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莉 谭 幸
★教育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研究
甘晓莉 谭 幸
大学英语教师(CETs)科研能力的提高是高等教育的一重要主题。本研究主要考察了中国CETs的科研感知,其中包括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动机构成,对科研价值的理解,以及对高校科研要求的态度。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本研究发现:CETs有科研的内部和外部动机:学校科研要求越高,他们的外部动机则越强,但是内部动机对科研参与的驱动力更强;CETs对科研的理解是多维度的;高校对CETs的科研要求日益提高,CETs表达了不同的程度的担忧和焦虑。
中国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师(CETs);科研观;科研活动
在过去十年,中国的英语教师数量激增,他们不仅仅是英语教学的主力军,同时还肩负科研的责任。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创建高水平的大学,甚至于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采取了新的奖励机制以突出对科学研究的重视(Lai,2009)[1]。
(一)科研观
1964 年至今,英语一直是中国教育要求的第一外语。中国CETs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同西方国家一样,中国大学在所有大学中的排名和地位与它的科研水平紧密相关。因此,为提升大学声望和知名度,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被今日中国各高校提到议事日程。尽管没有像澳大利亚一样实行RQF和ERA,但是中国高校的教师招聘、职位升迁,甚至是饭碗的安全,都与教师的科研情况密不可分。
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是区分“教书匠”和教育者的一大标准, 同时CETs的终生学习能为英语学习者树立积极的榜样。一直以来,大学教师对科学研究的感知是西方学术界的一大热议,主要围绕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大学教师科学研究的价值展开。尽管很多定量研究发现科研与教学之间没有关系或是呈负相关关系,但定性分析发现,访谈者对两者的关系是肯定的(Elton, 2001[2]; Neuman, 1992[3]; Robertson & Bond, 2001[4])。Neuman(1992) 提出了教学对研究的支撑作用。他认为科学研究能更好地丰富和支撑教学,科研中的批判思维能让教师对教学活动有崭新的理解和控制,同时对课程大纲的制定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学术评价或学识鉴定,是高等学校教师考核内容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对于CETs而言,科研的价值是多维度的,他们进行科研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为了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得到认可,兴趣使然,等。职称的评定,职位的晋升等不是科研的根本目标,科学研究及著书立说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Sullivan, 1996)[5]。迄今为止,对科研及科研对教学影响的研究一直是西方研究的热点,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研究的却很少。
(二)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是中国所有教育阶段的一大重要科目,并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尤其从小学3年级开始)。在中国高校教育中,英语是所有学生的必修科目(除去小部分的学生选择其它语言作为外语)。据调查,目前中国有大约60000CETs,相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数量是有限的。大学英语学习一般在两年内完成,学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承认的CET4或CET6。它们是中国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就业的一块有分量的“敲门砖”。 虽然中国CETs的教学任务重,学校对他们的科研要求却在逐渐加大。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强化科研质量,一直是西方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也如此(Deem 2006[6]; Hemmings, Rushbook, & Smith 2007[7])。科研被中国政府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机制”。
大学教师对科研的认知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主要围绕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科研价值展开。全世界普遍认可现代高校应该集教学,研究和学习于一体,然而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还是有争议,有些定量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关系不显著, 而一些定性研究发现,科研对教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杨忠,张绍杰,谢江巍 2001[8];张晶, 2010[9])。
(一)研究问题
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对目前高校对CETs在科研上的高期待值与科研活动之间的矛盾进行考查,通过分析CETs的科研观,了解他们在科研方面对高校的期望,以及他们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为高校进一步提高CETs的科研能力提出一定的建议。在本研究中,主要有3个研究问题:
1.中国CETs的科研参与动机主要是什么?
2.在高校科研任务日益加大的趋势下,中国CETs对科研价值的理解如何?
