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卓盈 秦儒慷 诸金朗 黄一秀 吴世杰
国内高校MOOC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探究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敖卓盈 秦儒慷 诸金朗 黄一秀 吴世杰
在共享教育资源时代,国内高校MOOC发展迅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MOOC的调查,提出MOOC发展存在高校资金把控严格、MOOC学分认证困难、监控难以解决等问题。为促进国内高校MOOC的发展,提出了五条建议:一、转变思想观念,以开放的心态迎接MOOC;二、构建“企业主体、高校参与、政府支持”的高校MOOC发展体系;三、拓宽MOOC建设融资渠道;四、鼓励高校自主探索构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MOOC学分认定、第二学位认证制度;五、阶段式提升MOOC课程质量。
MOOC;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对策
教育作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其发展一直是全世界学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近代以来,教育理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断推动着教育领域向网络化、规模化、开放化发展,其中,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对教育的改革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MOOC在高等教育领域快速兴起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障碍。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211工程”高校和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但在国家大力推进MOOC发展的背景下,华南农业大学MOOC的发展始终处于起步阶段。
笔者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的MOOC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MOOC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更具现实意义的国内高校MOOC发展对策,帮助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MOOC,它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意为“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该术语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Cormier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
与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不同,MOOC模式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和社群性等鲜明特点。[1]第一,开放性。MOOC的出现打破了大学教学的封闭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打破了大学之间的界限,分属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大学课程都可上传至MOOC平台;另一方面,打破了服务对象的限制,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可以自由注册MOOC平台的课程。第二,即时性。虚拟课堂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在线学习人数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第三,社群性。MOOC扩展了原有教学的组织形式,几百人乃至上万人可以同时在线学习特定的课程,并且通过在线交流、论坛、社交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由原来单向线性交流转变为多向网络交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学习社群。
华南农业大学自2016年1月起,陆续发布了多门MOOC课程,建立了自己的MOOC网站,另外与超星等MOOC平台合作,进行了立足于本校课程建设的MOOC的探索。笔者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MOOC教师以及学生三方访谈调查,对华南农业大学MOOC现状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华南农业大学MOOC现状
1.华南农业大学MOOC课程开设数量少“目前华农推出一门课程,即《食品营养学》。”
该课程是由超星公司与华农合作拍摄制作。因任课教师业内较具权威,故超星公司出资与华农MOOC的一次合作试点运行。课程点击率已经超过60万,超星公司每个学期邀请任课教师担任MOOC顾问。由此可见,公司注重教师的名气和教学质量,帮助实现盈利。因此,只有寻求知名度高的教师,才能保证课程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点击量。
2.以通识课程与特色课程为MOOC发展方向
“华农正在拍摄6门新MOOC课程,分别是压花技术、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现代生活的文化解读、朋辈辅导与人际交往、动物遗传学以及畜产食品工艺学。”
由上述可见,华农MOOC发展方向为:通识课程与特色课程。通识课程受众面广,可以吸引更多学生,适合处于推广阶段的华农MOOC,有助于将华农MOOC推向大众视野,符合更多人享受优质课程的MOOC。特色课程虽然受众相对较小,但能体现华农特色。以《食品营养学》为例,该课程是华农MOOC的招牌课程,有助于树立学校MOOC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
3.加入“优课联盟”共享教育资源
“华农参与了深圳大学建立的MOOC平台——“优课联盟”,并从中选取10门课程提供华农学子选择。”
