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梦鸽
【摘要】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这就要求高校要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各个高校开设的课程水平良莠不齐,本文例举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不足,对高校转型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创新教学探索。
【关键词】高校转型 就业指导课 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13-01
在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众多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但部分学校开设的课程存在较大弊端,急需改进。
一、就业指导课程不足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象单一
部分大学把就业指导课程的对象确定的比较单一,只要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对象群体中来,而忽视了低年级学生所必须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这样狭隘单一的对象定位导致低年级学生职业观念模糊,日常的学习中没有侧重点,众多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还没有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而短期的突击很难快速的提高职业技能,这就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二)教学环节目标模糊
众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效果却良莠不齐,部分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到帮助学生就业上,盲目的在课程中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得到相关的实践,只能纸上谈兵。这种灌输式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很难真正的提升职业技能,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切实要求。
(三)教学组织难以系统化
2007年开始,就业指导课程被教育部纳入到高效必须开设的课程范围内,还明确的规定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不低于38学时。但部分高校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中,却没有贯彻这一要求,大量的裁剪就业指导课的课时,使学生缺失了很多关于就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究其课程内容,也与教育部要求的相去甚远,教育部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为:职业素养、企业用人理念、职业发展趋势、相关的职业认知以及创业教育等直接有关于学生就业的内容,而部分大学却利用就业指导课进行优秀校友讲座、或人力资源专家讲座,这些事业有成的优秀校友所宣讲的内容多为个人的经历以及自己事业总结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从广大学生角度总结出的,可以迅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普适性较低,而人力资源专家虽然提出了很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的职业要求,但大多都是仅仅为学生指出了目标,而缺乏过程性的指导。无论是校友式还是专家式的讲座,都不能形成体系,没有任何的计划,随意式、碎片化的教学让学生的就业观念难以形成体系。
(四)教师队伍结构专业素质欠缺
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都是由学校的德育教师,或是学生管理、学生就业部门的管理人员担任,他们虽然有着一定的教育技巧,相对了解学生,但对实际就业方面的问题了解的并不透彻,通过参照书本习得知识再转授给学生,很难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二、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思路
(一)引导学生树立就业观念
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要在课程中明确教学目标,从实际就业角度出发,从入学起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为学生分析人才的需求标准以及职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尽早的确实职业方向,有针对性的补充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技能。
(二)拓展实践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就业意识,另一方面,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这就需要实践性活动的有机融入,根据专业的特性,从整体的就業方向入手,组织模拟招聘,通过模拟招聘现场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招聘全过程的同时,提高职业技能。将对学生的评定融入到模拟活动中去,以比拼的方式刺激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三)加强就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结合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给于学生认识职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工作中提升技能,区别与专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不再以难度和深度作为基地培养目标,就业教育基地的培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的认识职业、体验职业,就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地点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既可以与职业教育实习基地相融合,又可以与大学的科技园、创业园相结合,只要能够达到帮助学生体验职业的目的即可。
(四)注重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优质的就业指导课,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就业,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应保证教学水平,首要的就是要提高师资水平,选择专业学科下素质较高的教师来开设这一课程,若学校现有教师中没有相关人才,可采取长期外聘的形式,但要对外聘教师的课程质量作出要求,杜绝随意式,碎片化的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目前,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部分学校开设的内容与实际就业严重脱节,仍然需要改进,只有真正立足实践,结合市场,切实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的就业指导课程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在就业市场上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静.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三峡高教研究,2016(2):37-39.
[2]徐一凡.“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15(19):99-99.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