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2017-11-17 10:40匡晶
科技视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人文素质高职院校

匡晶

【摘 要】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多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往往忽略了人文学科的教育,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缺失。本文试通过国学教育在本校“第一、二课堂”的活动开展,论述国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学教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

1 国学教育与人文素养

(1)国学的概念

“国学”一词最早见诸于《周礼·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讲,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国学”,不仅包含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言论、著作,而且包含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多个领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典的总和,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先生认为:“凡属于中国固有之学问范围以内者,皆曰国学,以此国学的名词,为概括的,共通的,非特指某专门学问也。国学可以分为哲理类、礼教类、史地类、语言文字类、文章类、艺术类。”。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古代先贤留下的经典思想和经典文献,以及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民国时期国学大师吴宓曾明确指出:“惟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2)国学教育与人文素养

国学教育是以德为本、 塑造人格的教育理念。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周易》中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韩愈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系列的词句都在向世人传输着以人为本,以德服人的理念。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说的是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知礼节,成为有用的人;《弟子规》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学生做人一定先从孝敬长辈、讲求诚信、有爱心、谨言慎行等行动做起。对于高职教育来讲,国学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开展国学教育的背景及分析

(1)开展国学教育背景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适应岗位的生产、服务、管理需求。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养成培养,造成“重技能、轻人文”的局面。不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时不仅注重专业技能,还注重德育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促使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加大人文课程的开设。

(2)当今高职学生国学教育调查分析

通过两年时间,我自编了大学生国学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对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大三共2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83%以上的学生知道“国学”,女生的了解度要高于男生。在所调查的200名各专业的学生中,52%的学生表示愿意学习国学这一传统文化,30%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学习国学,1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针对大学生对国学不感兴趣的原因,67%的学生表示苦涩难懂,23%的学生表示国学是过时文化,无用。对于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国学教育问题,90%的学生选择“有所创新,根据年轻人的心理和时代特点吸取动漫等新形式来传播国学”及“以古今中外相结合、继承创新相并重的形式”两项选项。

通过调查可知高职学生对“国学”并不陌生,对了国学知识也有一定兴趣,但是不愿意用传统的诵读经典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而是希望用现代化的手段和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去充实自己。

3 构建“第一、二课堂”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1)采用“基础课+选修讲座”的方式,构建第一课堂,发挥其基础导向作用。

1)在内容设置上

結合我院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要融入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的特点,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进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辅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性,能以积极阳光的心理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同时,通过《古代诗词鉴赏》、《中国传统文化》、《国画赏析》、《音乐鉴赏》、《中国历史人物鉴赏》、《演讲与口才》等选修课的开设,共同开发培育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通过国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达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目的。

2)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格魅力,折服学生,展现正能量。教学环节的设置从实际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插入社会现实案例,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冲击力大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例如在讲解《论语》及孔子生平时,可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先让学生了解到孔子作为血肉之躯曾经历过的挫折与失败,再引导学生学习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安贫乐道、坚持操守的高尚情操。

(2)开展校园主题活动,创建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1)以国学文化为特色,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国学文化环境。例如在校园图书馆、教室走廊墙壁上张贴国学名言名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食堂宿舍等地,张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引导学生勤俭节约,使整个校园里充满国学教育的浓郁气息,让学生时时沉浸在传统书香的氛围中,文雅知礼上劲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人文素养得到升华;

2)依托学生社团,融入国学教育。学院可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不同社团活动的开展,融入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德毅学社”进行国学朗诵比赛、书法篆刻比赛;通过“缘梦读书社”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国学经典海洋;通过“阳光爱心社”献爱心志愿者服务展现“仁者爱人”思想……做到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国学实践活动中感受国学的独特魅力,带动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使其在学习与体验的过程中享受精神世界不断丰盈的快乐。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刚入校新生的班会教育中,可引入《弟子规》“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晨必盟,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大方得体的仪容举止和诚实守信的生活态度。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开展“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中关于孝的模范人物,然后让大家讨论哪些行动能起到孝的作用,活动过程还带动大家一起歌唱《感恩的心》,并让同学们把想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写成小纸条贴在心愿墙上。

总之,以国学教育带动学生人文素养,并不是阶段性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配套教育过程,高职院校大力推广国学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能让学生自觉吸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道德礼仪、传承民族精神的能力和内在品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A].胡适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7.

[2]吴宓.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1卷:357.

[3]乔时玲.试论国学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12月.

[4]刘永.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路径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人文素质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