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爱”与“孤独”的寓言

2017-11-16 04:18杜宏艳张龙贺
电影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寓言山水画意境

杜宏艳 张龙贺

(1.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2.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00)

一、寓言:“爱”与“孤独”

所谓文本寓言性指的是“在传统的观念中,任何一个故事总是和某种思想内容相联系的。所谓寓言性就是说表面的故事总是含有另外一个隐秘的意义,希腊文的allos(allegory)就意味着‘另外’,因此故事并不是它表面所呈现的那样,其真正的意义是需要解释的。寓言的意思就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重新讲或再写一个故事”①。电影《冬》就是一部带有寓言性的艺术电影。电影讲叙述了一个无任何前史的老人,在漫天飞雪的冬天里,经历着日复一日的白昼与黑夜的更替。白天在雪地里钓鱼,在屋子里吃煮好的土豆;夜晚,便沉浸在对妻子的思念中。如果说影片中有变化的,那就是陪伴在老人身边的事物鱼、鸟、孩童,在不断发生变化。电影《冬》是一部寓言电影,情节简单,而影像背后却是有导演深层次的“爱”与“孤独”的主题表达。

“爱”是“孤独”的源头。从电影行文当中,“爱”当然指涉的是爱情,即老人对年轻妻子的爱。电影《冬》是一部无对白的黑白电影,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画面的视觉呈现出主题思想的。老人对妻子的爱情,首先是通过挂在墙壁上的照片展现出来的,黑白照片中一对青年男女紧紧地靠在一起;电影当中,老人睡觉前,都会把另一个床铺的被子铺陈开来,并习惯性地把枕头铺平;吃饭的时候,也会给对面的座位放上碗筷;通过这些动作的展现,暗示着老人从没把年轻妻子的离去当成事实,在每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是老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直到电影的结束时刻,当陪伴在老人身边的鱼、鸟和孩子在给予老人短暂的欢喜之后最终离开,剩下的,仍是那一个空荡荡的床铺。影片最后,导演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手法,表现老人握住了年轻妻子的手,算是告慰。孤独的老人对妻子一生的等待、守候、思念,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在电影之初毫无前史介绍的老人,身陷于对妻子深深的爱之中,而选择了一生的孤独。

电影的寓言性,不是让电影停留在一种简单的感情与思绪之上,电影《冬》对待“爱”与“孤独”的主题,是站在一种哲学思辨的高度,来诠释这一人类普遍而又共通的问题的。自然,贯穿电影《冬》的另一个主要命题便是“孤独”,老人因爱而选择了一生孤独。老人对妻子的爱让老人决意一生独居,而在漫长的生命长河当中,孤独又将成为老人一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电影《冬》借助一个充满寓言化的故事,来充分展现老人的孤独。漫天飞雪的冬天里,老人一次又一次追寻着身边的事物:鱼、鸟、孩童。而在鱼、鸟、孩童的情节故事当中,老人因爱之后的孤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影片中,当一只鸟在冬日里快要结束生命之时,起初,老人只是看到而无动于衷,孤独使得老人变得冷漠,最终因自己绊倒在雪窝当中,才决意把鸟儿带回屋子里;同时,一次又一次地杀鱼喂鸟,烧鸟喂孩子……这些颇有意味性的情节,是老人试图与身边的事物建立一种恒久的关系,而不得不让自己变得残忍。影片一方面交代了老人因爱而坚守的孤独,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孤独也使得老人自私、冷漠与残忍。这样的两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因“爱”而表现出来的高贵与“孤独”表现出来的自私、冷漠、残忍构筑了一道深刻的悖论。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克服的命题,导演在影片中试图以一种佛教的宗教教义,即尘归尘、土归土来告知老人放下的重要性,放下才是对另一个人最好的思念。最后,孩童的帽子丢入水中,也是佛教之中轮回的揭示,同样,也试图让老人放下挚爱的那个人,重新得到新的生命。

二、中国山水画式视觉呈现与画面叙事节奏

“爱”与“孤独”是电影作者们在其电影作品中常常表达的主题。不同的电影创作者在这一命题面前,也是常常运用不同的故事讲述方式且运用不同的电影语言来展开表述。邢健,作为一名内地青年导演,他同所有喜爱与深谙中国几千年来所沉淀的各类艺术形式的人一样,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他借鉴的是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画的艺术成就,并使其成为自己的艺术创作素材。事实上,作为导演邢健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冬》 ,在视、听觉的运用上就表现不俗。导演用带有强烈民族化的视觉风格与东方式的宗教意蕴,去应对、解决人类普遍而又共通的情感归宿问题。同时,作为一部全程无对白的黑白电影,《冬》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视、听觉感官,引导观众组织电影的故事框架。这种用画面讲述故事的能力,其实就是回归电影的本质,即用画面讲故事。

中国山水画的视觉风格和古典意境的传达。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题材有风景名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元代以后山水画在画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习惯上,依画法不同分为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装饰风、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粹水墨者为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水墨为主、略施淡赭淡青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且施青绿者为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描绘者为没骨山水。”②电影《冬》的电影画面色调被导演处理成了黑白色,使得画面具有一种中国水墨画的效果。在电影中,老人始终游走在两个空间之中。一是老人的屋子,二是屋子外漫天飞雪的环境。暴风雪中,一律被白色的风雪所侵占,老人也只是作为一滴墨点似大小的面积被凸显了出来。电影当中多次出现的老人钓鱼的镜头,也颇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古典诗句意境。在这部取景于长白山的电影中,中国传统山水画式的画面构图,使电影呈现了一片辽阔而又深远的意境,精致的摄影构图,使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宛如中国传统山水画般的意境。

