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 要:记忆研究领域的要人物法国学者皮埃尔·诺拉,他在其七卷本的《记忆地点》中,提出记忆场的概念,并将“记忆场所”的内涵不断放大。 除了具有空间特征的具体地点被视为特定群体的集体记忆场所外,抽象地点也可被纳入这一范畴。由此可推,个人记忆只有在与其他人沟通和外界事物的启发中才能存在,个人记忆作为个体而组成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地点的记忆场所,其要义是审视文化身份构建,促进文化传承。以上关于记忆的论述可以为解读《触摸》中体现的中国文化情结提供启示。
关键词:记忆场;记忆理论;触摸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59-01
小说《触摸》是一部纯粹的回忆之书,整个文本叙述是在主人公林菊的童年回忆中展开的,穿插其中的是主人公多年后的海外生活经历。在看似凌乱的记忆叙事中,回忆者其实对文化认同、个人成长记忆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究。学者沈坚曾这样解释到,“诸如社会、民族、家庭、种族、政党自愿寄放它们记忆内容的地方,是作为它们人格必要组成部分而可以找寻到它们记忆的地方”。①本文拟从“记忆场”理论出发对《触摸》进行解读,重点考察作品如何将个人成长记忆和母国文化融为一体,进而揭示英华作家强烈的中国文化情结。
一、记忆场
法国学者皮埃尔·诺拉系统地提出记忆场的概念,最终把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事物。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各种标志物为特定群体的文化认同提供了现实依托,承载了人们对族群文化的眷恋。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主人公林菊以回忆的方式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童年生活,其中穿插着林菊独自在英国南方小镇生活的经历,是针灸这一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将她的“中国童年生活”和“英国旅居生活”自然地贯穿统一。可以看出中医文化这一强大的记忆场承载了作者太多的中国文化情结。主人公林菊天生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此病顽固难治且危及生命,所以她从小被送到乡下姥爷家生活,一方面因为农村的空气比较好,另一个重要原因,林菊的姥爷——林季是著名的老中医,擅长针灸治疗,这对林菊的身体很有帮助。在林菊去英国生活期间,也是用从姥爷那学到的针灸手法和中药治愈了很多英国病人,体现了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神奇之处,中医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其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但中国文化意识形态毕竟与英国主流文化存在差异,中医也就被冠名为异质文化符号,在林菊长达28年的异国生活中,她所要呈现的中医文化,宿命般地经历着空间和时间的错位,在两种文化撞击过程中处于被动境地,在英国本土上的中国文化也无法避免的称为自我与他者,东方与西方二元对立关系中的弱者和客体,存在被排挤、边缘化的窘状。所以当林菊向她的英国病人露西提出针灸治疗其长达二十年的哮喘病时,露西是持怀疑态度的:“当林菊按压她的身体穴位时,她的脉搏一点一点变慢,再当看着她的眼睛时,她的目光充满疑问,她也许是由于太害羞且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向我提问”。②但通过系统的针灸治疗且配合中药,露西对治疗效果反馈非常好。作为林菊到英国后的第一个病人,这样的病历大大加强了林菊的信心,并且露西还介绍在驾车时扭伤脖子的马克来林菊这里治疗,类似的成功案例都证实了中医的神奇疗效。
虽然整本小说从头至尾都弥漫着中草药的苦味,但在书中却起着情感舒缓剂和安慰剂的作用。中药文化这一特定记忆场与其他集体记忆场有同样的功能,即是既激发又唤醒个体记忆,“即个体的回忆活动与群体意识和行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了后者之于前者的影响”。③林菊由于一场失败的婚姻,来到英国开启旅居生活,与所有异国他乡的华裔一样,她的内心深处承受着沉沉的思念之苦。每个不眠的夜晚,林菊辗转反侧,想念自己的丈夫、孩子,更加想念母国家园。独在异乡的这种流离感和内心的孤独感,只有依靠中草药的苦味来慰藉,“眼睛虽闭着但人却难眠,我更加清醒的意识到此刻正身处异乡,隔壁的草药每到午夜时刻散发着更加浓重的味道,就好像它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早已经失了根,而在这里再次生根繁荣”。④这些草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召唤像林菊这样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每一味中药,每一处穴位都承载了林菊对中国的记忆,中药文化也正是沈坚先生所说的诸如“社会、民族、家庭、种族、政党自愿寄放他们记忆内容的地方,是作为他们人格必要组成部分而可以找寻到他们记忆的地方”。⑤
二、结语
我们应该注意到,深厚的中国文化是华人们精神上的港湾和庇护所。这种民族文化属性已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对于旅英作家刘宏而言,在她记忆中被压抑的且打上文化烙印的意念更多的寄予在文体所体现的中医文化上。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英国华人文學作为集体记忆媒介的专题研究” (编号:L16CWW003)和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文化记忆书写研究”(编号:W201601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⑤沈坚.记忆与历史的博弈:法国记忆史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0(03):217.
②③印芝虹.悖之痛——高墙下的集体记忆[J].当代外国文学,201
1(04):2,30.
④Liu , Hong. The Touch[M]. London :Headline Book Publishing, 2005: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