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研究前沿与展望

2017-11-16 16:22何蓓婷
关键词:文化整合跨国并购整合策略

何蓓婷

摘要: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跨国并购成为企业追求国际扩张的重要手段。众多研究表明,跨国并购呈现较高失败率,而文化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跨国并购热潮下,文化整合问题引发学者的广泛关注,这篇文章对2001—2015年中国知网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内容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前沿。研究发现: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策略、整合模式/模型是研究热点;双重文化差异是探讨文化整合的主要视角;主要采取定性的主观思辨和二手资料分析方法。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有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研究存在基础理论薄弱、方法缺乏科学性、研究内容需要拓展等局限。建议未来研究重视基础理论、规范研究方法、深入实践、开展跨学科合作等。

关键词: 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整合模式;整合策略;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 F27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7)05-0060-10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705007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增长势头强劲,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742起,实际交易金额达1072亿美元。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国企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改革红利,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新契机。

然而跨国并购呈现出较高失败率。据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2015年的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只有20%的跨国并购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80%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Vaara等[1]提出文化不兼容是跨国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兼容来自国家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差异两个方面。据国际并购联盟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失败率高达70%,其中多数由文化整合不善造成。

如吴定祥[2]、张惜君[3]剖析TCL海外并购失败的主因乃缺乏文化整合;明基收购西门子“闪败”于文化冲突。[4]联想自2005收购IBM的PC事业部之后,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协调整合阶段。众多事实表明,企业文化整合成为跨国并购中的一道难题。

研究跨国并购文化整合能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减少其并购失败的几率。因此,笔者对国内有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研究特点进行归纳和评述,进一步结合现存问题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二、研究文献概览

[HJ5mm][HJ][HT]

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主题“跨国并购”并含“文化整合”、时间跨度选择2001—2015进行检索,得到362篇论文(检索时间为2016年6月22日)。进一步手动检索,根据作者信息和摘要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估,删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69篇、无关键词或摘要的文献34篇、无作者信息的文献4篇、重复出现的文献29篇,得到226篇文献;继续深入阅读这些文献,根据文章内容、文章结构、期刊影响因子等综合评价,删除学术价值不高的文献,最终得到153篇文献。通过科学统计,利用数学统计原理,研究这些文献的外部特征,包括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等,有效地避免文献研究中的主观思想和知识盲区的影响。通过内容分析,归纳研究的热门主题,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1.年度分布统计

自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开启了国际化步伐。在国际化进程中,尽管企业在跨国并购后经营不善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增长势头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对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关注也在持续上涨,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切入,希望能为跨国并购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笔者对2001—2015年期间有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学术质量较高的153篇文献进行年度分布统计(见图1),结果发现:2007年(22篇)文献数量达到最高,之后几年每年发表文献数量平均都在12篇以上,2007年之后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发表总量的约80%。这一现状与许多外国企业由于金融危机而低价出售或是向外寻找合作、中国经济发展依旧强势的大背景相契合。受金融危机冲击,一些国际企业为摆脱产业链冗杂、资金链紧张等因素的干扰,纷纷出售其部分品牌或业务,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直接促进了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并购的步伐。[5]

2.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指遵守相同学术规范的学者构成的群体。[6]167-169检索到的153篇文献中,超过一半的文献由1位作者独立完成,3位及以上作者共同撰文的仅占11%(见表1),可见有关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研究主要以单个学者研究为主,学者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

(1)高频作者分析。

作者特征对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最具解释力度,一段时期内作品较多的学者对学科研究的影响更大。[7]最近15年有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问题研究发文数量超过(包括)2篇的作者共13人:(唐炎钊(7篇),唐蓉(4篇),邓沛然、胡峰、刘钊(3篇),戴婵、刘明、饶丽红、单宝、唐蓉、张党珠、周淼、庄恩平(2篇)),但大多数(>180人)作者的名字只出現过1次。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唐炎钊教授,其研究主题包括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跨国并购文化整合关键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探讨等。

(2)高被引作者分析。

论文被引用的状况是论文自身质量和影响力十分重要的检验指标。研究者偏好于引用对他们研究进展有着重要解释和支撑作用的文献。在检索结果中有13篇被引用次数超过了30次(见表2),这些文章值得重点阅读与借鉴。这13篇文章的研究主题都集中在对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与探讨。

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大陆有关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研究尚未形成共同的学术团队,学者之间联系不紧密,研究成果的基础理论、关注点也不尽一致,持续关注该领域并有所贡献的作者非常少。

