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网络视角下孵化器的商业模式设计

2017-11-20 09:56庞雅菲
青年时代 2017年28期
关键词:孵化器商业模式

庞雅菲

摘 要:本文针对孵化器发展中出现的商业模式选择问题,结合传统商业模式理论及分析方法,从价值网络角度进行分析和设计。运用价值网络理论中的“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价值实现”逻辑,以S企业孵化器为案例设计其商业模式,总结该商业模式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企业孵化器发展指出运营路径。

关键词:价值网络;商业模式;孵化器

一、前言

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路,我国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市场涌现出了大批孵化器。根据科技部印发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内容,“十二五”期间我国孵化器的发展突飞猛进,2015年底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统计的孵化器达2 53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36家,从业人员近4.3万人,孵化面积超过8 600万平方米,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8倍、2.1倍、2.9倍和2.9倍。全国孵化器与1.3万家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创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2011年至2015年累计毕业企业数量从39 562家上升为74 838家,呈不断增长态势。

虽然孵化器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态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孵化器的发展还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效果一般、孵化的独角兽型企业较少等情况。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商业模式的研究结论,从价值网络角度研究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并以S公司孵化器为例进行商业模式设计。

二、文献综述

(一)孵化器及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孵化器是作为政府职能延伸的公共事业机构,但后来逐步商业化。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Innovation Center),是指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地对孵化企业提供培训、政策、法律、融资咨询等服务,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世界上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美国的约瑟夫·曼库索(Joseph .Mancuso)于1959年创建的“贝特维亚工业中心”,是全球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开端。我国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者中心,从此开启了孵化器的发展之路。

(二)商业模式

1.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用最通俗的话说即是用何种方式挣钱,通过内外各种要素的整合,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Hamel于2000年提出了商业模式四分法,即核心战略、战略性资源、顾客界面、价值网络四个要素,得到了广泛认可。Magretta于2002年提出商业模式,即回答客户是谁、客户的关注点、企业利润三者之间逻辑关系的问题。Lewis、Seddon则认为商业模式不同于战略,战略意味着竞争,而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化的结构,通过将各个部分有机结合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除了前述的四分法,还包括三分法(价值链、创新能力、收入模型)、五分法(本地能力、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关键活动、盈利模式)、九分法。

2.孵化器的商业模式

孵化器早期在国外优先由政府、高校引导发展而来,前身带有公益性质,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随着行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孵化器应运而生,它们通过向孵化企业收取租金和服务收益从而获取利益,带有赢利性质。1990年后,传统的孵化器模式出现危机,而具有赢利性质的新型孵化器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案例,部分孵化器中的企业成功上市,这多数由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孵化的企业也多以科技型企业为主。后者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租金、各类咨询服务费用、创业企业股权类收入等。

国内由于起步较晚,基本沿袭了国外孵化器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通过学习、模仿探索出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化经营、市場化运作、资本化方向发展等路径。在初期,国内的孵化器类型主要包括完全事业型、事业企业型、企业型三类,2000年左右随着孵化器发展形式的多样和深入,开创了多种运营模式,孵化器也被重新定义,重在挖掘创业企业本身的潜力和价值,从而实现孵化器自身和市场环境的增值。对于国内孵化器的发展类型,业内学者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司春林、梁云志将其划分为简单模式、专一模式、价值链陷阱模式和资本模式四类,也有学者划分为物业模式、综合服务模式、天使投资模式、专业模式等。在综合科技部和各类地方发展实际后,有学者将孵化器分为开放空间型、高校依托型、行业聚焦型、投资驱动型、媒体延伸型五种运营模式。

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在传统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演化,其核心是通过内外资源的整合,为孵化企业提供服务并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按照这种商业逻辑,孵化器的商业模式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提供何种服务;二是如何整合各类资源;三是如何持续盈利。目前,对于孵化器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角度、分类角度、顾客价值创造角度、与管理学理论相结合的角度等方面展开,本文主要从价值网络角度来探讨孵化器的商业模式问题。

(三)价值网络

波特最早于1985年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指出企业要在链条的各个环节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国外学者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供应链、需求链等理论,总的来说他们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个体的竞争,而是价值链与价值链间的竞争。“价值网络”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布兰登博格与奈勒波夫合著的《竞合战略》中,他们阐述了价值网络的五个主要组成要素。价值网络本质上是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上下游、合作方、顾客之间的交互和价值交换系统。价值网络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内在与目标客户的关系,二是外在与各合作方的关系,相较于价值链理论突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成员角色多样,二是价值活动协作、实现整体最优、交易成本经济性。价值网络主要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和价值实现这四个步骤,国内学者黄德春、郑凯基于价值网络理论对孵化器的商业模式提出了分析模型,具体见图1。endprint

