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创作者视域下的网络电影文本价值

2017-11-16 06:37
电影文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受众

王 倩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网络电影是一大热门,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俨然已经发展成被人追捧的大“IP”,更是资本追逐的目标。对于追捧这些网络电影的观众来说,这样的影视作品不仅是他们的一种娱乐方式,更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抒发情感和获得认同感的渠道。从整个文化产品制作和发行角度来说,这种“新思路”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在叙事风格、叙事手法和商业模式上展现出了区别于传统文化的优势与亮点。

一、原生题材的喜好

传统的影视作品的制作和发行体系是以电视为中心的,而网络电影打破了这个中心,个性、碎片和互动性是这类影视作品的重要特色,这类新型的传播渠道对影视作品的影响是具有革命性的。尼尔·波兹蔓提出了媒介迁移理论,这个理论是在“媒介即隐喻”基础上形成的,也即是传播载体能够用一种超强而无形的力量来影响这个文化产品。他特别指出,传播渠道的影响是极其强大的,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偏好,会使得作品朝着某个方向发展。从目前网络电影的题材类型来看,“戏仿”和“玄幻”类型是当前的热门,这一现象可以说明网络传播渠道具有的独特影响力。

“戏仿”类型是指那些运用喜剧的手法或者游戏的方式,重新定义传统经典人物或者情节,把故事改编成与当下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内容,调侃与消费那些曾经的权威和高尚,使得观众可以在观看的时候获得社会压力与释放,在经典与世俗之间游离,从巨大的反差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快感。此类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搜狐视频推出的《屌丝男士》系列、优酷土豆联合万合天宜推出的《万万没想到》系列等。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戏仿”与“恶搞”应该严格区分,从字面上看这两个词好像没有太大的差别,“戏仿”容易被理解成“戏谑的模仿”,从而戏仿就应该是对经典的一种亵渎。一些外国学者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例如J.Price就曾说过:“戏仿作品就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并且对其某些用语或者表达方式做出一些改变,达到戏谑的目的,这类作品是没有任何独创性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欢笑。”但是,从题材选取来看,即使这些戏仿作品确实是模仿和参考了其他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往往都是在一种全新的叙事体系下完成,也即是出现了新的文本。

从形态角度来说,这类戏仿的网络电影的故事构架与现实紧密结合,这与网络的公共空间属性相协调,这些作品只是借鉴了经典内容来“借古喻今”。比如《万万没想到》中的一些桥段,把三顾茅庐、甄嬛和孙悟空这些经典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同当今社会的热点如找工作、高考和娱乐事件相结合,使得这些事件和人物在剧中拥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环境。那些原本大多是严谨、严肃、结构紧密的故事,被改编成风趣、幽默、结构紧张的小故事。显而易见,这种戏仿手法从审美角度来说呈现的是喜剧类型的反叛手法,这种手法作为一类艺术表达方式,凸显了它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作品的独特个性和叛逆性格。也正是由于这种戏仿的手段具有的独特个性,才能够让这些作品在使受众感到愉快的同时,还能形成一种新的任务特质,再加上网络观众的连续性关注和口碑,构成具有新的IP潜力的全新构架,也就是其本身就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IP。

2015年可以说是“玄幻剧”大爆发的一年,各种玄幻题材电影层出不穷,并且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这里说的“玄幻”作品是不设定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或者超出了故事发生年代)和时代背景,完全脱离人本能的能力范畴的题材,并且多数会加入诡异、暴力、法术、犯罪等内容,典型的代表作品包括《无心法师》《盗墓笔记》系列、《暗黑者》《诛仙》等。这些电影类型在传统的电影银幕上是很少会看到的,但是在网上却受到追捧。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监管的原因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电视媒体对于这类作品没有“偏好”,传统的电视渠道更喜欢那些贴近历史、生活和艺术性较强的文化作品,而对于完全脱离历史现实的作品却“不待见”。网络渠道的媒介却完全不会介意这类作品,此类作品更能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能够满足受众的猎奇和窥探心理,还能够帮助他们暂时逃脱现实社会的压力,激发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好奇心,正是由于“光明世界里缺少的就是黑暗世界里所拥有的”的缘故。

因此,从以上两种题材网络电影的大热可以发现,网络传播渠道具有的特殊气质对于电影的制作产生了重大决定作用,也改变了当代社会文化作品的气质和风貌。

二、形态的松散化

网络自身的属性就决定了其所构建的世界就是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虚拟性就是最大的特色,这个特色也就决定了其所传播的网络电影具有鲜明的个性。网络所产生的文化从最初开始就具备了“超文本”特性。一些学者将这个特性概括为:一类以“非线性”为主要特点的“数据体系”,这里的“非线性”是说以非顺序的手段进行信息访问。而网络的这种“非线性”体现在网络电影上就是具有碎片化、拼接和结构不紧凑的特点。从文本的表征特点来看,网络电影拥有明显的后现代属性,就像罗斯诺说的那样,后现代风格就是“一种观念和意识的自由流动,结构由许多随便组成,这些随便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个大混合”、这种叙事方式不认同前后逻辑性、条理性和一致性。从目前的网络电影看,这些都符合后现代的基本特性。

