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审美

2017-11-16 06:10殷晓克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电影文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历史

殷晓克(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历史审美是一种针对史学意义上的历史进行的审美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是真实存在过的,具有不可逆转性和重复性的历史事件。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历史审美也可以作为一种观照艺术作品的角度,将与历史有关的电影、文学等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探讨其表现历史的方式,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等。

我国的主旋律电影是以党和国家所坚持、倡导的意识形态为主要传播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摄制目的的电影类型,一直以来都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在主旋律电影中,历史往往是叙事的生发点或重要载体,历史催生了主旋律电影中的诸多客体形象,这些形象和故事与观众的审美直觉直接发生作用。以历史审美的眼光来考察我国主旋律电影,将能对主旋律电影进行更为全面与深入的了解。

一、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审美观照对象

主旋律电影即重点反映、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由于电影与意识形态和政府、资本扶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广义上说,美国好莱坞同样有服务于美国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电影”。而从狭义上看,主旋律电影则特指在政府的帮助与指导之下,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电影。

由于现行主流意识形态都可以在历史经验与教训中找到依据,因此历史必然成为主旋律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林农执导的《甲午风云》(TheNavalBattleof1894,1962)为例,电影的审美观照对象便是改变中日两国命运的1894年的甲午战争,而其中又以海战为主。电影中重点展现了两场海战:一次为方伯谦参加的丰岛海战;一次则为妇孺皆知的,中日主力均投入其中的黄海海战。在两场战争中,北洋海军诸将官的形象便被凸显出来,贪生怕死的方伯谦、刘步蟾与正义凛然、英勇殉国的邓世昌、林永升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丁汝昌以及中堂李鸿章则是典型的晚清官僚形象,虽保有大节,但又因官场习气而处处谨小慎微,不合时宜。这两次战争都是史实,北洋海军的英勇作战,以邓世昌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官兵壮烈牺牲也是真实的。尽管限于当时史料的匮乏,在对刘步蟾等人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致远”舰沉没以致邓世昌牺牲的原因的解读上违背了历史真实,但是电影试图尽可能忠于历史的态度却是非常明晰的。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主旋律电影反映的对象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首先,电影在作为宣传工具的同时,其本身也是艺术的一种,拥有艺术审美的特性。而在艺术审美中,虚构的故事、人物是完全可以存在的,只要这些客体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受,它们就都可以进入美学评价的范畴中;其次,正是由于主旋律电影扮演着宣传教化的角色,因为有时为了尽可能高效、直接地达到宣教目的,人们需要进行虚构。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在对现实主义的认识上,我国电影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突出创作原则”等视为圭臬,视为“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作品的艺术品质,使人物形象有脸谱化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旋律电影与历史审美是绝缘的。首先,在主旋律电影中,不乏以真实存在的史实为背景的作品。创作者根据该历史事件进行再创作,在文艺中抒发史实带给自己的情感震撼,从而在审美中促进创作者与接受者双方的自省与完善,这本身就是历史审美活动的一种。换言之,以历史重大事件为背景的电影本身就属于认识论意义上的历史审美。其次,在主旋律电影的具体叙事和视觉表现上,不乏认真考据的电影人。部分主旋律电影充分兼顾了人情事理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注重电影吸引力的同时,并未忽略电影在历史上的可信性,这一类作品,与单纯借历史的外衣来抒发自身怀抱的演义、戏说等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这类电影中,诸多符合事实的细节本身也可以作为审美对象。这一类电影符合的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历史审美。例如,在尹力的《云水谣》(TheKnot,2006)中,电影在大背景上采用了台湾2·28事件、陆台分离、抗美援朝、解放军援藏等史实,在细节上也极其注重对历史的还原。勇敢、坚定的女战士王金娣在朝鲜战场上爱上了台湾来的陈秋水。陈秋水是志愿军的军医,而王金娣则是战地护士。电影高度重视历史细节,如同样是志愿军的女兵,来前线敲锣打鼓慰问的文艺兵的棉衣样式和女护士的棉衣样式就是有细微的区别的。

二、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审美情感激发

在明确主旋律电影在历史审美方面的审美对象后,便有必要探讨其对于审美主体的作用。马强认为,人所进行的审美活动主要有三种:一类是自然审美;一类则是艺术审美;一类便是历史审美;它们不仅在审美对象上不同,在情感激发的内容、程度、范围等方面也有所不同。而以历史故事以及历史文化底蕴为内容的主旋律电影则以艺术审美的形式促使观众完成历史审美。

当人们沉浸于历史审美的过程中时,存在一个“审美场”。即当审美主体在面对历史时,就会逐渐浮想联翩,进入一种着迷的境界。例如,当人们阅读史书或观赏电影时,都可以进入这个审美场中。如观众在欣赏《建国大业》(TheFoundingofaRepublic,2009)时,会很自然地向往与毛、周、刘、朱等领导人在土黄的窑洞里轻松、和谐地谈笑,但这种神往只是历史审美在情感激发上的最初感受。