电影《冬》借鉴中国山水画的视觉风格和古典山水意境的传达,其实是与电影《冬》的主题相得益彰的。“山水画的意境论,整体上来讲都是主张以表现意境为主,强调作画者的主观意向,并将这种心态具体到绘画的各个方面,使思想中的意境在画面中呈现。借助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形象,在虚实结合中,将自身对物象的感受充分完整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在观赏时,受到感染,领会其物象之外的意境,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审美作用,达到一幅画一个意境,情因景发,既让人感动,又让人玩味思考。”③《冬》讲述的是一个老人和一条鱼、一只鸟以及一个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展现了老人的孤独。而电影并非止于老人的孤独,导演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那就是老人成为“爱”与“孤独”的附庸后,生命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之中。导演在影片的最后,让老人幻化成一只鸟,自由地飞翔在天空中的超现实的表现,就是对陷入个体生命困境的救赎。基于此,导演上升到了对人乃至任何具有生命特征的事物的思考。在老人与鱼、鸟、孩子的故事中,老人一直以身边的事物作为陪伴的重要存在。鸟在天上飞象征着天空,鱼在水里游象征着河流,小孩在地上跑象征着大地,因此可以做出这样的一种解读,即整部影片其实是老人将自己的生命与天空、大地、河流融为一体,在老人与其他事物维持短暂关系后,最终与天地融为一体,获得了某种解脱,生命因此也变得永恒,是一种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度的思想。

影片通过画面的剪辑来达到情绪积累的能力是为人称道的。例如,影片中的老人像往常一样来到雪地上面钓鱼,与前戏不同,插入了几个戴帽子的孩子偷看老人的镜头。接下来老人发现冰窟窿被堵了,这群偷看老人的孩子匆忙离开,另一个孩子看到了却径直走到重新钓鱼的老人旁边,蹲下。这一叙事段落组合运用平行蒙太奇手法,处理得干净、利落;另一处,老人钓鱼,被孩子放入水里的杂物刮断鱼钩,老人拿起鱼缸离开,孩子突然倒在雪地上,老人看完后又转过头去继续前行,然后,发现了即将冻死在雪地上的鸟儿,老人依然前行,突然,老人也倒在雪地上,一个近景的镜头(老人痛苦而又若有所思的脸部表情)和鸟儿镜头剪辑在一块,老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溢出了画面。接下来,镜头陡然一转,老人躺在床上,一边看着已经把快要冻死的鸟慢慢地苏醒、复活。这些通过剪辑的画面,讲的故事自然、流畅,也很富有节奏感。

三、寓言背后:宗教式的情感救赎与生命体察

《冬》中因爱而选择孤独一生的老人,被王德顺刻画得非常生动,在电影中既有老人对恋人情感的无法摆脱而选择一生坚守,又有老人寂寞、孤独的日常生活背后人性的扭曲展现;《冬》深远意境的营造,将天、地、人融合为一体。老人置于天地之间,行走在苍茫的白雪之中,至此,老人深陷困苦之中全部用来等待的个体生命,随着影片最后老人从被窝里幻化成一只鸟,自由地飞向白雪茫茫的天空中,身体与灵魂得以消解与升华,也体现了导演的某种宗教情怀。

电影里,艺术家王德顺演绎的老人,陪伴其一生的是“爱”与“孤独”,其实这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共通的情感问题。当老人对爱人做出一生“陪伴”的抉择后,老人也即选择了一生的孤独。孤独是人类的敌人,它像蛀虫一样,在每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让老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电影中孤独感的营造,也加剧了老人对活物用来陪伴的迫切需求,一如电影当中的鱼、鸟、孩童……从影片结尾看出导演在尝试用一种佛教的教义,来救赎老人的“爱”与“孤独” 的人性挣扎。事实上,细心的观众是很容易从电影《冬》中感受到佛教意味的。首先,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发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一望无际的雪将电影画面一律渲染成了干净的白色,此刻天地万物完全被白色的雪所覆盖,万物都失去了它的表征。在这里导演刻意避免展现一个有生机的世界,而是营造一种“寂灭、虚无”的寂寥之感,即“空”。其次,在故事情节中,老人一开始选择鱼作为伴侣,但是当被孩子捉弄后,鸟儿又很快成为陪伴老人的活物,当鸟儿飞走后,孩童又闯入了老人的世界,并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老人生活的欢笑,而最终孩子也只是留下远去的足迹。老人似乎失去了所有,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空”字正是佛教教导世人的一个安身立命的法宝,即放下,灵魂才能得到安息。

如果说,在片中导演只是做了对“爱”与“孤独”宗教式的情感展现与救赎,彰显了导演的人文情怀精神,显然就会落入俗套。事实上,影片《冬》还有着导演更高一层的倾诉与表达。那就是导演在电影中用一种东方主义式的眼光,洞察着一切关乎生命的真谛。在影片中,老人试图与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永恒的关系,不管是妻子,还是鱼儿、鸟、孩童等,但外在的事物终究离老人而去,在寒冷的冬天里只剩下老人独自的生命停留。世间万物,存在于世,都是短暂而痛苦的。鱼儿在冬天的河里,最终被老人用刀活生生地切成一段段;鸟儿在冬天如果没有安乐窝,很快就会被冻死,可最终究还是被老人用火给活生生烤焦;而孩子与老人虽同为一类,但也无法摆脱分离的命运。导演在影片中发问,到底所有的生命在这个冬天究竟意味着什么?电影当中有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在雪中,老人仰天惆怅,飘动的发丝与胡须,与雪保持着一样的趋势,导演是将老人的生命与自然融合在了一起。正如,老人最后幻化成一只鸟,飞向天空,融生命于自然之中,才有了永恒,老人才懂得了放下,来摆脱生命的枷锁。

注释:

① [美]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8页。

② 张利维:《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③ 夏秋菡:《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寓言山水画意境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时装寓言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