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使用

2017-11-17 21:51李方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李方方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初中数学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新型教具,但是传统教具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培养他们探究能力的重要工具。结合一线教学实践经验,探究传统教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性使用。

关键词 传统教具;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7-0095-02

1 前言

数学是初中阶段很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可提升初中生的素养、基础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推进,广大一线教师已将新课改理念作为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并努力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出现很大改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教师已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还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广泛使用,一些初中教师已经逐步忽视传统教具的重要作用和使用教具的初衷,以至于学生只注意课堂学习的多样性,而忽视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和实用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新性使用传统教具,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性使用传统教具的原则

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并重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为了坚持“双主性”原则,教师必须做到: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其次,避免机械性传输知识。教师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创新性使用传统教具,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传统教具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广泛使用,为教师创新性使用传统教具提供了良好的有利条件。

辅助性原则 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传统教具仅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并不是拯救课堂教学的唯一工具,它可以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互补。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传统教具时,教师既不能以偏概全、摒弃以前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夸大传统教具的功效。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秉持传统教具的辅助性原则,将其作为传授数学教学内容的辅助手段,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本身。所以,只有将传统教具进行创新性使用,才能通过取长补短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探索性原则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直观化和形象化素材得到展现,使得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但是,从某一程度上来说,上述直观性的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数学思维力的发展,并影响思维方式。因此,初中教师应吸收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加上与传统教具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特点相结合,并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性運用教具来探索数学知识,确保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提升。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性使用传统教具在策略

初中是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较大可塑性和叛逆性。在这个阶段,教师为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必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其中善于运用传统教具也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初中生的特点,选用恰当运用传统教具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展示事物的结构、形态和变化过程,使枯燥的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展示实物教具,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先展示足球、橄榄球、圆笔筒、文具盒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圆、圆柱、立方体和椭圆等几何图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感受和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

2)感知实物教具,识别立体图形。如在认识圆柱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圆柱形的笔筒这一教学模型,在学生观察后引导其进行讨论,并用语言描述圆柱特点,提出两个问

题:组成圆柱上下两个底的圆形是否一致?拆开圆柱后,剩余的侧面是什么图形?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学习数学知识,加深情感体验。

3)借助教具游戏,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初中数学课本上面的知识变为妙趣横生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事先在纸牌上画好各种图形,然后利用摸纸牌活动来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摸纸牌上面代表的是何种图形,让学生体验图形识别的乐趣,并在游戏中领悟相关数学知识。

4)将静止物体动态化。运动的图形能有效刺激人体视觉神经元,给人以强烈印象。图形“旋转”这一章,旋转的图形和中心对称的图形会发生变化,但是它们之间蕴藏的结论和规律不变。教师可以运用剪纸制作可旋转的图形来演示“图形旋转”,很好地引导出中心对称,展现立体化的图形,其效果非常好。

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教具在这一方面的作用,中学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明确学生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努力引导其将注意力放在课堂的重点内容上;

二是要组织学生集中讨论某一个数学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初中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教具既能将抽象知识直观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深刻理解知识。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性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细木棍验证对角线的性质,探究对顶角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刻理解“相交线的性质”这一知识点。

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教师如果单纯地讲述,会使其更显枯燥、乏味;如果使用课件演示,其效果虽好,但制作课件比较费时,且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而借助传统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和说明,既简单又省事。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可以运用一条粗线来演示直线变线段和射线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三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既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课件制作的麻烦,又轻松地向学生呈现了三个概念,教学效果很好。endprint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新课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以学生作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自制教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如在几何教学过程中,对于一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几何图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旧电线、橡皮筋、细木棍和图钉等材料,小组成员配合制作模型。如用图钉固定橡皮筋的三个角,使之变为一般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再稍加一个图钉,即可变成平行四边形。

在自制教具过程中,指导学生依据实际需要选取不同材质的工具。如在演示一般三角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式时,因图形由三条边、三个角变为四条边、四个角,这其中涉及线段的伸缩变化,需要具备弹力的橡皮筋来辅助演示该变化过程。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分析和思考,才能选定合适材质的工具,这本身就是探究过程,该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生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精神 新课改倡导学习中的合作交流,并把它当作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模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使数学课堂全面地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增强学生间的友谊,又能培养合作意识。而传统教具的使用,有助于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搭建桥梁,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新知。

如在教學“线段”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具测量身边的书本、桌椅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他们总结出如下几种测量方法:

1)直接用直尺或者三角板测量课本的长度和宽度,也可以测量书桌的高度及长度;

2)如果直尺不够长,两个同学可以使用一根细绳,配合测量黑板的长度和高度,最后用直尺测量该“线段”的长度;

3)组内学生还可以合作使用测量土地面积的卷尺,测量教室墙壁这一线段的长度。

通过反复练习,既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线段,还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4 结束语

总之,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但是,现代技术和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并不是说计算机代替所有教具,而有些数学教学内容,只要利用传统教具便可轻松解决,就能获得理想效果,所以不需要事事都依赖信息技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手段,避免教条化,必要时应合理地把二者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具的有效作用,使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优化数学的学习和授课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秀明.善用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99-100.

[2]李玲,李小娜.信息技术成就精彩初中数学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6):39-40.

[3]方三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31(31).

[4]李·斯日古楞.信息技术成就精彩初中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9):160-161.

[5]郭衎,曹一鸣,王立东.教师信息技术使用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三个学区初中教师的跟踪研究[J].教育研究,2015(1):128-135.

[6]秦磊,周荣超.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0):56-57.

[7]唐元福,朱孝芳.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5):107-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