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帮立
这是老城区一条老胡同,狭窄,弯曲,坑坑洼洼。胡同深处拐角的地方长着一棵笨榆树,树干一半镶嵌在古墙里。正是榆钱花开的季节,榆钱纷落。小榆双手托腮坐在门前,榆钱落满她杂乱的发间。
小榆哎,对门的王奶奶系着围裙出门喊她,听话啊,回屋里洗洗脸梳梳头,到奶奶家吃饭。
王奶奶把饭菜端上了桌,小榆还没来。小榆——小榆哎——王奶奶从屋里喊到了门口,对面没了小榆,门上加了锁。这孩子,就是犟,可能去医院找她爸去了。王奶奶用力在围裙上搓搓手。不对,这么小的孩子,走丢了咋办?王奶奶匆匆忙忙追了出来,一直到胡同口。
见到余师傅家的小榆没?穿个破红袄,脸脏,头发乱。王奶奶从下到上比划着。
好像被一个年轻的女人骑电瓶车带走了。修锁的王师傅说。坏了,王奶奶打个寒颤,这要是被人贩子拐走了该咋办啊!
买菜的,修鞋的,配钥匙的,补车胎的几个街坊邻居围了上来:
怨就怨她王八妈,有人生没人养的,生了孩子就跑没影了,一罐子醋都是她酢的。
骂她娘有啥用呢,事都是出在节骨眼上,余师傅不出车祸啥事都没有。我早就给他说过,年老别娶年少妻,将军买马人家骑。
小孩这么大了,偷去了也卖不掉。
就怕给她打怕了逼她去偷。
要是打残了让她去当乞丐呢。
我听说还有割肾卖的,能卖几十万。
别瞎嚷嚷了。王师傅把锤子重重地摔在地上,砸在青石條上直冒火星。抓紧时间通知黄包车师傅给我满大街找。李嫂,你通知你家老李,他那一帮子师傅的黄包车在码头;郑婶,你通知老郑,他那一帮子师傅的黄包车在老车站;你们几个到街头见黄包车就拦,告诉他们开黄包车的余师傅闺女丢了,穿个破红袄,头发没梳脸没洗,他们不少都认得。让师傅们打电话互相通通气。
五号码头浮桥头,李师傅在路两旁横放了四辆黄包车,中间仅容一辆电瓶车通过。对不起,对不起,余师傅家的孩子被一个骑电瓶车的女人偷走了,我们在帮着堵截。
郑师傅老车站这边就不一样了。去南城,有旅客叫车。不拉不拉,师傅们一个个摆手。平时抢客抢的如打架,今个这是咋的了?旅客们急匆匆地涌出车站,到大街上叫出租车去了。老车站客流量大,几个黄包车师傅来回跑动着,东盯西瞧,注意力都在年轻的妇女和小孩身上了。干啥干啥?一个年轻的妇女一把从郑师傅手里拉回自己的小闺女,大声嚷嚷起来:拉我们家的孩子干啥?郑师傅认错人了。
快一个小时过去了,码头、老车站,没有出现小榆的身影。大街上师傅们也纷纷打电话通知,没找到。
报案啊!有人提醒。郑师傅开着黄包车就奔往北城派出所。
民警:姓名?小榆。姓啥?姓余。叫余小榆?是。年龄?八九岁吧!到底几岁?我算算,嗯,余师傅是奥运会那年春上结的婚……有多高?大概到这吧!师傅在自己的胸膛比了一下。穿啥上衣?听说是一件破红袄。裤子?不知道。鞋?不知道。对了,头发乱,没洗脸,脏。郑师傅上下比划一下。走丢多久了?一个多小时吧。
所长在旁边听完后安排,你和郑师傅一块去医院见余师傅,把小榆的具体情况摸清,尤其是要找到近期照片。你俩到余师傅家所在胡同,仔细排查。你们几个立刻分头抵达平时地界,进行巡查。我向局里汇报,提前招呼,以便周边及时支援。
民警和郑师傅赶到医院余师傅病房,余师傅已感觉出哪点不对劲,听完民警的话,头深深地埋在打着石膏的双腿间,脊背起伏抖动。
爸爸,一个甜甜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余师傅抬起头来,头发乌亮,面色红润,穿着崭新的小黄袄的小榆,正怀抱着一束鲜花,天使般向他走来。
余师傅一下子把女儿抱在怀里,你到底跑哪去了?
我被老师接她家里去了,老师送我来的,在外面呢!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朝门外走廊上望去。
责任编辑 夏 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