而就情感激发而言,历史审美最终能达到的程度与审美主体本人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历史知识积淀有关),一个人的历史素养越丰厚,他在面对自己熟悉的对象时,必然就具备越敏感的审美感受和洞察力。正如罗素所指出的:“历史学所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不仅是要为历史学家们,而且要为所有那些受过教育而具有开阔眼界的人,表现某种精神气质。”而一个对某段历史缺乏了解的人,单纯的场景、片段等很难带给他深层的情思。作为叙事艺术的故事片电影便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打造一个便于理解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叙事框架。难以感知历史的美感并不意味着便是观众整体上的历史知识贫乏,而很有可能只是这一段历史正好是观众陌生的。而电影则需要尽可能地争取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即使是主旋律电影也不例外。如何不让历史成为一个市场“准入”的“门槛”,是电影人需要注意的。正如即使是并不了解美国海豹突击队对美军的意义,或对美军出兵伊拉克一无所知,或持有保留态度的观众,也可以毫无滞碍地接受伊斯特伍德《美国狙击手》(AmericanSniper,2014)中的叙事,以及领会到伊斯特伍德试图弘扬的美式价值观。在此不妨以冯小宁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Sino-JapaneseWaratSea1894,2012)为例。相对于老一辈的主旋律电影《甲午风云》而言,同样是表现甲午战争,电影继承了忠于历史的态度,补充了中法马江战争、甲午陆战、威海卫保卫战等内容,变更了刘步蟾的人物形象。而另一方面,电影又有所调整,如设计刘步蟾与日军将领伊东祐亨等曾经是留学英国的同学,以曾经的同窗读书到因分属两国而反目成仇增添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在伊东祐亨给弹尽粮绝的北洋海军下来劝降书,言辞恳切地试图唤起刘步蟾昔日温馨的同学之情,而刘步蟾则说“开炮回复他”时,一个区别于邓世昌的形象,但同样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形象便呼之欲出。尽管是并不熟悉近代海军历史的观众,也能够为两人最后的不同结局而感到唏嘘,进而从个人命运上升到对国运迥异的嗟叹。

三、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审美价值判断

主旋律电影势必是与观众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约定俗成的各种社会公理良俗挂钩的。其中的审美最终导向的必然是符合“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从历史审美的角度来说,主旋律电影在让人们回味、享受历史带来的美的同时,还要在道德和审美两个方面帮助观众树立起正确、高尚的观念,乃至拥有崇高的理想,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和更强审美能力的人。

就目前的主旋律电影来看,其中所传达的价值判断是丰富的,但是又是可以归类的。其中一类是自“十七年”时代,如《上甘岭》(BattleonShangganlingMountain,1956)等电影问世起就在强调的,对忠诚于革命事业者的歌颂。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TheTakingofTigerMountain,2014)中,杨子荣智勇兼备,孤身潜入威虎山,为剿灭座山雕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杨子荣之外,203少剑波则聪明干练,富有青春朝气,作战勇敢,且与杨子荣等有着深厚情谊。而小分队中唯一的女战士——卫生员白茹,则在勇敢之中又有着对战友和老弱妇孺的善良与柔情,正是她拯救了电影叙述者的爷爷。这些正面人物身上所闪现的品质的光芒,以及他们最后所取得的胜利,就代表了电影的价值判断。

而另一类则是一种更新的,强调尊重个人、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价值判断。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便是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2011)和冯小刚的《集结号》(TheAssembly,2007)等电影。在两部电影中,尽管也有对敌作战的表现,但相对于“爱国”“忠诚”等理念,电影更强调的是一种中国人在特殊时代下展现出来的美好人格。如《金陵十三钗》中妓女们从醉生梦死到最后愿意为了女学生而牺牲,《集结号》中谷子地为了帮助牺牲了的九连战士们讨个说法而踏上艰难的寻找之路。肯定了人对自身缺陷的战胜、对他人的善意、以及为了一个正确的目标不惜付出巨大代价的坚韧,成为这两部电影的价值判断。这也是这两部电影能够取得较大国际影响的原因之一。一言以蔽之,主旋律电影在传递出能够健全观众人格,陶冶观众情操的历史审美价值判断上是功不可没的。

综上,主旋律电影无疑需要背负着在隐性或显性层面上输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方针政策或教化内容的责任。对于主旋律电影,仅仅以艺术审美的眼光来考察是不够的。马克思指出,正是人类不断追求美,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历史便是由人类对美的向往和创造组成的。历史审美也应该成为一个研究主旋律电影的维度。通过对主旋律电影进行简要的分析不难看出,就作品而言,主旋律电影有着较为清晰的历史审美对象,就对审美主体的影响而言,主旋律电影能充分激起观众的历史审美情感。而就创作者而言,主旋律电影在历史审美中能够充分表达创作者所要传递的价值判断,使历史审美的关注对象,从历史本身扩展到与历史相关的衍生艺术上。而对于主旋律电影本身的发展而言,历史审美的介入,也有助于其避免单纯、僵硬的说教,而以历史给人的别样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

猜你喜欢
历史
历史重现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新历史
篡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