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信息背景下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

2017-11-20 00:07周全
青年时代 2017年28期
关键词:人际信任新媒体辅导员

周全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媒体在大学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影响学生的人际信任,大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在高校中是师生关系中最基础的类型,网络信息背景下大学生对辅导的信任又是这种关系中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对学生人际信任的良好发展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顺畅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探讨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与辅导员的信任关系。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辅导员;人际信任

有关大学生人际信任问题开始成为国内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的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的人际信任存在问题,和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度最低,表明大学生在社会经验丰富的同时,心态令人堪忧。上网爱好者的人际信任水平低于非上网爱好者,前后与后者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水平与自尊水平在不同上网爱好程度的大学生中,表现为稳定的正相关。

大学时期是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初进校园,面对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辅导员,与辅导员交流互动及形成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态度与看法,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认知。本研究有助于增强辅导员认识学生信任感建立的规律,自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提高对学生情绪变化和学生心理波动的感知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中央十六号文件的出台,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网络时代专科院校学生和辅导员思政教育的研究,以及网络时代大学生和辅导员之间信任关系的研究较少。

一、网络社会与大学生信任关系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面临着生活重心的转移和对相对独立人生的适应;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但现代社会形态下,一些不良思潮和现象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感受到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常使他们在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心存在强烈的矛盾冲突和困惑,以至于不可避免地产生人际交往的问题,感到人际信任危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大都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造成了网络社会中行动者之间的信任程度要明显低于日常社会,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多的研究是对网络信任危机现象的一种描述,缺乏深层的反思。在对网络信任危机认识的基础上,一些学者也探讨了由于网络信任危机以及网络社会问题带来的网络伦理问题。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媒体在青年学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时期正是塑造“三观”和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所以更应该关心互联网在其中的影响。

對于人际信任和网络人际信任的测量,现实人际信任得分相对偏低,而网络人际信任得分偏高,而且二者得分频数均呈正态分布。大学生现实人际信任与网络人际信任两者的相关度比较高,这表明现实的人际信任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在网络中的信任行为。网络信任尽管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受到现实的影响。在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中,交织着网络与现实、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人际信任产生于人际交往之中,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中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影响着他们在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取向。但网络人际信任度得分总体趋势要高于现实人际信任度,可能由于网络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交往环境,上网者在网络中发展出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陌生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人—情感人”的关系,网络人际信任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兴趣、情感导向,情感因素是网络人际关系的基础。另外,网络人际交往又具有匿名性、间接性的特点,这种以情感为基础的网络关系,缺乏现实身份的联结,有着虚幻、不稳定的一面,上网者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交往空间通常表现得更为大胆,更为开放。这就导致网络中交浅言深的现象。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基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与高校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高校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其中学生与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师生关系就成为了学校中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而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则成为师生关系中最基础的类型。可以说,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中最基础的环节,辅导员工作是否有成效,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大学生,大学生普遍渴求、认可、赞赏的辅导员,就是最为专业的辅导员,国家和高校现在大力提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辅导员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师生信任是影响辅导员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不仅可以促进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也可以促进大学生主动健康成长;反之,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将受到限制。

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一方面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能够更全面、彻底地了解学生的近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信任感后,在特殊情况下会第一时间通知辅导员,这样辅导员能够及时掌握事件的发展趋势,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反之,当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没有建立这种信任关系,甚至对辅导员的行为方式不认可、产生怀疑时,辅导员往往不会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或者获得虚假、编造的信息,更加不利于对学生的引导。

随着高校育人理念的提升,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模式,辅导员一方面承担着事务管理者与思想教育者的教师身份,另一方面更要以学生对其的信任为基础,逐渐建立一种情感依托的友谊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原动力在于辅导员。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既能够使学生信任和理解辅导员的工作,有利于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正确引领学生思想、指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恰当地处理好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也会促进辅导员自觉做到公平、公正,并在此原则下保证工作制度的规范。这种良性的师生互动会构建出一个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从而使以往高校中以制度为中心的“强化管理”,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人本化”教育管理理念。

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与辅导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的首要途径。随着多媒体的运用,两者关系的不断发展,其信任的程度也会随之加深。而这种关系建立始于彼此都遵循其角色所隐含着的义务,并努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信任的不断加深要通过在每一个人际交往阶段,交往双方都能向彼此坦诚表现出诚实守信来达成。大学生与辅导员间相互评判是形成信任的基础,辅导员和学生在交往中,尤其是在网络平台的交流中,首先要对彼此以前的表现进行一个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要信任对方。这个判断一方面通过理性分析,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推测对方所说、所做是否真诚守信,若感觉对方表现不错,那么产生信任的可能性会增加;相反,则减小。另一方面,如果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形成某种亲密、特殊的情感关系,产生信任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参考文献:

[1]宋之霞.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2).

[2]王希平.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3]陆稻稻.高校师生信任现状调查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3).

[4]丁翠萍,赵明仁.从高校学生的视角解读师生间人机信任[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1(3).

[5]张琪.浅谈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J].科教文汇,2007(33).

[6]邹娟.大学生人机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7]葛宜林.网络交往与网络信任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8]秦启轩.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高教论坛,2003(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信任新媒体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