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梅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引导者和助力者,这也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会以小学数学为例子,探讨一下如何实现趣味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性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02
直观上来看,我们能够发现人类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理性的方面更多的是因为受到所处环境规则以及普适性的道德要求方面的影响,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感性则更多的是源于一个人的内心本质情感,尤其是针对一些因素不自觉的情感流露,可谓是有感而发、情之所至。虽然不同的人由于天赋或者后期所处环境的影响理性和感性的比例各不相同,但这两个方面是人思想构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通常情况下感性的部分会因为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缩小比重,理性则反之。因此,从学生受教育的阶段来看,年龄越小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是容易受到感性的支配,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科目的喜好判断绝大部分从本心出发。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更多的关注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感性认知,尤其是学习兴趣方面,因为正如古语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类知识打基础的时期,但是学生刚刚开始接受系统性的知识教育,对于学校生活本来就存在不适应,如若因为知识的传输方式不当,很容易就造成学生对于这一科知识的厌恶心理,甚至是对学校整体产生排斥心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进而给予学生更充足的学习动力。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教师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毕竟教学大部分是理论方面的知识内容,是精神方面的交流,所以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应性的进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调整,以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首先,从数学这门学科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科天赋。也许很多人的认知中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依靠努力,但作为小学教师我在实际教学中得出的体会是: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方面的天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毕竟小学阶段所涉及的内容很少会体现数学科目本身的逻辑性和推理性特点,即使涉及也仅仅是在简单的数字运算基础上加入极少量的体现逻辑思维方面的内容,例如应用题。所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数学天赋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不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节奏和进度,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就不会产生排斥情绪。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本身的性格进行了解。即使是小学阶段,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情况下,不同学生思维中感性和理性的比例也大不相同。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日常沟通和接触尽可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例如有的学生个性相对活泼外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抗挫折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则性格相对内敛、敏感,更容易因为挫折而消极。只有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后,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把课堂变成“游乐场”
虽然小学生从七八岁开始就进入学校接受系统性的教育,但在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看来玩才是最主要的,所以严谨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不适合小学课堂,毕竟规规矩矩的认真听讲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坚持住。而数学是一门问题解决型的学科,小学阶段涉及的加减乘除为主的内容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也就给了教师一个灵活教学的机会,而我的做法就是把课堂造成“游乐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性知識内容化作实践,尤其是关于应用题教学方面。就小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说,应用题是大部分小学生认知中数学学习方面的难关,因为其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等方面的内容。但教材编定过程中也考虑到了这一特点,所以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大部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直接讲知识转化为实践:例如关于多少的问题,可以实际模拟买卖场景;而关于“追击和相遇”等里程问题,也可以通过缩小场景的方式在教学模拟。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并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输,而游戏并不局限于知识的讲解,还可以是带有一定竞争性质的学习。例如在讲完例题布置课堂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或者其他组成小组然后通过做题接力等形式完成课堂作业,这样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攀比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正确理解比赛,避免学生小组内部因为速度问题而忽略质量甚至是引发矛盾。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存在,通常会既敬畏又存在平等交流的渴望心理,尤其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采取表扬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因为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产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会体现到挫折,学习积极性原本就容易受打击,如果教师喜欢批评学生那么对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雪上加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成长和成果,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被教师重视的感觉,进而增加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喜爱度。
其次,教师要采取表扬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抗击能力就弱,内心较为敏感,所以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效果也就会相应地放大化。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交流过程中要培养一种及时表扬学生的习惯,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习方面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总之,有好的开始才能有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最大限度的培养起学生的学科兴趣,从而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