3.高校对CETs科研要求越来越高,对此CETs持什么样的态度?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报名的200多名英语教师中,随机抽取了125位CETs作为本研究中的受访者。他们分别来自西南、华中、华北的4所高校,包括重庆理工大学、河南农大、陕西师大、河北大学,担任英语不同课程的教学。125位CETs的英语教学时间、职称、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其中教授22位,副教授50位,讲师53位。同时,受访者中,15位获得了博士学位,99位有硕士学位,11位有学士学位。他们的研究方向包括英美文学、翻译、语言学、英语教学和ESP等。
表 1 研究对象信息一览表(F=87人 M=38人)
对每个CETs的访谈时间为25-35分钟。访谈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认为最大的压力是什么?近三年你发表论文的情况如何?你为什么要搞科研? 你认为科研与你从事的教学工作有什么关系? 你们学校对你们有什么科研要求?你对此是什么态度?访谈中全部使用中文,并进行录音。
(一)CETs的科研动机
随着高校对英语教师的科研要求日益提高,受访者都感觉到来自这一块的压力,但是对他们科研动机的影响程度却不完全相同。其中27%的CETs认为,高校对科研要求的提高对他们来说其实不算太大压力,因为他们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了科研进程,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准备和积累,有了自己明确的研究方向。对他们来说,进行科研活动是出于他们的兴趣,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是为了坚持终身学习或者为学生树立榜样。可见,对科研积极的CETs来说,他们搞科研的内部动机远超过外在动机。
相比之下,对科研不是十分积极的CETs与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CETs来说,他们感觉到更大的科研压力。在访谈中40%的CETs承认,自己从事科研的动机,一半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一半源自于自己的兴趣。考虑到是否会在科研考核中被淘汰,或者影响自己目前的职称,是33%的CETs从事科研活动的主要动机。
从为了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等实用目的,从而被动地搞科研,到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对知识的追求,主动进行科研,125位受访者的科研动机呈现出两种形式。高校的科研要求是驱使科研不是十分积极的和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CETs进行科研的最大动力。
(二)CETs对科研的价值感知
参加访谈的125位CETs中,96%的人认为,科研在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一致认同高校教师的双重身分:他们既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应该是科研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对访谈录音的转录,以下为一位CET的原话:
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所不同。在高等教育中,如果你想学生学到一些东西,并且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想,作为教师,你自己应该懂得如何学习和思考。那么你就不得不涉及自己从事领域的一些理论知识。所以我认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是研究者......
在访谈中,98%的受访者认为,科研能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通过完成学校分派的科研任务,能促进他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帮助自己职称的晋升,同时也能满足自己心理的需求。他们提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反思,有助于CETs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领域,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访谈中一位CET说:
好的科研能对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位高校教师想要有出色的科研,他/她就不得不大量地阅读相关领域的著作或文章,不得不思考、批判。如果你读得多、想得多,无疑对你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你在教学中举的例子会更恰当,你的论述也会更好......
至于达到学校的科研要求,科研积极的CETs认为对他们的顺利晋升有一定作用。然而科研不是十分积极的和教龄相对较短CETs却在访谈中数次提到学校分派的科研任务。此外,95%的受访者赞同,科学研究能培养CETs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都对外语教学和学科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98%的受访者对于科研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是在访谈中,他们也对此表达了一些担忧。例如其中一位教授说到:“现在高校的科研已经迷失了方向,因为它和教学已经完全脱节了,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完全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还有的访谈者提到,对于从事教学不久的青年老师而言,科研对于他们来说,是职称晋升的最大阻碍,与他们的教学脱节,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三)CETs对高校科研要求的认识
参加访谈的125位CETs一致认同,目前中国高校对科研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成为职称晋升,甚至领导干部选拔的一个重要指针。各所高校对CETs每年的科研论文发表量都有所规定。在CETs看来,这一举措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分派的科研评估量和职称的顺利晋升压力激励CETs搞科研,科研能启发他们深思,从而对自己的学科领域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75%的访谈者认为它的弊大于利,主要在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一些矛盾,如单纯看科研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及科研给大部分CETs带来的压力。和高校很多其它专业相比,英语专业的生师比几乎是最高的,毋庸置疑CETs的工作量较大,而出色的教学和系统的科研都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这对他们的科研是一种牵制。高校每年对CETs的科研评估标准之一,就是衡量他们的科研论文发表数目。尤其是资历较高科研比较积极的老师,认为这样重数量轻质量的考核是对大家时间的浪费。
125位参与访谈的CETs都对高校规定的年度科研任务表达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如果焦虑过度,将对他们的教学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位资历较深的CET认为:高校在这一块是否有点“操之过急”?在他看来,关于职称的晋升,如对于讲师或副教授的评定,应该更多地考量他们的教学成果,而不应该一味地看他们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当然,对于教授的评定,又另当别论。
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对英语教师的科研要求日益加大。为了了解CETs对此措施的科研感知情况,本研究对6所高校的125位英语教师进行了全面的访谈。通过分析访谈录音发现,对于科研积极的CETs来说,他们科研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动机,而对于科研相对说来不是十分积极的CETs而言,他们科研的动机既有外部动机,也有内部动机。在他们看来,科研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因为它既能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稳住自己的"铁饭碗",还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CETs所反应出的科研动机的多层次性和对研究价值的多维性的认识,与西方高校CETs的科研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Akerlind, 2008[10])。不论西方还是中国CETs,都认为科研能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社会的需求,如对终身学习的坚持,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希望,致力于英语教学事业的渴望等。在整理访谈资料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三个问题。
(一)CETs 坚定的教学科研观
受访的CETs都认可,他们对科研的兴趣最根本的来源是教学。虽然他们并不完全赞同科研的唯一价值就是提升自己的教学,但他们强调了科研对教学的推进作用。中国CETs对于教学的这种忠实度与西方的高校教师有所不同,因为西方的CETs更看重的是教学的工具价值,认为高校的教学最主要的是要为他们的研究服务(Elan, et al., 2007[11])。而对中国CETs而言,他们的第一身份首先是教师,科研只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手段,而不应该作为追求的根本目的。因此,能够把研究和教学很好结合,才是CETs的最佳状态。
中国的CETs忠于自己的教学,认同科研成绩对于个人专业、职称的巨大推进作用,导致了他们对科研与教学的一种比较平衡的观点。虽然他们认为,科研对于教学的推动作用,对学生也是一种积极的示范,但他们对于科研推动课程的发展缺乏一定的信心。