华农参与深圳大学建立的“优课联盟”,目前“优课联盟”有100多所大学加入并上线超过40门课程。建立“优课联盟”主要是为了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学校MOOC建设。联合办学模式适用当今高校MOOC,因为大部分高校MOOC水平不高,而联合办学可以促进各校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MOOC建设水平,同时又能为课程紧缺的学校提供充足MOOC资源,以缓解课程紧张的问题。
联合办学未来也会成为中国高校MOOC的主要办学形式。联合办学可以整合优秀的教育资源,因为各个学校都有自身擅长学科,采取联合办学模式可以扬长避短,做到资源共享,有助于中国高校MOOC的推广与发展,同时联合办学也可促进中国高校MOOC的优胜劣汰。
4.华农与超星和智慧树两家公司合作
华农与超星和智慧树两家公司合作打造军事理论MOOC课程,登陆智慧树平台。学校与MOOC平台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华农MOOC目前处于推广阶段,对象以校内学生为主,若继续发展,对象会扩大到面向社会。
除超星和智慧树外,教育部爱课网提出我校合作的意愿,可以看出MOOC发展前景巨大,且各方有与高校合作制作MOOC的意愿。
华农MOOC目前处于较落后阶段,但正在不断完善发展,华农将以通识课程与特色课程为MOOC发展方向,通过与其他院校联合以及与社会MOOC公司合作等途径,不断发展MOOC,旨在提高学校知名度、教学水平以及让华农学子学到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华南农业大学MOOC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
“建设MOOC需要不少经费,政府对高校财政支出把关非常严格。”
由于MOOC的建设耗费资金。MOOC现阶段成果不明显,学校在MOOC的建设上资金把控严格,因此造成资金获取的困难。
华农MOOC仍处于推广阶段,受众多为本校学生,无需支付MOOC课程费用。若面向社会开放,对社会人员收费,则与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理念相冲突,如果不收费,则MOOC平台难以维持运行。
2.学分认证难问题
“华农只承认学生在优课联盟的MOOC课程学分。”
目前华农只承认学生在优课联盟的MOOC成绩合格的学分,对于其他MOOC平台上的课程学分不承认。
要在高校推行MOOC,首先要解决学分认证问题。而华农无法对学生通过其他MOOC平台上学习的课程进行学分认证,校方与MOOC平台之间存在的矛盾,即学费问题。因此学分认证问题阻碍了MOOC推广。
3.教师激励机制的缺乏
一方面,MOOC公司在聘请教师选择上重资历,导致青年教师缺少历练机会;另一方面,资深教师无暇空闲时间制作MOOC;第三方面,教师激励机制的滞后。致使MOOC推广的受限。
4.知识产权
MOOC的开展需要将教师的课件、资料共享于网络上,但这些资料并不是一名教师的成果,可能是几名教师共同的知识产权,甚至是学院的知识产权。因此,如果把资料共享于网络上,存在被他人盗用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另外,资料是多名教师的共同成果,“蛋糕”太小,无法同时满足教师的需求。这无疑也成为阻碍MOOC推行的原因之一。
5.引进国外课程非常严格
国外MOOC发展比较成熟,有许多高水平大学、高水平课程,由于国家对引进国外课程限制非常严格,从学术上来说,对MOOC推广有一定影响。
6.监控问题难以解决
“MOOC难以监控,使得MOOC实行起来有难度。”
MOOC是网络课程,尤其是随着“刷课”现象的出现,存在监管困难问题,难以保证学生是否真的学习MOOC课程。这是当前阻碍MOOC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华农MOOC采取定时做题等方法来监测学生是否学习。
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的MOOC现状分析,笔者将目前MOOC在高校发展受阻的原因归结为两点,即供应不足、需求疲软,具体体现在企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四个参与MOOC的主体:
(一)企业投资不足
企业作为高校MOOC主要供应方,在MOOC的建设上与学校要实现的目标不一样。企业的目标是实现盈利,企业发现MOOC的商机,才会促使其在MOOC的建设上投放更多的资金。MOOC的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资金的来源除了教育部的拨款,更多的就是企业的投资,这些企业承担了MOOC的制作费用、推广、网站的运营等。目前华南农业大学的MOOC的主要推动者除了学校就是MOOC平台,如“超星”、“智慧树”等。然而国内运营较好的MOOC平台并不多,开放的课程也不多,相对广大的市场,企业难以满足。
(二)学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学校是高校MOOC最重要的供应方。目前国内高校中,MOOC建设得较好的学校主要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上述学校具备的特点,即拥有国内顶尖的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相对其他高校在MOOC的建设上具备无法比拟的优势。以深圳大学为主的高校联盟,是国内第二种建设MOOC的方式,华南农业大学为其中一员。这部分学校通过高校联盟,优势互补。目前国内著名高校大多开展或部分开展了MOOC,但资源供应参差不齐、供应门类相对较少。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国家教育部一直在推行“精品课程”建设,与真正的MOOC存在区别,但大体一致。
(三)教师激励不足
教师是MOOC的提供者,对于高校教师来讲,日常的教学工作与科研耗费其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很难提高教师建设MOOC的积极性。另外MOOC热潮的到来,使得一些不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或者不易接受新教学方式教师来说,他们更难以接受MOOC。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MOOC的发展。
(四)学生学习自主性低,需求疲软
以华南农业大学来说,目前MOOC可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学校对具体选修的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学生按要求修完所选课程后,学校可以对其所选的课程进行学分认证。仅限以下情况:当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容量不足以满足学生时。MOOC处于被动的状态,当课程容量足以满足学生需求,就不会在选修课程中将选修MOOC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当学校不允许MOOC作为公选课或必修课的情况下,高校学生通过MOOC开展学习,完全出于自己的需求,就目前而言,高校学生自主通过MOOC学习课程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就说目前学生对其需求疲软。
