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治+王之阳
【摘要】内蒙古阿拉善盟是内蒙古最西部的一个盟市,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中国有四大沙漠,其中三座大沙漠就在阿拉善盟境内,因此,阿拉善盟被称为秘境阿拉善、苍天圣地阿拉善,是中国、国际沙漠地质公园,吸引着国内外的探险者、越野爱好者、摩托车爱好者及大量游客前来阿拉善盟旅游探险[1-2]。虽然探险过程十分享受,但是需要也会有诸多不良事件出现。本研究就沙漠救援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部分经验。
【关键词】沙漠;救援;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本人是阿拉善盟中心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原主任,从事院前急救工作27年,现将自己经历的一些沙漠中救援的案例与大家共同分析。
1 案例一
2008年为迎接北京举办奥运会,北京市各大高校组织学生徒步穿越腾格里大沙漠。5月4日,他们分十个小分队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出发向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通古淖尔天鹅湖行进。由于当天腾格里沙漠,刮起了5~6级大风,沙漠中出现了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导致一个小分队(9人组)与组委会和指挥部失去联系。经寻找十余小时没找到,立即上报。由阿拉善左旗政府组织公安、消防、120急救中心成立救援指挥部,并派出消防战士一个中队参与寻找一天未果,第二天又从阿拉善盟武警支队抽调一个中队战士参与搜救,到中午仍没找到,此时我看见我认识的几个当地牧民,经向他们的请教,当地牧民很热情,立即组织了有13个牧民组成的救援小分队,骑着摩托车进入大漠内部帮助搜救。从下午16时出发到晚上23时,他们将失联的九名学生全部找到,无一伤亡。从此此案例使我们知道,当地的牧民,从小生长在大漠里,他们对沙漠的认知和熟悉,使我们其他人无法和他们相比,他们的参加,对本次救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队寻找30多个小时没找到,而他们用七个小时就完成了搜救任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案例二
2009年9月份,河北省的十余名汽车和摩托车爱好者组队到腾格里沙漠旅游。经过几天的探险和了解,就组织了摩托车比赛,结果有四辆摩托车在沙漠腹地失联了。当120急救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当地牧民组成救援小分队,驾驶越野车进入大漠,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寻找,将失联的摩托车和驾驶员全部找到,其中有两人因车翻受伤。在此次事件中,他们四人都有手机,而大漠中大部地区没有通讯信号,个别地方是能接到信号的,当时他们四人全部将手机打开,将全部手机电能损失光。进入沙漠,应准备多部手机以便到有信号的地方和外界取得联系。
3 案例三
2010年6月份,解放军某部在边境线大漠内巡逻时遭遇沙尘暴,有一名战士迷失方向,在大漠中失联。经部队和当地民兵搜救,三天后找到该名战士,但不幸的是该战士已没有生命体征。后经部队和参加救援的牧民介绍,该战士和巡逻小分队走散后在沙漠中不停的在寻找,将自己的体能消耗光,导致身体极度脱水而亡,因此,在大漠一旦迷失方向,要尽量保护自己,不要盲目的消耗体能,等待救援。
4 案例四
2014年9月,两名吉林大学的学生徒步从额济纳旗穿越巴丹吉林大沙漠,由于他们对巴丹吉林沙漠的了解程度不够,对沙漠存在的危险认识不足,在他们穿越沙漠第九天时,他们的同学才报警。经当地牧民组成搜救小分队13个小时的搜救才找到他们,其中一名同学已失去生命体征,一名严重虚脱。经抢救两天后才脱离危险。据幸存的同学回忆,当他们行走到第四天时,他们才知道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有时一座大的沙山,翻越就得一天。而沙漠白天地表温度可达60~70多度,体能损失特别巨大,在他们行走到第六天看到了大约40~50只羊,还有十几峰骆驼,若此时他们选择跟着羊群,很快就能找到牧民家而获得救援。然而他们因自己的无知失去了极佳的逃生机会,而走向了大漠深处。后来据我们搜救队越野车的测算,他们在大漠中九天,共行进了约380公里,而从额济纳旗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的直线距离约350公里,我们找到他们时离终点距离还有一百多公里。通过以上四起案例的分析,為使大家更多和更好地了解沙漠,并掌握一些沙漠中探险遇险后逃生和自救的技能。我们阿拉善盟政府十分重视沙漠救援这项关系民生的大事[3]。现配备了三架直升飞机,在沙漠中有沙漠救援车队,形成了立体式的救援模式,为来到苍天圣地阿拉善的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雷 权,陶发胜,余朝阳,等.沙漠干热环境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适应性训练对策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4,11(10):1144-1145.
[2] 陶发胜,金 玲,张 琼,等.沙漠干热环境气候特点及其对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4,23(5):565-567.
[3] 沙漠医疗急救系统的设计[J].工业设计,2013,18(9):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