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的三江平原一带,但高纬度地区也有水稻种植区分布,并且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在高纬水稻种植就已经获得了亩产500公斤的成就,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和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优势。在高纬地区的水稻种植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品种的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防御冻害,获得优秀的产量。
一、高纬寒地水稻种植的意义
高危地区过去由于缺乏适宜的品种,在耕种方式上以粗放为主,并且温度低,春秋季节日照不足,冻害频繁发生,所以在过去被我们视为不能种植水稻的地区。但是极早熟品种的选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并且高产栽培技术也有了一些进展,所以在我国高纬寒地已经有了很大的水稻种植面积。虽然该地区本为我国的大豆和小麦产区,但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现有的科技水平实现稻米自给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来看,水稻中的极早熟品种是我国品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品种的选择,并且选用高产栽培技术,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高纬寒地水稻种植的特点,现在看来,在高纬寒地水稻种植领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高纬寒地即是我国高纬度地区,并且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北部。这类地区在气候上普遍有较强的大陆性特点,大气环流影响突出,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春季回暖速度较慢,但是夏天湿润多雨,入秋之后气温下降迅速,在九月即可出现霜冻。上述这些气候条件对于水稻的种植和发育来说都有着很明显的作用。但是该地区水系丰富,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并且土地资源丰富,黑土层养分含量很高,并且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所以这样看来,该地区是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品种的选择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二、关于黑粳系列种苗的特点
在我国的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区,每年适合水稻生育的时期仅仅不足120天,在过去我国没有极早熟品种适合该地区生产,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冻害,导致平均亩产仅为30公斤。后来我国先后引进了一系列早熟品种,例如农林11号和33号,受冻害的影响得到了减轻。其后推广的黑粳2号比农林11号早熟大约6天,成为了主要栽培品种,其后又在黑粳2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相继推出了3-7号,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主要栽培品种,。
黑粳系列品种的种苗有以下几个特点:
(1)黑粳系列种苗的选育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细线了水稻品种多样化,其不仅仅有粳稻黏稻俱全,极早熟品种和早熟品种并行。
(2)和一些早期品种相比,其形态和产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例如株高和粒数等指标都有了变化,直接将亩产从200公斤提升到了300公斤。
(3)黑粳系列品种抗旱能力更强。所以黑粳系列品种对于高纬寒地地区的水稻种植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三、关于高纬寒地水稻品种的选择
(一)黑粳系列水稻的形态和生态特征
就形态特征上来说,黑粳号种苗株高比较矮,大约为80cm,叶片为9个,并且分节较少,所以分蘖期比较早。对于这种苗株来说,提高分蘖的数量对保证产量具有很大的意义,有其是每年的6月中下旬更是其生长的关键时期,大约平均不到2天就增加1个分蘖,接近5/6的分蘖都是在该时期完成的。
由于高纬寒地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强的特殊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應该选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品种,并且生长期短。经过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我们发现,积温大约为634摄氏度,和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一带相比相差不大,并且分蘖期还较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无霜期较短,仅仅为120天左右。黑粳系列的种苗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苗期长势比较旺盛,对于高纬寒地地区的栽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从生理特征看,黑粳号系列品种在温差较大的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能力,可以达到高产要求。据当地高产地块的测定,黑粳号系列品种干物重孕穗期为22.979/m2,齐穗期为838.79/m2,成熟期为1183.59/m2。在生产实践中,增强后期根系活力,保持绿叶旺盛光合作用,增加后期干物质生产和往穗部的运转量,这是高纬寒地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高纬寒地种稻必须采用耐寒、高产的极早熟水稻品种,这些新型培育品种具备在低温条件下出苗良好,苗期生长健壮、迅速等优势,不仅可以对产量上的数量制定进行保障,也可以满足出苗到幼穗分化始期为5天左右的生长要求,并能完成一定数量的有效分孽而转入生殖生长的过程,这种极早熟品种一般具有耐寒力强,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生育期短,110~120天,主茎叶数少,分孽节位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为重叠型,株型紧凑,叶色浓,抽穗早而集中,结实率高等特点。
总之在高位寒地地区的水稻种植,选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黑龙江其他一些地方、新疆、内蒙、吉林、辽宁等地的生育期短的高寒山区,以及高积温复种、救灾,对此类品种均有需求,也有一些研究。专业技术研究人员将科研工作的重点放置在了种子耐低温、早熟等方面的开发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寒区水稻育种将以其“代表性”和“典型性”为高寒区以及相类似地区的水稻发展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156303 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大兴农场第九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