3.关键词词频分析endprint

文章中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受到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议题,即前沿热点。笔者针对153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超过10次出现的共5个(见图2),共计出现147次,平均每词出现约32次。因为笔者是以“跨国并购”并含(and)“文化整合”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的文章主题相对比较集中,这一点也可以从关键词词频统计得到进一步印证。

(二)研究热点、方法与视角梳理

1.研究热点分类

通过仔细阅读手动二次检索之后得到的文献,笔者将有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研究主题分为:文化整合策略,文化整合模式/模型,文化整合风险管理,文化整合绩效,文化整合理论及其他研究(见表3)。研究发现,有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研究中,文化整合模式/模型、文化整合策略的研究是主流,占比近80%。

(1)文化整合策略。

对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策略研究超过一半,其思路主要分两种:一是从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角度阐述跨国并购面临的问题或障碍,继而提出相应的文化整合策略。肖智润[8]对跨国并购后的企业文化冲突成因及其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文化整合策略。孙亚东[9]对跨国并购后企业面临的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双重文化冲突详细阐释后提出相应的整合策略。刘明[10]根據跨国并购中文化冲突的二重性,认为对民族文化要“主动适应”,对企业文化要进行“修正调试”。二是分析跨国并购案例,探讨文化整合应采取的策略。饶丽虹[11],张超[12],吴定祥[2],庄恩平等[13]分别分析万达并购AMC,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TCL收购阿尔卡特,明基收购西门子,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的案例,提出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建议。

虽有不少学者针对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策略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其很多观点不谋而同,大同小异。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跨国并购之前应做好文化调查,为后续顺利整合奠定基础。如“文化差异审查”[14]“企业的文化整合应该始于并购之前,前期要对文化进行审慎调查”[15]“识别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16]“海外并购之前,对各种存在的可能性进行深入探讨”[11]等。

第二,并购企业双方应该加强跨文化沟通。“提高管理者的跨文化沟通技能”[13]“拓展跨文化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文化融合环境”[8]等。

第三,并购后应及时进行跨文化培训。[17-19]

第四,并购后应本着互相尊重、积极开放的心态。如“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慎重对待外方管理者”[9]“尊重文化差异、平等互利、学习”[10]“以开放的心态来进行文化整合”[12]等。

此外,还有少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比较适合但未被众多学者意识到的建议,如李英禹等[20]提出以重建心理契约的对策加强跨国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组建具有专业水平的企业文化整合研究小组等。

(2)文化整合模式/模型。

学者们分别从文化适应、跨国并购阶段、文化整合的动态性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文化整合模式。

从Berry文化适应的视角探讨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是一种主要的研究趋势。王朝晖等[21]提出根据并购双方企业文化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可运用的整合模式可分为同化、隔离、融合和引进。他们强调,这四种模式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紧密相连,现实中往往搭配使用。该模式被不少学者所引用或略有微调的沿用。此外,基于Berry文化适应的文化整合模式研究还演变出了一些类似模式,如孙华平等[22]根据国内外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诸多实践和相关理论,将文化整合模式分为吞并式、分立式、同化式和渗透式。

一些学者对企业跨国并购的阶段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并购阶段的特征提出相应的整合模式,主要以三段论、四段论为主。赵西三等[23]将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分为引进、融合、创新三个阶段,企业应根据不同阶段特点进行文化整合。李建民[24]归纳出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会经过平静期、激荡期和沉淀期三个阶段,可能产生融合、共生和冲突三种结果。单宝[25]总结了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要经过的四个阶段:探索、碰撞、磨合、创新,他认为各阶段文化整合工作的侧重点和具体措施不同,具体采取的文化整合模式也会有所差异。苏敬勤等[26]以联想并购IBM的PC事业部的案例分析,对联想的跨国并购文化整合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四阶段模型。王淑娟等[27]提出并购整合的文化需经历孤立、引进、学习、定型四个阶段,进而总结了对应的探知、破壁、交互、重塑四种文化整合渗透模式。笔者发现,不管是三段论还是四段论,都有其交叉的部分,学者几乎都提到了“融合”这一整合模式。