本文基于價值网络理论和该分析框架,对S公司孵化器的商业模式进行设计并分析,找出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并对模式进一步优化。

三、S公司孵化器的商业模式设计

(一)孵化器定位

在中央至地方对创新创业的鼓励和支持下,创业孵化器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孵化器入驻率低、服务水平有限、同质化竞争等。针对这种情况,S公司依托20年行业发展的经验和积累的用户、数据、资本等平台、产业资源,建立具有行业发展特色、市场化运作的孵化器平台,通过连接多方合作机构,鼓励扶持中小创业企业。

S公司建立的孵化器平台面向青年创业者,重点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建立“孵化+加速”“商业+时尚艺术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园。在平台建立初期,主要立足于本土,围绕集团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泛消费领域,重点孵化文化创意、互联网+等方向的创业项目,打造IP创造、生产、输出的集散地,以各类特色的文创主题现场活动为入口,吸引文创行业的目光,引起轰动带动效应,从而形成逐步辐射周边的青年创业生态。

(二)商业模式

1.价值识别

首先,外部创新主体,包括政府、园区、合作单位、投资机构等。其中,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孵化器扶持政策、招商扶持政策、创业人才政策,以及产业引导政策等;园区提供相应的场地支持和优惠政策;合作单位负责文化类项目的招商、项目孵化、创业者团队培训及孵化器的对外宣传和推广活动;投资机构主要对孵化较好的项目给予融资支持。

其次,内部资源及能力。S公司利用集团资源和优势,成立创业服务公司和文创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创业服务公司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各类硬件配套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办公空间、网络、办公设备、录音棚、录影棚、网红直播间、小剧场、路演大厅等,在软件服务上针对发展较好的企业提供集团资金支持、创业指导、路演等增值服务。文创公共服务平台则通过线下创意展示、线上众筹的方式,结合各类行业资源、媒体资源、投融资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市场、融资、产业链协同等服务。

2.价值主张

首先,服务对象。通过合作单位推荐,以及自身媒体渠道的宣传,对入孵企业设立门槛并进行筛选。其中,入驻企业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项目方向需是影视娱乐、互联网+、智能硬件、动漫游戏、电竞体育等文化创意类项目;(2)创始团队需有三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或创业经验;(3)项目市场空间巨大、商业模式清晰、团队股权结构清晰、无违规经营记录。成功孵化企业满足特定标准将会获得后续支持,特定标准包括:(1)孵化期内项目获得后续融资且估值增长;(2)孵化期内创意作品获得软件著作权并被外部机构采购;(3)孵化期内项目被收购、兼并或上市等。

其次,服务内容。在服务上分为基础服务和高端服务,其中基础服务包括:场地服务、人事代理及猎聘服务、法律、财务、融资咨询服务、创业辅导(Mini MBA课堂、私董会)等;高端服务主要针对加速孵化企业,为企业提供项目路演、创业导师一对一辅导、融资服务、对接相关产业资源、提供文创众筹机会等,此外还通过设立青年创业学院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机会。同时,建立清退机制,对于顺利孵化的项目,即成功对接资本市场的项目顺利毕业,对于未完成既定目标的及时清退,保证孵化器的造血机制。

3.价值创造

S公司孵化器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增值服务及管理模式上,S公司内部通过资源整合并结合外部创新主体,形成互惠互利、高效的运营模式。在平台管理上,S公司的创业服务公司与外部合作机构达成共同的入孵标准,在入孵流程上,合作机构负责推荐项目、项目评审、尽职调查,而创业服务公司负责参观场地、提交材料并入驻签约、入驻管理、入驻辅导等。在初创企业的股权分配上,S公司旗下的创业服务公司与外部合作机构也达成合作协议,分别对初创企业占股10%,待项目进入加速期、成功对接资本后进行工商变更登记。

4.价值获取

孵化器通过自建办公用房,在前期主要的投资成本为改造、装修成本,投入较高。在盈利模式上主要依托自有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共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源:一是政府补贴,为了支持全国双创的发展,各地出台了针对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补贴政策,符合标准和要求即可申请;二是房租、物业收入,相较于一般的商租用房,孵化器的房租收入相对较低,但对于达到孵化期限、未取得预期成效的创业项目予以清退,清退前需按照正常租金价格进行清算;三是服务收入,包含孵化期间提供的载体生活服务、企业相关咨询服务、猎头佣金、融资佣金、孵化产品佣金等;四是股权投资收入,对于达到成功孵化标准的企业,S公司孵化器可以根据协议在企业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之前进行创业项目股权变更,从而获得后续高额的收益回报。

