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华
摘 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则是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成效的关键环节。从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技巧等方面就如何创新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学;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文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成效,让广大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同时热爱写作,为以后的作文学习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就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理念上与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懂得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以至于不能从传统的“灌输式”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抽出身来,对于教材中已经更新了的新内容缺乏理解和反思,教学方式比较呆板。比如在讲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时,不能很好地进行正确的范文引导和说明,增加了小学生理解的难度,不容易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对其进行运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2.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还处于幼年时期,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均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缺乏相应的理解力和思想深度。若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影响他们整体的语文成绩。具体来说,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相对单一。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时,往往不能够从综合方面进行宏观的、由浅入深的描写,而只是侧重从外貌或者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某一点进行展开论述,因此就使得描写不够立体化和丰满生动。二是小学生在表达情感时缺乏真实经历的支撑,即为了刻意表达一些情感,运用的想象往往与常识不符,这样就使得情感流露不够真实,影响到作文的成绩。
3.学生作文写作方法单一,“套路太深”
从笔者的现实教学和批改的作文中发现,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比较单一,在此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套路太深”。这是制约小学生从实际出发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语文是国语,同时它也是一門需要下工夫才能学好的语言,它的使用需要灵活地把握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中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如果不适时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就会影响到学生写作中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拓展。
二、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1.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利用新的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在新的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具体来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吸引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比如,写一篇以“冬”为题材的命题作文,我就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冬天”的视频和图片,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结合东北的冬天进行想象和构思,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冬天的独特意蕴。运用此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冬天有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感受,写出的文章就更加显得真实、具体和生动。
2.倡导阅读经典,开展作文交流
众所周知,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鉴于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转变死记硬背的模式化的“套路”,积极提倡阅读经典,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心理年龄的书籍,让学生们通过阅读经典的方式,丰富写作技巧,并进行随堂写作和点评,让学生能够快速地体会到阅读经典带来的乐趣和情感上的升华。
3.加强体验式教学,锻炼学生感受生活能力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作文写作灵感的来源。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好体验式教学,并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小学语文老师在以某一主题为写作内容时,可先通过组织学生近距离感受和观察对象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性。比如,我在让学生写作与“水蒸气”有关的作文时,就给他们布置了观察“水开了”的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蒸气是水开了之后才会出现的一种物理现象,同时水蒸气还会出现在窗户的玻璃上,遇冷会凝结成水珠。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的现象,学生经过这样一番观察,在作文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发挥,不仅有了现实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与现实脱节甚至违背常理的虚构。正所谓“处处留意皆风景”,只要让学生们养成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就能在贫乏的语言基础上构造生动丰富的作文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
[2]陈怡宁.小学语文拓展性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