文化整合的动态视角以唐炎钊教授的研究为主。唐炎钊等[28]构建了一个以信任为平台,以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整合的互动为着力点,以制度约束、愿景引领、利益刺激和培训教育等激励和协调措施为动力的“陀螺”式动态旋转模型,但该模型过于复杂、抽象,无法很好地指导实践。此后,唐炎钊等[29]进行简化,将文化整合看作是并购双方“学习适应”和“自我保持”的动态平衡。唐炎钊等[30]则运用文化的层次理论分析了中西民族文化在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表层的差异,并提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求同存异”动态模型,凸显民族文化在跨国并购中的影响。

(3)文化整合风险管理。

对文化整合风险的识别管理的分析相对缺乏,但也有少量学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杨月坤等[31]主要对并购中人力资源文化整合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管理措施。黄义良[32]通过案例对比,论证了并购双方文化匹配、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文化整合行为选择以及目标企业对收购企业文化积极评估三个要素对跨国并购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跨国并购风险防范与管控体系。邓沛然[33]对跨国并购文化整合风险从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与识别,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崔影慧等[34]识别出跨国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模式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文化差异性和文化刚性程度,并构建了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的风险灰色关联测度的数学矩阵模型。endprint

(4)文化整合绩效。

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绩效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其一,文化差异的协同效应对并购整合的影响。冉宗荣[35]运用理论分析与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整合绩效函数,对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民族、组织“双重异质文化”的协同机理及整合绩效进行研究。刘艳等[36]则未对民族、组织文化进行区分,统一贯之以文化差异,分析了文化差异的协同机理及其产生的效应。有关文化差异与并购整合绩效之间关系并无一致的研究结果,鉴于此,段明明等[37]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但是该框架不够细致,流于形式。 其二,部分学者尝试构建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寻影响跨国并购整合的关键因素。高世葵等[38]针对并购整合中的人力资源构建绩效体系,发现企业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的关键要素。倪中新等[39]则以上市企业并购数据建模,构建了整合绩效评价体系。

(5)文化整合理论。

国内在跨国并购情境下的文化整合研究主要集中于近10年,对文化整合相关理论研究不足,主要是“拿来主义”,梳理或直接使用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朱金强等[40]梳理了跨国并购的三种文化整合理论:文化匹配、文化建构主义和文化适应,并对每一个理论分别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了文化适应理论的发展变化。纵观跨国并购情境下文化整合的相关研究,对文化匹配理论和文化建构主义理论极少涉及,主要是基于国际知名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 W Berry 提出的“跨文化适应/濡化(acculturation)”理论。仔细对照学者们对Berry观点的引用,绝大多数是间接转引,王朝晖等[21]提出的整合模式也只是介绍每种模式的特征内涵,对其理论基础丝毫不提。文化适应流派虽是大陆学者研究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主流,但有关该理论的基础研究缺乏。

也有学者对文化适应观提出质疑,李建民(2014)认为国外学者根据文化适应观,提出的企业文化整合的同化、融合、分隔及消亡这四种整合模式主要是基于西方企业国内并购提出的,解决的是企业文化间的冲突。[24]然而,跨国并购企业则面临民族文化、企业文化的双重冲突,其文化整合可能更复杂。鉴于此,有学者另辟蹊径,顾卫平、薛求知[41]从心理契约理论来理解企业并购,并通过对企业文化契约观和资源观的分析,认为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管理就是“多元统合”的过程,是对跨国并购中东道国企业原有心理契约的继承与修改的过程。

(6)其他研究。

目前,涉及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文献多是针对文化整合的策略进行研究,而对被并购企业是否应当并购缺乏关于文化整合可行性的研究。吴先明[42]探究了文化整合对并购过程中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李亚楠[43]从对新文化的认识与接受过程的逻辑关系入手,推导出被并购方对并购方企业文化进行了解与接受的过程机制,旨在揭示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底线”。也有个别学者独创一格,用量化的评价指标确定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如张华等[44]在分析了王朝晖等[21]提出的四种文化整合模式运作范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并购及被并购企业文化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以此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文化整合模式。此外,还有个别学者从语言学的视角,对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语言选择和文化整合问题进行了探讨。[45]

纵向分析,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几大主题虽然都贯穿始终,但也有明显的趋向转变。有关文化整合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2008年之前),这或许是因为早期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面临众多未知风险的情形所导致的研究偏向。此后,随着并购的持续,不少并购失败的案例让学者开始反思整合绩效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实现整合所期望的协同效应?因此文化整合績效研究开始出现。而文化整合策略和模式研究则一直是该领域的主旋律。

