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峰(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近些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似乎已经进入到炙热化阶段,电影类型的多样化、电影播放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电影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家对电影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投入,更是显现出电影未来之路的光明前景。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出现,人们观影模式的改变,中国电影做“大”、做“强”似乎指日可待。观众对网络大电影的出现更是给予了高度的热情,它不仅使短时间内观影的数量与种类大大增加,也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理念和提升路径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启发,并且填补了中国电影产业市场的空缺。
网络大电影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电影消费模式,它是指时长超过60分钟,制作水准精良,具备完整的电影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移动和互联网发行为主的影片。其电影属性使它具备了点播收费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清晰的盈利模式,也正因为“付费”这关键一点,才得以奠定这个产业良好的长期发展基础,同时积蓄发展壮大的潜力。
作为“网络大电影”概念的缔造者,爱奇艺一直是网络大电影展现的有力平台。2015年上半年,网络大电影已经在放映数量上显现出它的绝对性优势,不仅创下了将近2亿元的票房成绩,而且分配的票房数额也已经超过5000万元。仅仅在爱奇艺网络收入中,网络大电影就以其高收入的姿态位居榜首,在不久的将来,它的收入上升空间仍有可能再次增长,并且这种增长的态势已经可以通过现有收入状况来进行预测。因为这种“网络院线”的全新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年轻消费者来进行消费,并且它与院线发行的操作模式也极为相似,所有收入费用都会按照相应的比例与片方进行分成,而项目合作方所得比例最高。这不仅为网络大电影创设了较多的收视奇迹,而且充分证明了它的发展与时代的融合姿态,更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扩展了另一条新的路线。
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2015年4月3日上线的《道士出山》。它的网络票房成绩高达2000万元,并且还能得到相应的版权收入。仅爱奇艺一家便可得到利润230万元。这些票房的收入不仅显现出网络大电影的绝对优势,并且在客户与片方之间搭建起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商业平台。它通过客户方的点击率来赚取相应的利润,并且还有付费收入。至此,《道士出山》系列在树立网络大电影标杆的同时,也再次印证了一点:影视作品并不一定进入院线才称得上优秀和成功。
目前,虽然拥有全网最多视频付费用户的爱奇艺在网络大电影市场上一家独大,但是从种种发展迹象来看,国内其他两家视频巨头集团优酷和腾讯视频很快就会跟进。尽管网络影院是否会取代传统发行模式尚未可知,但它至少已在市场上成功地与影院产生分化。
网络大电影的兴起和繁荣,很重要的一点要归结于能够把握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从诞生至今,网络大电影一直追求“为快至上”,迅速打造影片上线的商业模式,这极大地区别于传统院线作品。
传统电影作品自诞生以来就和时效性关系甚微,院线电影的制作周期从立项开始一般都要经历一年时间,有的甚至几年,很难及时反映当下的热门话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弊端。相对而言,网络大电影在反映热门话题的及时性上就要优越得多,它的运行周期非常短,仅仅一个月,甚至不到一个月就可播放。这样的模式对社会热点题材的把控更加精准,能迅速反映市场热点;与此同时,宽松的播放环境也给了制作团队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得以从内容上制作出符合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的影视作品。
《道士出山》这部网络大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了著名导演陈凯歌《道士下山》的名片效应。《道士下山》在2014年进行正式拍摄,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舆论效应,而网络大电影《道士出山》正是借用了观众在等片过程中对“道士”这个题材的关注度,早于《道士下山》在网络上发行上线,从而利用观众的好奇心理,迅速出现并抢占市场份额,用二十几万的投入获取了十倍以上的票房回报,并借助这股热点效应延续完成了余下几部“道士”系列作品,而且都获取了极高的票房分成,可见这种追踪社会热点题材的网络大电影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推广及最终营利。当然,就《道士出山》系列网络大电影而言,借助舆论吸引眼球只是其成功的敲门砖,被观众真正接受认可的还是影片有内容、有内涵这个核心关键,毕竟观众永远是消费发起方,是“上帝”。
目前看来,网络大电影还是有着十足活力的,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但市场一直在变,观众的口味也一直在变,信息的爆炸、选择的多样化使得如今的观众更为挑剔,只有持续地把握社会热点及观众的观影需求,才能赢得未来的市场。在当下这个强调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电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网络给了电影发展新的契机,关于这一点在网络大电影的发展上已经充分地显现,它独特的优越性是传统电影播放形式所不能相比的。网络大电影通过对观影用户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做出调整,并能够为广大的观众提供更为全面的参照数据,从而创作出更有针对性的作品。网络大数据的出现不仅会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它的出现更能促成中国电影的自审与自省,帮助中国电影更快地走入世界,迈向世界电影之林。
