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2017-11-19 08:12张仕昂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张仕昂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因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对教师的观念和能力提出了挑战。探究式教学更注重思维的活动,它是建立在数学问题基础之上创新学习方式。那怎样进行探究式教学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模式来讨论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教学类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其实是在模拟科究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它涵盖了两个关系密切的方面:首先是要塑造“学”为主要内容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课堂气氛要显得轻松愉快,这样学生才能随心所欲地发现自己所要的数据和内容。学生也可进行各类设想、自主地检验所思所想。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切实地拥有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种种诱导学生发现答案的模式已经不适用探究式教学。再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做出必不可少的辅导和引领,这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能够在准确无误的方向中前进。从实质来讲,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和途径,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信息、思想、方法等分析和破解问题,这样就能够从多方面训练学生在探究、获取、运用实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和模式,创新思维以及实践意识都得到了培养。

一、初中数学常见的探究学习的数学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究性问题大至分为以下几类:

1.条件性探究问题 此类题型给出问题的结论,探究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其解题策略常采用分析法。

2.结论性探究问题此类题型给出问题的条件,探究问题结论,其解题策略常用总结法,即由已知条件推出问题结论。

3.结论存在性探究问题此类题型是探究符合条件的结论是否存在,常采用:假设存在→推理→得出结论合理或矛盾。合理者结论存在,矛盾者结论不存在。

4.规律性探究问题 此类题型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探求规律,其解题方法常采用归纳法,将一般化归到特殊,寻求途径找到规律。

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新课程理念是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建构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相对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有以下特征:

1.学生自主参与,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是通过“做”让学生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自己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自然新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这种通过复杂多样的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容易激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2.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從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合作学习在探究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由于已有经验、知识背景、思考问题方式上的差异,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产生差异。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1.让学生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过早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去分析问题,从而能获得结论,发现新知识,构建新的认知领域.在提出教学问题上,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问题产生后,学生能快速且本能地就有一种想去探究和思考的冲动,这让学生体验到思考并得出结论的愉快,提高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气。

2.让学生做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实践活动能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技能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操作和动手活动,如制作模型、动手计算、板书演示等,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领会事物内在原理,把握规律,掌握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3.让学生讲科学研究表明,多讲话会使人灵感涌现增加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思维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口头表达、回答问题、阐述理由、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的各种信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4.让学生交流在数学教学中,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相互交流意见,争辩不同观点,可以使含糊的问题明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增强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5.让学生小结在每节课的内容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小结此次课所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所学的知识更有条理,方法更加凝练,而且便于学生积累、储存和强化记忆。

6.让学生提出问题每节课学完后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或自己的困惑,让所有的学生共同来解决,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愿意去探究,有兴趣探究新的问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分享、交流后可以从中得到自信和成就感,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完善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自主探索,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