2.研究方法与视角

统观核心期刊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非常少,只有8篇,占比不足6%。定性分析虽然不乏案例分析,但主要以缺乏理论基础的经验总结为主,缺乏科学的逻辑论证;定量研究则以问卷调查为主。

从研究视角而言,可分为单一文化视角、双重文化视角、三维文化视角。

基于商业文化、民族文化的单一视角,利用文化分层理论探讨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模型。学者们认为基于文化适应观提出来的文化整合模式实质上都是一国之内企业间文化提出来的。

冉宗荣[35]提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整合不仅面临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博弈,而且还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阻碍,即“双重异质文化”的抗阻。刘明[10]认为跨国并购存在着民族文化、企业文化的双重冲突,对跨国并购中文化冲突的二重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证。李建民[24]认为企业跨国并购后,面临不同民族文化、企业文化的双重冲突,这种双重的文化冲突加大了企业并购成功的难度。

唐炎钊等[28]首次将跨国并购文化差异及整合的分析从二维扩展到三维,提出了在民族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和文化整合措施层面等关键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概而言之,目前有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研究绝大多数从国家文化、企业文化的双重文化差异视角进行研究,双维文化差异的研究视角为主流,仅有个别学者从单一文化或三维文化视角进行研究。

四、研究存在问题

(一)基础理论薄弱

学者关于文化整合理论的探讨非常少,主要是对国外理论的简单梳理总结,缺乏对理论的深入分析,对理论的起源、前提条件、适用性等没有进行深度考量,有生搬硬套之嫌。例如,Berry[46]提出双维四象限的“跨文化适应模型”是依据对两大问题“是否希望保持自己原来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特征?”“是否希望和客居国的其他社会成员建立和保持积极良好的关系?”的不同回答总结出了四种策略:整合(integration)、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边缘化(marginalization)。Berry的文化适应模式最初的研究对象是移民,其适用于多元文化社会,并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但是,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个体/群体,它既受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也受自身组织文化的影响,Berry仅针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跨文化适应模式在跨国并购的文化双重性情境下是否依然适用,有待考量。此外,有关文化整合模式/模型的研究中,作者虽然也都提出了各自认为合理的理论模式,但只停留在理论归纳层面,缺乏对理论的演绎检验。在理论基础不充实的情况下,得出的研究结论自然也缺乏说服力。endprint

[BT4](二)研究内容需要拓展

综观对研究主题的内容分析,笔者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整合模式/模型与文化整合策略,总占比约80%,研究成果“扎堆”现象明显。另一方面,有关文化整合模式、策略的研究,存在内容雷同的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大体相同、略有差异,大多只是对前人的结论换种说法。然而,跨国并购文化整合这一复杂现象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民族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差异影响孰重孰轻,可通过跨国并购与国内并购其文化整合差异对比来进行拓展;文化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整合效应除了关注短期的财务绩效,如何通过长期效应来衡量?跨国并购文化整合过程复杂,除了从经济学角度的考量、经验总结式的阐述之外,参与这一过程的决策者、管理者等的心理动机、行为等也是值得深入探寻研究的。但这些问题目前学界几乎无人关注。“新瓶装旧酒”或许会引来一时的轰动,却难长久维持新鲜感,学者们不应跟风式地仅围绕着几个问题展开研究,而应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创新该领域的研究。

[BT4](三)研究方法缺乏科学性

如上文统计,只有8篇文章采用定量方法。在定性研究的文章中,有13篇文章明确提出其使用了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但都是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多数只是基于一些并购案例的二手数据分析,主观总结,缺乏科学的推理论证。众多研究文献当中,基于一手资料的研究非常少,但也有学者去尝试(苏敬勤等,2013;王淑娟等,2015),其论证的证据链较为客观,有一定的说服力。占总量523%的文化整合策略研究中更是不乏作者经验总结式的结论。此外,定量研究文章实证分析的过程相对简单,不够严谨,其中有3篇主要是理论分析建模,以数学函数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但是文章所采用数据获取过程的科学性、数据信度和效度等都未进行检验,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也缺乏说服力。

[BT4](四)管理学与跨文化的跨学科合作不够

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过程类似个人经历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但更为复杂的是,研究对象变成了群体、组织。目前,国内有关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研究主要以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为主,缺乏跨文化领域的学者加入。但是,笔者认为企业从走出国门的那一刻起,就面临各种各样的跨文化问题,企业的文化整合是典型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而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对跨文化领域的知识、理论等缺乏深入的了解,从而无法全面、客观、深刻地探讨跨文化问题,而跨文化领域的学者又缺乏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也不能更好地将跨文化研究与企業管理的有关研究相嫁接。因此,后续有关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研究,管理学和跨文化的学者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合作。

