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要记住这样有益的古训。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要做到俯仰无愧于心,是需要崇高的精神力量的支撑,需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能做到有效抵制外界的诱惑,才能真正做到“慎独”,在自我修养中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信念,但是,为国家、为民族、为天下苍生,总是高尚的。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永远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道理,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要真正懂得“公生明,廉生威”的人民群众评判的标准。正如于谦在《咏煤炭》诗中所写:“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古人能做到的,难道有自觉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员还不应该做到,还不应该超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