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教育 甘为人梯
——记延安市志丹县双河镇中心小学教师杜志春
杜志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一直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忠诚、书写着乡村教师这一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曾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中小学后勤管理优秀工作者。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身为总务主任的他,就要义不容辞当好后勤服务兵,“两灶”管理,饮水工程,校园美化、绿化,冬季取暖,校舍维修,设施维修维护,“蛋奶”工程实施都是总务处的工作。
“家”中人员很多,生活是大事。那时,他兼任学生食堂管理员,确定的办灶原则是:改善营养,提高质量,成本核算,“三联”走账,确保学生吃饱吃好,让学生在校如家。具体做法是:学生每餐有肉,定点购买新鲜蔬菜,主食锁定大米、白面,彻底告别“小米饭”时代,每周不定时改善营养两次,保证提供两餐优质饭菜。由于每天都要开展教学,做应急维修,安排一日三餐,夜晚还要给学生食堂领米面,备蔬菜,做结算灶务、记账等工作,常常会忙到深夜。
这些年来,学校食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最初的“两锅一灶台,一池水两张案”的简陋模式,变成了今天的标准化食堂,“一厅两间两库房”,上有洁白的吊顶,下有顺畅的排水,地面洁净,各种不锈钢设备,和面机、压面机、蒸车、切片机、大功率吸烟机、消毒柜、电冰箱……一应俱全。
一个“家”需要保养,才能容颜不老,青春焕发,因此,才有了头绪繁多、琐碎零乱、随时可能发生、随时需要处理的学校总务工作。
冬季供暖时,事情杂,煤的入库、煤堆的护理很重要。每次煤送回来,工人堆放不够整齐,总务处要负责修整、盖布护理,清理被污染的场地,他常常被弄得满身黑。记得一次清理场地时,汗水模糊了眼睛,他用手一抹,满脸黑,一群一起干活的黑着脸的孩子笑称他为黑脸“包公”。
2016年7月的一天,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暴雨夹着冰雹下了近40分钟,校园到处是积水,忽然,教学楼背后涌出的山洪夹杂着树叶和垃圾,流向操场的下水口,一会儿下水口就被杂物堵死了,水越漫越高,险情即将发生,他没有多想,立刻穿上雨鞋,提上铁锹,冒着雨去挖下水口,下水口挖开了,他也变成落汤鸡,为学校成功地避免了一次灾情。
多年来,他已记不清为师生维修过多少电灯、多少个窗户的锁扣;记不清更换了多少副窗纱、多少个水龙头;记不清修剪过多少次草坪、多少棵树木……
2013年的一天,他父亲的风湿病犯了,急需住院治疗,接到姐姐的电话,他很着急,但学校要迎接上级检查,有些课桌凳需要修理,还有许多事情不够完善,家人的电话接二连三地打来,他把学校需要办的事情交代完后,匆匆赶往医院。“你干什么去了,怎么才来?”面对家人的质问,他无言以对,含着泪凝望着旧病缠身、已经很瘦弱的老父亲。学校的电话不合时宜地断断续续打来,“孩子回去吧,学校催你呢。”母亲含泪对他说。在之后的近一年时间里,父亲风湿病持续恶化,多次在医院治疗,因为工作忙,他没能完整照顾过一天。2014年7月父亲去世了,出殡的前一天夜晚,他跪在父亲的灵柩前痛快地哭了一场,人常说“养儿为防老”,他却没对父亲尽到孝道。
他一直很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多年来,坚持每学期帮扶一名贫困学生,或给予经济上的资助,或给予物质上的救助。看到一些学生家庭贫困、衣着破旧,他总会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们。
总务工作无小事。在学校,他有工人的形象,有干工作火热的心,有服务师生的情怀。校长评价他:“杜老师做事一丝不苟,不怕苦,是学校的‘老黄牛’。”他愿意做一个辛勤耕耘的老黄牛,托起双小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