[HJ5mm][HJ]

[JZ][HT4ZDX]

五、未来研究展望

[HJ5mm][HJ][HT]

针对研究现状,笔者认为未来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第一,重视基础理论研究。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是否适用于企业组织的跨文化适应需要仔细考量。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以移民保留文化身份是否有价值以及移民与其他群体保持联系是否有价值这两个维度出发,形成了四种文化适应策略。但是,这种文化适应与组织管理学上的文化适应是否相同?能否直接将其引入到管理学研究中来?这些基本问题需要研究者思考。笔者认为,学者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而不是盲目地引用西方的相关理论。此外,目前不少学者已提出了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理论模式或模型,除了唐炎钊教授的团体独树一帜以动态视角研究文化整合之外,其他学者不管是基于文化适应观或是并购阶段视角,其研究都有重合相似之处,而且这些理论尚未经过实践验证。如何站在巨人肩膀上,传承、发展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本土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提炼出本土化的理论,可以成为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

第二,加大在实践中研究的力度。中国仅2016年的海外投资并购项目就有742起,相关理论研究却远滞后于实践发展。由于跨国并购跟踪研究的机会不多,一手数据收集困难,需花费较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目前国内对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多为经验总结式的研究。然而,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需更多跟踪式的纵深研究,以全面、深刻了解企业的实践,从而发展出有价值的理论。因此,后续针对此类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者应寻找机会争取深入企业跨国并购实践,进行田野调查,运用诸如扎根理论、民族志等研究方法,关注整个并购过程的实施,挖掘文化整合中的痛点,提炼新时代背景下适用于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理论,以提高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价值。此外,测量量表是文化整合绩效研究的关键,但是目前缺乏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相关量表,这也是量化研究匮乏的原因之一。通过文献梳理参照相关理论,可以设计初步的量表,但更需要走入实践,通过深度访谈、德尔菲法等收集资料,设计更为合理、完善的测量量表。因此,开发测量跨国并购中的文化适应模式的量表,应成为未来的重要的研究议题之一。

第三,规范研究方法的使用。合理规范地使用研究方法是确保研究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关键,但目前研究仍不乏主观经验总结式的文章。跨国并购一手数据获取不易,但针对一些二手资料,也可通过规范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来尽可能避免研究的主观性,例如内容分析法,还有近年来被组织管理学学者日益重视的话语分析方法。Phillips等[47]提出语言学视阈下的新颖研究方法,为组织及其基本要素的社会构建过程研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分析工具。而通过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采集,运用相关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基本统计分析也是可以采用的方式之一。若能够深入实践,获取更多的一手资料则更能保证研究的质量。

第四,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跨文化管理面临的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现象非常复杂,也涉及众多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某个学科的一己之力无法完全弄清楚这一复杂的现象,未来在该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尤其是管理学和跨文化学科的通力合作。只有彼此之间密切合作,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了解这一现象,也为后续能够有更多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更多并购后的企业经营日趋完善等提供些许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做出学术界应有的贡献。endprint

经济一体化时代,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是复杂的环境中更为复杂的现象。本文对目前学者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以了解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提供建议,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发展有些许助益。但是这篇综述的文章都是中文文献,缺乏对中国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的关注,这是本研究的局限,后续学者可以对国外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

[HJ5mm][HJ][HT5”H]

参考文献:

[HT][HJ5mm][HJ][HT6SS]

[1]VAARA E,JUNNI P,SARALA R M,et al Attributional Tendencies in Cultural Explanations of M&A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4,35(9):1302-1317

[2]吴定祥. 企业文化整合:跨国并购中的一道难题——TCL收购阿尔卡特失败案例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 2010(5):68-70.

[3]张惜君. 从文化角度浅谈TCL跨国并购的失败原因[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3):50.

[4]余典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失败的案例与经验教训[J]. 企业文明, 2013(9):29-31.

[5]戴婵. 浅析跨国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J]. 中国商贸, 2011(2):232-233.

[6]KUHN T S. The Essential Tension. Selected Studies in Scientific Tradition and Change[M]. Philosophy of Scie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7]BERGH D D, PERRY J,HANKE R. Some predictors of SMJ Articles Impac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1):81-100.

