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7-11-16 13:27邹海波
医学信息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邹海波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给慢性中耳炎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55耳)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测试患者听力,了解患者气导听阀和气骨导差情况。结果 患者术前测得气导听阀为(55.3±7.1)dB,术后测得气导听阀为(40.4±7.6)dB,患者术后气导听阀下降,(P<0.05);患者术前气骨导差为(30.3±5.0)dB,术后第6个月为(22.0±6.2)dB,患者术后气骨导差得到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内镜下鼓室成行术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临床效果较满意。

关键词: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慢性中耳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1-0187-02

慢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菌感染所致,随着细菌毒素的增加或患者免疫力的下降,容易产生中耳炎症反应,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患者的听力。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两种方法治疗[1],药物治疗方法不良反应较多,而且病症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是目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改善了中耳炎病变,提高了治疗质量,疗效显著。本次主要对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究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在慢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55耳)为研究对象男性54例,女性3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34.2±1.6)岁,病程0.3~1.5年,平均年龄(1.4±0.2)年;所有患者均进行耳内分泌物、CT扫描、听力检查,结合临床实际表现确定为慢性中耳炎,诊断结果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慢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本组研究对象没有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不存在手术禁忌;且没有精神和心理疾病;所有患者签署治疗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成功将气管插入之后开始手术治疗,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耳部朝上,在其耳后部位取一个环形切口,之后在其耳部三壁部位皮肤上取一个缺口,首先将已经发现的明显的病变予以切除,在病灶清除过程中,应用70度Mm硬质耳镜及WORF25技术来对事实病灶的清除工作,之后借助于内镜为患者开展更加深入的检查,在将内镜深入到鼓室侧及乳突部位时,对咽管鼓口开展进一步的检查,之后开展中鼓室、后鼓室、鼓窦入口的检查,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的来开展,整个手术过程中能够具体选用何种鼓室成形术,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适当选取,对于单纯性的中耳炎患者,在为患者开展详细的耳道内鼓室检查之后,依据其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为其开展耳道皮瓣筋膜移植,具体的移植手术是需要在内镜下开展,仅仅是移植手术是不够的,还需要为患者开展与之相对应的鼓膜修补手术。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来说,在为其开展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开展耳道皮瓣移植术治疗,首先需要在内镜之下清除耳道中所残留的胆脂瘤,之后要开展骨链的重建工作。对于骨疡型中耳炎患者来说,在为其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选取一个常规的手术切口,后续的操作步骤与胆脂瘤治疗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样,需要及时清除耳道当中的肉芽组织,并要重建骨链。

1.3 观察指标

本组患者均于术前与术后6个月进行听力测试,了解患者气骨和气导听阀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2]。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前与术后进行听力测试,术前气导听阈(55.3±7.1),术后6个月气导听阀(40.4±7.6),前气骨导差(30.3±5.0),术后6个月前气骨导差(22.0±6.2),患者术后气导听阀明显下降,(P<0.05);后气骨导差得到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慢性中耳炎是耳鼻喉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致病菌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临川主要表现为耳痛、视力下降、流脓、咽喉肿痛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出现神经性耳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治疗慢性中耳炎,抗生素治疗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治疗效果较差,病情容易复发,久病不愈。近几年,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研究上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鼓室成形术是在清除病灶基础上重建中耳传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显微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下手术具有成像清晰度高、视野广、分辨率高等特点,可以探视到耳道、鼓室窦和隐窝等全部病灶,减少了病灶残留,具有显微镜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慢性中耳炎治疗的主要方法[3]。

从慢性中耳炎类型上来看,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病症采用堵住鼓室成形术。通常复杂性中耳炎如骨疡型中耳炎必须重建骨链;单纯型中耳炎只需进行鼓膜修补术。需要注意的是在内镜下进行但范围病灶清除时,必须保证中耳的正常结构[4]。对于不干耳来说,其好发部位主要集中于上鼓室、咽鼓管鼓口、后鼓室等位置,并且大多伴随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弥漫性肉芽组织等病变[5],这些病变通常是不可逆的,后鼓室、中鼓室是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好发部位。由于这些部位比较隐蔽,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是需要应用乳突根治术开展治疗,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对于中耳的正常结构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容易导致中耳结构的破坏,这会加大后期听觉功能重建难度,在重建过程中,上鼓室外侧壁遭到破坏之后,要想对其进行重建,是具有比较大的难度的,这也是鼓室成形术开展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这对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听力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序的改善,患者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阀得到了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研究正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开展简单分析发现,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主要方式,可以彻底起清除病症,提高了患者听力水平,并且整个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总的来说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越,刘昌冲,梁宏植.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2):72-73.

[2]朱海浪,肖自安.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在治疗慢性中耳炎54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药,2011,12(29):54-55.

[3]吴华萍,武建东,姚继伟.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8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42-44.

[4]张园园,张珺,廖海梅.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临床效果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20(8):781-783.

[5]孙小龙,翟建光,李晓洋,等.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5(5):304-306.

編辑/高章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