(三)组织架构

孵化器由S公司集团下属创业服务公司负责运维,该公司通过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和运维中心分别进行保障,其中企业服务中心成立人事、财务、法务、融资、市场服务部,运维中心主要保障孵化器运营过程中软硬件的保障工作。外部合作机构成立招商部、宣传推广部、活动策划部等,重在帮助企业成长壮大。

四、S公司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分析

根据前文对孵化器类型的分析,S公司的孵化器属于行业聚焦型,主要面向青年创业者并聚焦文化创意行业。与开放空间型、高校依托型、投资驱动型等类型不同的是,行业聚焦型的孵化器主要依托于行业龙头企业的资源、技术、资本优势,孵化成功的企业主要纳入自身产业体系,完善集团公司的产业链、价值链,使其继续在行业内保持领先优势。S集团公司主要在零售行业积聚了多年发展的规模优势,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资源整合,在业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口碑。随着集团公司的不断壮大,一方面S公司持续立足传统行业,另一方面也在开拓具有高附加值、高增长潜力的行业领域,因此,S公司在战略层面希望通过建立孵化器,甄选在文化创意、体育、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兴优质项目。一方面服务于传统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布局新兴市场,在尚未形成行业竞争局面前优先进入、抢占时机。endprint

S公司的孵化器除了具有自身行業特色外,也具备孵化器的共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设备设施共享。目前市场中发展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一般以“租用工位”的模式向创业企业提供办公用房,一方面节省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最大化利用孵化器的办公面积、提高房屋利用率和转化率。其余的空间用于提供公共区域的办公、生活服务,营造良好、高效的工作氛围。(2)孵化流程、周期、标准确定。与行业内现有的孵化器类似,S公司建立的孵化器在准入企业类型、标准,以及孵化周期、退出机制上做了明确的规定,唯一不同的是开放空间型、综合服务型孵化器往往对项目类型、行业领域限定要求较少、孵化周期相对宽松,但入驻孵化流程基本相似。(3)引入外部主体、提供增值服务。随着国内孵化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孵化器在运营过程中开始注重投资收益和自身造血能力,因此,很多孵化器都在管理中引入投资机构,这类投资机构既包括母公司自有的创投公司,也包括政府创业扶持资金、专业的投资机构、与合作单位成立的产业基金等。此外,有的孵化器还引入外部高校资源、专业机构(猎头公司、法务财务事务所)、行业协会等,为发展较好的创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帮助其迅速市场化,并在资本市场获得回报。

S公司成立的孵化器尚在运行初期,第一期预计孵化项目为50个,虽然目前在商业模式架构上尚无硬伤,但仍需规避孵化器在运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区间发展失衡、运营效率低、融资渠道单一、增值服务利用率低,同时还包括孵化器运营绩效问题等。

在后续的运营中,S公司需要采用差异化战略,区别于其他类型和同类型的孵化器,一方面突出S集团公司的自有优势,同时还要建立并保持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联系,不断壮大孵化的生态链。在孵化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成功孵化器的经验,突出增值服务,利用S公司在行业内多年的发展经验,建立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并利用行业内资源及平台帮助优质项目推广、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商业模式的理论,从价值网络角度切入,通过引入“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价值实现”的价值逻辑,对S公司的孵化器进行商业模式的设计,并分析其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孵化器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价值网络理论对壮大并推动孵化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理论还有局限性,对于价值网络框架中孵化器与各创新主体的关系、关系的管理与维护、价值网络体系的壮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张慧.孵化器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专业孵化器参与创业投资的案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27):18-19.

[2]LeblebiciH,ShahN.The birth,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business incubators as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Understand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organizationaltheory[J].Business History,2004,46(3):353-380.

[3]Rice M,Matthews J.Growing new ventures,creating new jobs: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uccessful business incubation[M].CT,USA:Quorum Books,1995.

[4]林强,姜彦福.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及新趋势[J].科学与研究,2002,20(2):198-201.

[5]梁云志,司春林.孵化器的商业模式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01):43-51,67.

[6]施杨,高茜,陈乐,张国平.创新型孵化器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01):26-28.

[7]王泽露.基于多案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16,(11):152-154.

[8]申佳.科技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研究述评[J].河北企业,2017,(03):72-73.

[9]吴晓波,姚明明,吴朝晖,吴东.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商业模式分类研究:以现代服务业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02):64-77.

[10]郭俊峰,霍国庆,袁永娜.基于价值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分析[J].科研管理,2013,(2):69-76.

[11]黄德春,郑凯.价值网络视角下孵化器的商业模式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08):210-215.

[12]贾艳玲.科技型企业孵化器运营模式选择及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0):116-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孵化器商业模式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
孵化器的春天
国外民营孵化器经营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