当年的热播美剧《纸牌屋》,其实其制作公司原本只是一家影碟租赁公司而已,如今却成为美国著名的影视制作公司。由于他们通过对观众的大数据调查,再经过对观众的彻底分析,从而总结出宝贵的经验,然后投资拍摄了这部美剧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次在影视行业掀起了大数据热潮。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精确的数据分析,《纸牌屋》的高投入才没有伴随高风险,相反还取得了高成功。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具有绝对的指引性。通过对观看网络大电影观众的行为、喜好、特点、年龄等进行分析研究,再将这些网络大数据进行对比参考,有针对性地去投入和创造,这种“精密计算”而来的影视作品势必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成功率,这也恰是网络大电影的独特优势。
为了适应现在国内电影市场大制作的发展趋势,院线电影越来越趋向大成本制作。在高昂的投资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耗费数年时间去制作一部影片,打造出比以往更多的优秀影视作品;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国内中低成本影视产业的发展。到现在,随着每年国内影片数量逐年增长和影院有限的排片量,很多影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与院线无缘,不得上映,即使被排上,也可能因为排期过短而最终票房惨淡收场。面对这种局面,制片人为了确保投资回报率,普遍热衷于和知名导演与当红演员合作,如此的资源分配和循环使得更多年轻的电影人更难得到展现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微电影的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让这些电影人有了展示自我作品的平台和机会。但由于微电影属于免费观看的范畴,再加上大多数微电影脱离不了广告属性,注定了它只能是广告产业链的一部分而无法真正进入影视圈。而网络大电影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些缺陷。
网络大电影相对于微电影,不仅仅是时长的延长。由于拥有良好的营利基础,这将会给新生代电影人更多话语权。再加上投资小、制作周期短、运作成本低,使得更多的电影从业人员有了发挥的舞台和空间,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丰富了观众的视野和感知。而且由于小范围制作、大范围传播,甚至可以获得大投入影片同样的传播效果。这样的制作和传播如同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使得投资人愿意花小钱办大事,投资人甚至可以分散投资多个剧组进行不同类型的影片拍摄,只要其中有一部电影成功,就可以赚回其他电影的成本。此外,由于网络大电影大多起用未成名或新出道的演员,一旦其参演的某部网络大电影市场反响好,其参与拍摄的其他网络大电影也会被再次挖掘关注,形成热点,带动其他网络大电影再次收益。
细数近年来反响较好、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影视作品,都会伴随着一两部微电影或者公益广告,这一现象也恰恰表明了影视这种艺术形式是不能单纯地用投资是否够多、演员是否当红,或者片长是否够长等传统标准去衡量优劣的。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影视作品不再像以往必须走院线这一条路,时代和科技给了好的作品更多的生长形式,网络大电影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了2013年的试水与2014年的积累,网络大电影在2015年异军突起,2016年更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导演、工作室甚至影视公司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进入这个新的领域。不难想象,网络大电影在2017年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未来,加大投入、增大产出将慢慢成为网络大电影的基本规则,准入门槛也将会慢慢提高,这也意味着淘汰赛将要开始,粗制滥造的网络大电影必然会被各大视频网站拒之门外。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化,观众对影片的质量也更加挑剔,挑剔影片的内容,挑剔作品的细节,甚至从某些专业的角度去挑剔影片存在的问题,以至于演员们服装是否合理、道具是否符合历史背景等都会成为观众吐槽的对象。网络大电影要做到持续稳定地发展,不仅仅在宏观上要有抓住眼球的热点内容,微观上同样要追求细节精致、值得推敲。要想在这个未来的市场取得成功,首先,好的主题和专业精神已经成为制作一部精良的网络大电影的基础要素;其次,如何用最少的投资拍出最专业的作品,这是每一个影视团队都要面临的挑战和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这两点,才会有更多优秀的网络大电影出现,从而和院线电影形成互补与竞争。
网络大电影的爆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影视行业、互联网行业及金融行业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也会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网络大电影的出现既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影产业市场新的开始。作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一个补充,它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继续努力,在健全而高效的运作机制下,在一个互联网思维的制作团队的支撑下,中国电影将会以更强大的竞争实力与更具魅力的影像表现来吸引全球的目光,将会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铺垫出更多的机会与更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