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白水
湖北五峰:土家村民吃上『旅游饭』
文/葛白水
如今,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越来越多的农民端起了美丽乡村游的“新饭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挣到了越来越多的“美丽”收入。美丽乡村游为五峰农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让贫困户脱贫。
听茶歌,闻茶香,五月是茶乡游的最佳季节。一位来自武汉的游客在游览五峰采花乡星岩坪贡茶加工厂时,走进工人制作贡茶的作坊,久久不舍离去。她说,“这茶香处处飘香,如能收集起来带回家该多好。”
茶村游是2017年茶乡游的新亮点,邀请游客走进茶农家里,和他们一同采茶、制茶,了解采花名茶制作技艺为何能成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秘诀,听茶农讲名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诀窍。星岩坪村茶农老褚说,“家里不断有茶商和游客进驻,很热闹。他们有的是来摄影游玩的,有的是来买茶听茶歌的。”
听茶歌、闻茶香
星岩坪村素有 “楚天名茶第一村”的美誉,现有茶园面积8000亩,终年云雾缭绕,是“峡江山南出好茶”之地。茶乡的女孩子每到阳春三月采茶季节,都要跟随母亲到茶园沾染茶香,唱土腔土调的山歌。每逢采茶时节,家里的盐有钱称了,衣服也有得换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土家茶乡人摆脱了过去保守的传统观念,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茶叶科技开发,规模发展。当地政府加大科技投入,茶农的收入大增,每人仅茶叶收入一项就在4000元以上,因此步入了小康生活。
近年来,星岩坪村成了采花茶乡旅游的重要景点,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清明前后,是采花茶大量生产的季节,这里群山环饶,民风淳朴,特别是那千亩优质茶园格外惹人注目。茶乡里如诗般的茶行处处出碧芽,这满坡嫩芽就是制作采花名茶的原料。游客有的拿起一枝嫩芽仔细翻看,有的放到鼻子下细细品闻,有的干脆塞到嘴里嚼道:“开始有些苦,可后来很甘甜。”还有人参与到帮助茶农采茶的劳动中,和茶农聊起茶园的管理来。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自驾游也青睐茶乡。国庆期间,茶乡平均每日接待游客200人。一位来自宜昌市的游客参与制作茶叶过程后感叹道,“这次茶乡游让我对采茶和制作茶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没想到这青青的叶子在阳光下能散发出如此幽香。”茶田间,游客常能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在熟练地采茶,近百岁高龄的老人身体硬朗,美丽的风景、勤劳淳朴的茶农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到此游玩的客人,他们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过去我们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不一样了,有奔头了!”茶农陈银锋激动地说,“接下来打算投资办一个游客能自己动手体验采摘、制作茶叶的厂,让游客在这里吃好、住好、玩好。”
而在有“湖北省最美村落”之称的栗子坪村,如今已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着发展的红利。该村地处独岭山脉北麓,东临五峰镇,南与湾潭交界,平均海拔1300米,因盛产栗树而得名,为五峰现存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土家村落。除了满山遍野的栗子树之外,一批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及红花玉兰、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树种遍布村寨;村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下溶洞景观达30多处;明清时代修建的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成片排列,保存完好。
岩板屋
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何克廷说:“要感受土家风情到我们这里来就对了。我们村180多户人家全是土家族,对面的那座山上是白溢寨,是明末大土司唐镇帮当年修建的帅府,古土司衙门、月拱桥、望湖楼、仙女观都有数百年历史,只有一条绝壁路通往山寨。再过一两个月就到了花季,这里将淹没在花海中……”何克廷介绍,栗子坪村获“湖北省最美村落”后,游客一天比一天多。
2010年,五峰美丽乡村建设吹响号角,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下水道整治……不久后,一个河清溪净、树绿花红的“茶园小镇”诞生了。“我们村现在就像村歌里唱的世外桃源,美丽的地方茶花芬芳百里香……”陈银锋清了清嗓子,小声地哼唱。从“靠天吃饭”到“靠村吃饭”,在五峰县108个村,像陈银锋这样见证身边巨变的村民不在少数。
栗子坪村吊脚楼
金秋九月,家住仁和坪镇杨家淌村的陈辉元已经在石场上忙碌起来。“裁剪好这些薄石板,开春后就要对村里的老岩板屋进行修缮了。”作为为数不多的岩板屋“门第工匠”,他现在成了保护村里特色村寨的“主力”。
岩板屋屋顶形似鱼鳞,用当地特有的薄石板盖成。“乡村旅游的兴起,让我们意识到岩板屋的潜在价值。”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智勇介绍,杨家淌村被确定为全县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后,将岩板屋作为重点项目之一,对老岩板屋较集中的区域划定保护区,“以奖代补”引导老百姓对岩板屋进行修缮保护。按照规划,该村将开发整合岩板屋、大栗树、柴火饭以及境内的天坑、溶洞等资源,打造小区域休闲旅游景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脱贫。
眼下,在五峰县,岩板屋、吊脚楼等系列土家传统民居已相继启动保护修缮工作。“以保护促进开发利用,以特色引领旅游发展。”五峰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态文化旅游的红利在该县已日益显现,特别是特色村寨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五峰县长乐坪镇、栗子坪村、白岩坪村、大栗树村等一大批特色村镇,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荆楚十大最美乡村”“湖北省旅游名村”等荣誉,全县旅游累计接待游客7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
围绕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扶贫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度假区”目标,积极打造“天蓝、水活、路彩、山绿、文厚”的“全景五峰”。五峰县将重点推进渔洋关生态旅游名城、五峰镇“国际慢城”、柴埠溪旅游度假区、后河旅游度假区和351最美国道景观带“两城两区一带”建设;深化与兴发集团项目合作,加快启动后河、白溢寨、白鹿石林等西部旅游资源开发;支持每个乡(镇)启动1个以上3A级景区、1个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启动4个特色村寨保护示范村建设,利用土家女儿会、土家风情节、帐篷节、柑橘节、李花节、采茶节、评茶节等活动,着力弘扬土家特色饮食、民俗文化。力争实现全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7亿元。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广电)
责任编辑:范杨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