[8]肖智润.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J]. 改革与战略, 2011, 27(5):144-146.

[9]孙亚东.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策略选择[J]. 改革与战略, 2010, 26(5):172-175.

[10]刘明.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路径选择:主动适应与修正调试[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4):215-217.

[11]饶丽虹. 基于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企业文化整合研究——对万达并购AMC的跨文化考量[J]. 湖北社会科学, 2014 (5):91-94.

[12]张超.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合并案看跨国并购文化整合[J]. 国际经济合作, 2012(8):72-75.

[13]庄恩平, 汤进华. 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上汽双龙并购案例跨文化剖析[J]. 商场现代化, 2007(22):297-298.

[14]刘宗明, 石文慧. 企业跨国并购与文化整合[J]. 商场现代化, 2006(8):137-138.

[15]郭江. 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战略选择[J]. 经济导刊, 2008(5):73-74.

[16]冯华. 企业跨国并购中跨文化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1(32):46-46.

[17]张建儒, 李春梅. 跨国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J]. 职业时空, 2004(5):52-53.

[18]康海燕, 池丽华. 谈跨国并购中员工心理契约的重构[J]. 商业经济研究, 2009(27):44-45.

[19]郭建鸾, 郝帅. 跨国并购目标企业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与耦合机制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1):106.

[20]李英禹, 苏晋, 李英.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J]. 商业研究, 2008(6):50-53.

[21]王朝晖, 徐波.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策略研究[J]. 特区经济, 2005(7):45-47.

[22]孫华平, 黄茗玉.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模式研究[J]. 求索, 2012(11):236-238.

[23]赵西三, 王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模式、阶段与实现途径[J]. 中州学刊, 2006 (4):66-68.

[24]李建民.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2):140-143.

[25]单宝.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模式及路径选择[J]. 统计与决策, 2008(5):164-167.

[26]苏敬勤, 孙华鹏.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路径——以联想并购IBM PC为例[J]. 技术经济, 2013, 32(9):15-21.

[27]王淑娟, 孙华鹏, 崔淼,等. 一种跨国并购渗透式文化整合路径——双案例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5(4):47-59.

[28]唐炎钊, 王子哲, 王校培. 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一个分析框架——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J]. 经济管理, 2008(10):24-29.

[29]唐炎钊, 唐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商业文化整合模型研究[J]. 商业研究, 2011(6):1-8.endprint

[30]唐炎钊, 唐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民族文化整合研究[J]. 商业研究, 2012(3):72-78.

[31]杨月坤, 朱妹. 跨国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风险与管理——以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为例[J]. 领导科学, 2014(5):49-52.

[32]黄义良. 风险防范与管控体系——以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看公共政策的制定[J]. 浙江学刊, 2013(5):125-129.

[33]邓沛然. 联想并购IBM PC文化整合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2(6):149-153.

[34]崔影慧, 陈惠. 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模式风险的识别与测度[J]. 软科学, 2008, 22(2):22-25.

[35]冉宗荣.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跨文化整合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2):49-51.

[36]刘艳, 刘明, 张云英. 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增值机理及其效应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2(7):87-88.

[37]段明明, 杨军敏. 文化差异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10):125-133.

[38]高世葵, 吕婧, 赵丽丽. 跨国并购人力资源整合绩效体系的构建与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1):363-367.

[39]倪中新, 花静云, 武凯文. 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成功吗?——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4(8):156-166.

[40]朱金强, 李海. 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理论的演变及其展望[J]. 现代管理科学, 2014(1):32-34.

[41]顾卫平, 薛求知. 论跨国并購中的文化整合[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26(4):2-7.

[42]吴先明.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J]. 经济管理, 2013(1):57-69.

[43]李亚楠. 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可行性研究[J]. 商业研究, 2012(12):27-32.

[44]张华, 王永.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模式选择[J]. 商业经济研究, 2011(32):44-45.

[45]谭效敏.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语言选择与文化整合[J]. 区域经济评论, 2006(9):60-61.

[46]BERRY J W. Immigration, Acculturation and Adaptation[J].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7,46(1):5-34.

[47]PHILLPS N, OSWICK C. Organizational Discourse: Domains, Debates, and Direc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2,6(1):1-47.[ZK)][ZK)]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整合跨国并购整合策略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合策略浅析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跨国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英语阅读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与领导参与度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之诚心、虚心、信心、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