(二)CETs的幸福感
高校对CETs日益增强的科研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的焦虑感,对他们的幸福感也是一种障碍。Boyer认为:教授工作可认为有四个不同而又相互重叠的功能:发现的学术水平、综合的学术水平、应用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的学术水平。其中教学的学术水平就是指教育程序必须有仔细的计划,不断检查,与所教科目直接相关……不仅传授知识,并且转化、扩展知识“(Boyer,1990[12])。 在Boyer看来,高校教师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能把学术作为衡量他们能力的唯一尺码。一个人的自我形象、自信和态度是构成情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状态对自我形象和态度有极大的影响(Turner & Stets, 2006[13])。CETs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所产生的消极情感,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科研产生消极的态度,从而挫败他们对科研的积极主动性。在当前高校“发表或埋没”的形势下,不能对CETs的学术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他们各自的优势和才能应该得到认可。
(三)青年CETs的科研发展状况
年轻CETs是教学的主力军,为完成教学工作量和达到职称考核指标,他们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教学中,甚至多年重复担任相同的课程,难以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他们的学术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汇报”,认可度不够高,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根据Piaget的认知发展平衡理论,认知冲突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一位CET长期反复上相同的课程,那么相对说来,他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了认知的平衡状态。如果面对一门新的课程,他就会出现“认知失衡”,也是他不得不继续学习研究的驱动力,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在高校中建立针对青年CETs的“帮扶制度”,吸引他们参加课题组,引导他们熟悉科研的各个环节,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锤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如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培训、进修等。
中国CETs的科研能力对中国外语教育与语言政策的制定有关键的作用,因此首先应该了解CETs对科研的感知状态。CETs科研能力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个人努力和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共同结果。本研究只是抛砖引玉,以期能对中国CETs的科研进行更全面深入的探讨。
[1]Lai, M. (2009). Challenges to the work life of academics: The experience of renowned university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64(1), 89-111
[2]Elton, J. (2001). Research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for a positive link.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6(1), 43-56
[3] Neumann, R, (1992). Perception of the teaching -research nexu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Higher Education, 23(2), 159-171
[4]Robertson, J., & Bond, C. H. (2001). Experience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What do academics valu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 5-19
[5]Sullivan, S. (1996). Scholarly publishing: Trash or treasure? Australi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 27(1), 40-46
[6]Deem, R. (2006). Conceptions of contemporary European universities: To do research or not to do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1(2), 281-304
[7]Hemmings, B. C., Rushbrook, P., & Smith, E.E. (2007). Academics' view on publishing refered works:A content analysis. Higher Education, 54(2), 307-332
[8]杨忠、张绍杰、谢江巍. 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和问题分析. 外语教学[J].2001年第6期,p79-83
[9]张晶. 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 2010年,p 53-54
[10]Akerlind, G. S. (2008). An academic perspective on research and being a researcher: An integ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33(1), 17-31
[11]Elen, J., Lindblom-Ylanne, J., & Clement, M. (2007). Faculty development in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y: The role of academics' concep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 12(2), 123-139
[12] Boyer, E. L. (1990). Scholarly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San Francisco: The Ca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13]Turner, J. H. & Stets, J. E. (2005).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e Research Ideas of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Gan Xiaoli Tan Xing
To cultiva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of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ETs) is a prominent theme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study focuses on CETs' research ideas, including the motivation to carry out a research, understanding to the value of research, and attitude to the requirements about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 find that CETs' research ideas are: (1) the CETs are driven by external and internal needs--the high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chool, the stronger their external motivation, but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being more important to do research; (2) the understandings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featured by multi-dimensional values; (3) but the worries or anxiety are also reflected with the increasing research require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ETs; research ideas; research activity
G645
A
1674-8824(2017)05-0103-06
甘晓莉,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四川达州,邮编:635000)
谭 幸,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达州,邮编:635000)
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教改项目——“词汇注释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3JY20。)
[责任编辑:曾雪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