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俊霞
摘 要: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确保课堂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对策
相关教育人员指出,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教学的灵魂所在,对于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标准。因此,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当前,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完成,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目标设计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從目前来看,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1.定位不准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合理的定位影响着课堂组织的管理,也影响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就目前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目标的作用,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存在着盲目模仿或者照搬照抄的情况。
2.主体不清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辅助者和引导者。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片面强调自身的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影响了学生个人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
3.内容空洞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开展教学目标设计的经验,导致设计出的教学目标内容空洞,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在对《窃读记》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仅仅分为了课文阅读、词语认知和行为分析三部分,没有根据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使得教学目标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以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了精挑细选,不仅仅语言优美,而且大多富有哲理,无论是在语言的表达还是文章整体的组织,都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提供典范。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教材的分析和利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做好教学目标定位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首先需要立足自身的实践经验,做好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对教学内容的要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教师应该立足文章的主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定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会感恩,不忘先人的功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又如,在《乌鸦喝水》中,文章通过童话故事,指出遇到问题应该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且敢于尝试。在教学目标设计环节,必须密切结合教材的内容,以保证目标的合理性。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目标并非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什么或者怎样去做,而是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个既定的目标,强调通过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在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时,应该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获得了提升。例如,在《窃读记》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明明感到了恐惧,作者为什么依然要坚持阅读?在大家都盼望晴天的时候,为什么作者会希望雨下得越大越好呢?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和相互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强调教材关键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教师应该立足这个目标,对文章进行阅读,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做好课文的赏析,然后对自身的阅读状况进行反思。这里同样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中的《窃读记》一文为例,在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里作者将自己比喻成了“一匹饿狼”,以此来说明作者对书本和知识的强烈渴望。教师可以从此处切入,引导学生对“窃读”的内涵进行思考:去书店看书无疑是快乐的,而害怕别人发现的心情使得作业产生了一种偷窃的感觉。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应该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丁长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76.
[2]代志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14.
[3]王超.对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2):127,135-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