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實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朱永新说教育》一书见解独到,思想内涵深刻,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后酣畅淋漓,陶醉其间。朱永新教授从宏观教育问题、微观教育问题、读书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新教育实验五个方面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像一盏耀眼的指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又如一位智慧的老者,为我拨开了眼前的迷雾;还似一位倾心交流的朋友,给我启迪,给我鼓舞。先捡拾两串智慧的珍珠,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一、创设“共读共写共生活”
新教育实验认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经之路。
“共读”是指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通过阅读集成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
“共写”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乃至整个社会通过反复交互的书写,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认存在的过程。
“共同生活”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社区成员之间,乃至东西部之间以及所有公民之间,通过共读、共写、工作等途径彼此沟通,相互认同,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不断地消除隔阂,并逐渐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未来。共同生活的努力,也是整个社会逐渐民主化的过程。
——《朱永新说教育》P107
笔者反复咀嚼着这富有哲理的文字,这蕴含深刻道理的话语引导着笔者去实践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思想。巧的是,近日笔者还读到了著名特级教师高子阳的《与孩子共读共书》,作者浅显的文字、坚持的魅力、陪伴阅读的思想深深吸引了笔者,于是笔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读完了全书。诚如朱永新教授所说的:“教育是唤醒,是点燃。”这两本书唤醒了我,也点燃了我。笔者想着,如果将此书分享给家长们,是不是也会唤醒他们,点燃他们?如果再由家长们去影响他们的孩子,这样一个影响一个,一个接力一个,那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共读体、共同体,大家彼此就会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我们也就过上了共同的精神生活。
想到便要做到,于是笔者首先在班级群中分享了我的想法,同时在微信圈里进行了分享,一时间点赞无数,许多老师和家长买书读了起来。笔者还将自己读的这本有圈画的书分享给了家长,家长们一个接一个地阅读起来。嘉译妈妈当天看完后就写了长长的读后感在微信圈分享,黄昕妈妈在上班的路上激动地发来语音:“非常谢谢王老师推荐的这本书,昨天晚上书刚刚到,我现在在上班的路上读了二十八页,心情非常激动,感受颇深。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急着告诉大家,打扰到大家了。这本书我看了就不想放下,上班的时候也想偷偷地瞄一眼,但不能耽误工作,所以我打算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来看。”苏浩妈妈在微信圈激动地发布:“刚刚拿起就有一种舍不得放下的感觉!我们家一直是苏浩和爸爸喜欢阅读,我常把书归为重要但不紧急类事件,一本书会读好久。这本书才读了一点,我就感觉阅读既重要又紧急!”群里的妈妈们也被激活了,纷纷下单买书,期盼早日收到书,好一睹为快。
在学校重视阅读分享的大潮下,教导处陶主任看到了我微信圈的分享,立即向我发来邀请:希望我在第一次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分享。我欣然答应。分享如期开心地举行,在我分享的时候,我发现好多老师的眼睛亮起了来,点头赞同,听得津津有味。活动后,老师们纷纷预约借阅,阅读的激情被激活,欲望被点燃。我们所有语文老师相约在近两个月内读完,并定期交流分享,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受,希望通过共读共写共交流、通过彼此了解,在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消除隔阂,一起构建共同的语言密码,逐渐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体系。
我很欣慰,我在朱永新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构建了师师、家校“共读共书共生活”浓郁的阅读磁场。
二、我要成为真正的“领读者”
当然,教师一方面在阅读上要领先一步带头读起来,乐于读优秀的书、成为优秀的自己,一方面还要引领更多的人热爱阅读,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读者”。
新教育实验主张教师要有“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朱永新说教育》P116
读着这些文字,我突然想到近期自己投入阅读的状态正符合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思想。我豁然开朗:要想和孩子共读,首先得自己先读起来;要想走近孩子,首先得深入孩子的内心;要想孩子优秀,首先得自己优秀。要想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起来,首先得教师自己先读起来,然后推荐给他们读,这样的教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领读者”!
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共读了《格列佛游记》《窗边的小豆豆》《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几十本童书,和孩子们一起聊书中的人物,一起猜想,一起言说,一起成长。
在午读时间里,我大声读给孩子们听,他们用耳朵阅读,读到关键处,我停下来,引导孩子们想象,和作者比智慧,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待续)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文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