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雪野 采写|徐炳田、闻慧萌
童诗照亮阅读之路
受访人|雪野 采写|徐炳田、闻慧萌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打量,和大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大人通过童诗集,可以了解何为童诗;孩子阅读同龄人写的诗,可以唤醒与生俱来的想象力,找到童心的共鸣。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对孩子阅读的培养,除了图画书的阅读,更多的便是经典名著。然而,多数人将孩子本身的作品从阅读视野中剔除了。事实上,孩子也可以创造经典。读孩子的作品,也是很必要的一堂课。所以,雪野老师用1年的时间,从40年来收集的千首精品童诗遴选出100首,一一作了赏析,形成了这部《读孩子的诗》。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文学读物时,容易受到“经典”二字的局限。其实我们应该对经典有新的认识,它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古代的作品。正如雪野老师在《读孩子的诗》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孩子同样可以创造经典。所以,孩子的阅读必须是多样化的,将经典的儿童诗和古诗词一起阅读,吸纳的才是完整、全部的诗意世界的阅读营养。何况童诗,又是孩子世界里的共通语言,更应该让孩子阅读。
一旦父母有了“孩子同样可以创造经典”的认识后,下次去书店买一本古诗词经典时,就会记得取一本现当代的儿童诗经典。所以雪野老师从来不谈市场会怎么样,因为他心中一直认为,真正的儿童文学,就是一把火炬,可以点亮每一个孩子向前行走的路径。点亮人生之路的文本,肯定会有它的社会需求。
孩子刚出生,吸收到的第一口精神、文化的母乳,就是童谣、儿歌。所以在雪野老师看来,真正的阅读,从聆听开始。在整个婴幼儿期,父母要源源不断地将经典的文本,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通过声音的媒介,传递到孩子的耳朵里。2~3周岁的孩子,聆听母语(童谣、儿歌、幼儿诗),感知节奏、音韵,然后将字音“还原”成画面。举个例子,当孩子看到“花开的声音”这5个字时,显然是平面、单色、无声的,但当父母将这5个字以不同的音速、音量传递出来,“语感”不同的孩子,脑海中形成的画面就截然不同。文字会变得有声音、会呼吸、有温度……
此外,婴幼儿期的亲子阅读活动,应该纠正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炫耀孩子会看、能背,且以数量取胜。会背诵固然好,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让孩子通过聆听唤醒他的艺术直觉。婴幼儿期的亲子阅读,让孩子学会聆听是重中之重。但长期以来,聆听这一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培育,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都不被重视和专题研究,是个大问题。
在聆听中,亲子共读是很好的方式,父母普通话不准也没关系,因为亲子共读不仅仅传递的是字词句篇,更在于情感的传递与交流。孩子需要的是亲人磁性的声音,父亲的声音,也许粗犷或沙哑,但妙趣横生。爷爷奶奶背童谣的时候,即便有口音,孩子也能从中获得温暖,获得爱,获得趣味。所以说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负担,带着真挚的情感,用真实的声音,朴素地讲述文本就好。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那种天真、可爱、物我两忘的情感应该被珍视。如果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在孩子表达个性想象、情感、语言的时候,扮演好一个记录者的角色,将会有很多惊喜。比如某天某时孩子说:“树叶喜欢土地妈妈,你看它钻进去,就不想起床。”像这样的句子,把它忠实地记录下来,就是在呵护创造力的萌芽。
当孩子更大些时,会说出更棒的语句。比如这本诗集里的第一首诗写道:“风走过来,踢踏踢踏,惊着了树叶,翻一个身,醒了。”风吹过去,应该是呼呼呼的,但在孩子的眼里,却变成了风踢踏踢踏行走的脚步声。当孩子说出风走路踢踏踢踏这个句子时,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创造力呢?我们可以提出第一个问题:风踢踏踢踏地走路,结果会怎么样?孩子就会说,声音太大了,睡着的人会醒过来。再一个追问,谁睡在地上?孩子会说,树叶睡在地上。经过第一步的记录和聆听,第二步的提问,第三步的追问,儿童经历了诗性语言发生、发展、腾飞的3个步骤。这样的诗性活动,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孩子的思维、语言才会得以大大发展。
《读孩子的诗》是一本可读、可听、可欣赏的诗集。诗歌的欣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一位读者,包括孩子,可以先读诗,下边的赏析不宜随即去读。在读诗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这首诗歌我们能读出什么?联想到什么?进行一番讨论,之后再去读赏析,就可以避免产生先入为主的“标准答案”赏析,审美也就不会被限制。同一首诗,可以有很多种角度的赏析。
此外,孩子在聆听诗歌、欣赏插图、自己认读后,父母一定要听一听孩子自己的感受,这个非常非常关键。阅读即审美。粗浅、精细、浓淡的感受都可以。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一问一答,就是一次次的思考。
儿童诗,是儿童对世界的打量。孩子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着同龄人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从中获得一种能力,一种营养。苦闷时,读那首诗歌,哈哈一笑就变得快乐起来;郁闷时,读那首诗,仰头之间,心地就变得明亮。读着读着,孩子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温和,越来越坚毅……经典的儿童诗,润泽每一颗童心,滋养每一段人生。
雪野
笔名雪也。浙江宁海人。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倡导儿童诗教学30余年,应邀至20余省千所院校课授童诗。创作及主编儿童文学作品集八十种,获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现为《中国童诗》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