(一)转变思想观念,以开放的心态迎接MOOC的发展
政府要从“坚持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引入竞争机制”向“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主体作用”的思想模式转变,从自上而下运动式精品资源课程改革向自下而上企业高校主导、政府支持的高校MOOC发展改革模式转变,借助市场机制激发MOOC发展活力。
企业要从“技术支持”的辅助型观念向“建设支持”主导型观念转变,发挥自身优势,秉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的理念,多元化吸纳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构建MOOC生态的主人翁意识,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高校要由“被动参与”的完成指标式心态向“主动配合”的寻求资源式、合作发展式等积极心态转变,同时要为MOOC的发展积极开辟一套畅通运行的管理体系。
高校教师对MOOC这一新型教育模式要由“挑战型”心态向“机遇型”心态转变,从教育的核心出发,摒弃传统高校教育体制下对MOOC的自然排斥,主动投身于新一轮教育体制的变革,积极探索MOOC时代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新变革。
(二)构建“企业主体、高校参与、政府支持”的高校MOOC发展体系
MOOC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变革的引领者,只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活力,才能拉动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MOOC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构建起“企业主体、高校参与、政府支持”的高校MOOC发展体系,才能为高校MOOC的发展提供一片成长的沃土。
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同样,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应确立其提供教育服务和促进教育发展的承担者的地位。企业要积极探索一套适宜MOOC发展的体系,为高校提供平台支持以及课程建设技术指导,真正建立一种适宜学生学习规律的MOOC模式。在此基础上,高校要积极参与MOOC建设,由单干式思维向合作式思维转变,在企业的技术支持下,联合其他高校共同打造具有优质内容的MOOC,为MOOC生态运行提供核心产品支持。同时,政府要为MOOC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关键节点如培养计划机制中实施适宜MOOC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政策,为MOOC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拓宽MOOC建设融资渠道
资金来源由财政支持为主向 “政企”、“校企”等多元出资合作模式转变,以改善目前MOOC建设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社会化不足的现状,最终使MOOC建设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金支持,共同打造优质课程资源回馈社会,形成“政府-高校-企业”良好合作的局面。
(四)鼓励高校自主探索构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MOOC学分认定、第二学位认证制度
高校制订MOOC教学质量认定标准,将通过本校认定的MOOC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制订MOOC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学生修读MOOC的学分认定办法,譬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拓更多的MOOC作为选修课程。此外,探索将部分专业开发成MOOC向第二专业的学生开放,学生可通过修读本校甚至外校专业的MOOC获得本校第二专业学位,在实践过程中,可通过同地区高校就近合作,开展“在线学习与线下沙龙”等多种方式的学位认定和学习过程认定。
(五)阶段式提升MOOC课程质量
一方面加强MOOC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另一方面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分阶段推进MOOC质量提升。第一阶段:高校制订MOOC教师激励计划,切实提高MOOC教师的相关待遇,可考虑将MOOC纳入教师职称评级和教学评价体系,以名师为抓手,率先形成一批高质量、受欢迎的MOOC,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二阶段,完善MOOC师资的遴选机制,逐步提高MOOC师资入门门槛。在多方努力下,逐步改善目前MOOC师资遴选“抓壮丁”式的现状,形成“政府完善政策环境-社会融资-高校提供优质师资-企业提供专业平台技术”的闭环合作模式,各取所长、各取所需,秉持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完成。
高校MOOC建设需要政府、高校、教师以及企业四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接受MOOC,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主体、高校参与、政府支持”的高校MOOC发展体系,创造真正适宜中国高校教育发展变革的“MOOC时代”。
[1]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17,(2).
敖卓盈(1995—),女,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秦儒慷(1996—),男,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行政管理;诸金朗(1995—),男,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黄一秀(1995—),女,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行政管理;吴世杰(1996—),男,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广东广州 510642)
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