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教已有多年,教过的学生已有很多,但是现在越来越感到教起学生来有些力不从心。原因有如下几点:①课堂秩序混乱。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不是拿好课本、笔,做好准备,等待上课,而是吵吵闹闹,大声喧哗,像是炸了营一样,老师站在讲台上喊半天,才安静下来。但是,不到几分钟,就有个别学生同位之间小声地说话,也有个别学生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还有的学生手里摆弄着小玩意,也有学生在课桌下偷偷玩手机。②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不用心听、不用心记,课后练习作业不及时做。这节课讲的知识,下节课上课提问,大多数学生一问三不知,问学生课下复习了没有,老师听到的是“没有”两个字,翻翻随堂练习,空白一片。③对老师不尊重。一次,一位女老师去上课,结果一个学生大声地冲着她说:“看那个女人来了!”实在是让为人师表的老师寒心!更有甚者,一位语文老师因为把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一个学生批评了几句,结果这个学生趁着这位语文老师不注意,搬起讲桌就往语文老师身上砸去,要不是这位语文老师躲闪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有些学生眼里看不到对知识的渴求,看不到对老师的尊重。也许有人说,还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到位。怎么说呢,有时我确实感到教育对有些学生的无能无力。我所教授的学科是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内容大多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识,诸如: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热爱集体、学习——成才的阶梯、做人要自尊、描绘自强人生、挫而不折,积极进取、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等,可是一个学期的课快要结束了,效果甚微,这让我有很大的挫败感。
如今的孩子们怎么了?孩子们之所以有如此种种让人担忧的现象存在,我认为首先这和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仅给予了孩子生命,更应该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父母不仅仅给予了孩子生命,同时更应该是孩子们心灵的塑造者,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思想观念,父母的人生价值等都会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长对知识的态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孩子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我所教的一个班的一名学生,他的父母都是干保险的,家里很有钱。于是他的父母把老师聚在一起,对老师们说:我的孩子在学校里就是想让他长长身体,交交朋友,他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你们也不用管他,不要给他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我家有的是钱,足够他花的了。你想有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能有学习的欲望吗?这样的家长,殊不知,家里即便有金山银山,如果没有谋生的能力,没有谋生的资本,也只能是坐吃山空。这有历史为证:北宋名相寇准的子孙仰仗祖上的家产,不求自立,无所事事,不过三十年,沦为贫民。晋代何曾是皇帝的老师,地位显赫,家道丰实,但他的后人不思进取,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家道败落,成了盗贼。父母们,这历史的教训,我们不得不接受呀!
第二,家长的行为会让孩子们耳濡目染。记得有一次我所带的一个班的四名学生因为在学校偷钱、敲诈低年级学生的钱,他们的家长被班主任老师叫到了学校,想沟通一下这四名学生的情况。结果这四名学生的家长到了学校后,他们不是配合班主任老师教育孩子,而是在老师的办公室,几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对方的孩子带坏了自己的孩子,甚至还相互谩骂,一位老师看不下去,说了句:“当着孩子的面,你们怎么能这样,结果还遭到了家长的白眼。这样的家长的行为,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
第三,家长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些家长在家里不读书、不看报,不关注孩子的成长。而是整天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玩微信,或者三五朋友聚在家里打麻将、玩牌,甚至赌博。试想,在这样的家庭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能热衷于学习吗?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都对你们的孩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家长们醒醒吧,为了孩子的成长。
其次,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发展,孩子们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潮并存的局面,不少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学生,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是“去其精华、吸其糟粕”。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尤其是大众传播中诸如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由于其表现手法形象逼真,学生非常容易接触,其危害性最大。面对那些生动可感的形象或情节,他们往往会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有的中学生崇拜的是侠客,追求盲目的自由,有的中学生甚至参与恶性流氓斗殴活动。再如,现在社会上许多大人认为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干什么都饿不着,都能挣到钱等种种消极思想,在学生中也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习不学习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也就逐渐产生了。所以课堂上学生们有诸如此类的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希望学校、家庭、社会多给孩子们一些关注的目光,让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作者简介:
付清华(1969.11—),女,籍贯山东省平邑县,本科,工作单位:山东平邑赛博教育集团朝阳路校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