一些网络电影不仅每一期的故事完全独立,就连同一期的内容也会分成几个碎片化的片段,这些片段之间也是互相独立的,同传统电视剧里面的统一主线、统一思想的模式相差很大。这些拼接式的网络电影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了网络传播媒体的影响,对应移动设备的特点量身订制的。虽然这些网络电影不是由广大网民制作的,但是实际上其创意和来源都是网络上的热门内容和思想,因此这些内容再回馈给网络受众就会产生较大的共鸣,并且这些作品一般成本较低,市场前景比较大。正如一些研究人员所说:“互联网气质本身就是依赖网络幽默和网络段子进行的娱乐模式。”但是,随着这种类型的网络电影的火热,类似的电影层出不穷,人们的审美也出现了相对疲劳,导致这类作品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网络电影越来越接近正规,大制作大投入的作品开始出现,众多明星的加盟也让作品影响力更大,受众人群也从单一的年轻朝着全年龄段迈进,这也和网络用户的年龄段不断扩大息息相关。

许多网络电影的剧本来源都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本身就具有超文本性和互动特点,使得这些作品会在许多人的影响下形成完整版本,单一作者的影响不断缩小,作为读者的受众会影响作品的创作,让这些作品成为作者并不明朗的“集体创作”。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弹幕的广泛流行也让不同观众在面对相同剧情时给出不同观点,对于电影给出不同的内涵解释。也就是说,文本的内涵发生分解,内容、主题和现实之间的联系被打断。内容与思想的统一性被网络的开放性和模糊性打破。

网络电影的剧情是松散化的、多元化的,结构顺序也没有层次,还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在以网络受众为中心的网络电影里面,以往的叙事手法被抛弃,使得影像和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始终不改变,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造成了故事的意义多元化的特点,创作人员本身也不会刻意地去表达某层意思。网络电影突破了原有叙事模式里遵循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通常使用的是多种头绪共同展开,并且加入网络即时和互动的特色。比如《屌丝男士》里面的主人公大鹏,虽然故事里面的人物名字都是一样的,但是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只一两个,多个故事同时展开,他的角色也在每一集里面来回转换,完全让观众抓不到头绪。目前这类叙事手法已经被许多网络电影效仿。再比如《万万没想到》里面的王大锤,他也是在多个社会底层的小角色之间来回转换,故事没有赋予他特定的身份,前后并没有呼应和统一。

三、文本价值与文化认同

传统电视影视作品大部分都承载着创作者对于家、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人物和故事都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常会借助一个或几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影射时代的变迁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状态。与传统电视影视作品不同的是,网络电影模糊和淡化了国家和家的概念,人物的社会属性被缩小,更加强调的是个体的属性。不管是对某一个人物的塑造,还是一个社会群体的讲述,都是单纯地以人物或者群体为中心,抛弃了“高大全”的固定思维。这种叙事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样的做法会使得人物显得不切实际,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屌丝男士》瞄准的是城市里面的底层人物,《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体现的是活泼的青年群体,《泡芙小姐》展现的是城市孤独人群的故事。这些特定的人物群体,缺乏社会性思考,再加上传播的局限性,都会使得这些电影只能在特定的小众范围内传播,不会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综上所述,新兴的网络媒体对网络电影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影响也必将使得这些作品朝着某种特定的方式发展。在网络作品监管的审查不是非常完善的今天,如何消除网络电影里面的思想对于主流文化的冲击,如何避免网络产品对于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损坏,是目前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 语

数据显示,仅2016全年就至少有5部网络电影点击量超过了10亿次,网络自制电影正在成为大剧和好剧的代名词,演艺新人不断以这种方式输出,收拢大批受众,点击量的剧增无疑使其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兴产业力量。网络电影的快速发展,使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从网络电影的题材、叙事模式和语言体系等多个角度阐述它与传统影视作品的不同,讨论了隐藏在它背后的社会价值观的变更。在网络媒体发达的当下,网络电影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必然,这种新型的传播渠道让网络电影拥有其自身的题材选择和叙事手法,这些主要由市场机制和网络受众的需求决定。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及定位,应该将它放到整个行业的格局中去考虑,既要保持网络的开放性和即时性,也要赋予这些作品更多的社会属性,才能让网络电影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