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的叙事策略和文化隐喻

2017-11-16 03:46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电影文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圣杯兰登索菲

刘 嫣(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2006年,由美国导演朗·霍华德改编执导、汤姆·汉克斯与让·雷诺等巨星主演的悬疑题材电影《达·芬奇密码》一经上映,就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和隐晦的文化意象符号引发了全世界影迷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影片主要讲述了卢浮宫馆长被人谋杀后,凶手故意留下线索陷害哈佛大学教授兰登,而为洗脱罪名,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主人公兰登一边躲避让·雷诺所饰演警长的追捕,一边开始破解罪犯留下的诡异密码。最终在达·芬奇作品中线索的帮助下,主人公一步步解开了谜团并与幕后黑手展开了一段斗智斗勇的追逐,最终让尘封千年的真相大白天下。导演朗·霍华德在该片中将其对电影叙事的理解能力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将宗教、艺术、科技、文化等元素融合在一段段悬疑惊悚的故事中,让观众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观影感受。

一、电影《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2006年上映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在叙事内容上融合了惊险、悬疑、推理侦探及犯罪等类型片的主题元素,但又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同时还采用了视角转换、闪回、主线副线交错的蒙太奇式手法和开放式结局,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影视作品叙事模式形成了完美的契合,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首先,影片采用反传统体裁的叙事模式。电影《达·芬奇密码》在叙述模式方面,虽然遵循了原著“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传统叙事框架,但是在这种传统叙事框架内却融合了不同体裁电影的特征,如言情、侦探、悬疑、解密、恐怖等诸多要素。尽管如此,电影没有以其中某一种体裁为核心,而是故意模糊了电影体裁界限,尝试了一种多元体裁有机结合的亚题材形式。让观众在体裁转换中对兰登等主要人物的命运产生高度紧张感,不会与其他影片产生雷同,更重要的是这种独特的多元体裁为导演朗·霍华德带来了更大的叙事空间和更多的叙事元素,让故事具有更多的噱头和卖点。

其次,影片采用了视角转换、闪回、主线副线交互的后现代的叙事手法。电影离不开叙事,同时也离不开特定的叙事手法,具体到电影《达·芬奇密码》,其叙事手法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其中叙事视角方面,电影宏观叙事上主要采用了全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然而导演朗·霍华德没有在影片中全盘使用这种视角,而是同时采用内视角对全聚焦视角进行补充。内视角既可以让影片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不同的矛盾冲突,而且还能更好地表现现实世界各种纠葛及兰登、索菲等人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影片叙事视角转换自然流畅,导演还大量采用镜头切换等技法,让观众眼球随着镜头转换进而实现视角切换,享受到非常奇妙、跳跃的观影体验。除了进行视角转换外,影片还大量采用了交迭叙事手法,也就是后现代作品中经常采用的非线性叙事技巧。例如,影片中警察法希在追捕兰登时、塞拉斯在寻找拱心石下落时,导演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技巧让观众感觉时间拉长,空间变换频繁。电影故事情节虽发生于一天的时间内,但采用平行式时间处理,让同一时间内不同人物的行为奇妙并且有序地展示出来,而且影片场景转换也跨越国度限制,观众思想伴随着影片叙事在不同空间自由地驰骋。同时影片采用叙事间隔与叙事反差、主副线情节更替来设置悬念,把相互毗邻的情节故意设置为人物指向与情感色调截然相反的片段,让故事情节呈现跌宕起伏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悬念的心理渴望。除此之外,导演朗·霍华德还采用闪回式后现代手法,极力避免影片叙事的单一化。所谓闪回就是在影片顺序发展叙事过程中,故意在某些片段加入过去发生的情节或场景,让影片呈现片断性特点。一般情况下,加入的段落和场景具有相对完整性,在影片中不会构成独立的情节或线索,因此作为主观化意识流叙事技巧,其一般用作人物对某一时间的回忆。电影《达·芬奇密码》中,导演通过闪回实现了两大功能:一方面扩大了电影的时间概念,让影片情节异常丰满。例如,兰登回忆在哈佛讲解法国艺术品象征符号时,导演就趁机加入了大量宗教历史知识,为之后各种密码和解码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影片通过闪回叙事手法强化了故事悬念。电影中当索菲和祖父因为某些原因而决裂时,导演并没有予以详细叙述,而直到影片末端才对这一误会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讲解,但是又刻意地忽略了部分情节,让观众的好奇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最后,影片采用了开放式的叙事风格。影片之所以能让观众沉浸在悬疑和想象中,是因为导演在影片中采用了不确定、开放式的叙事风格,尤其在故事结尾处体现得最为明显。影片结尾处,导演隐喻性地消解了观众内心期待的秘密,这个谋杀事件背后的历史真相被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例如,影片中兰登苦苦追问玛丽圣杯到底在何处时,玛丽却给出了一个极为高深、模糊的回答,让观众在充满哲理的话语中形成对人性等更深层次内涵的思考。而当兰登在影片最后发现圣杯所在地后,玛丽充满哲理和智慧的声音再度浮现,与之前的情节形成了呼应。虽然对已经习惯好莱坞闭合式叙事风格的观众来说,开放式结尾会给其对影片主题和某些情节的理解带来难度,但是同样也让观众有了更多的空间参与到故事解码中,电影也充满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电影开放式的叙述风格使电影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可以让观众拥有更多的回味余地,对主旨有进一步领悟的空间。

二、电影《达·芬奇密码》抽象的文化隐喻

电影《达·芬奇密码》之所以在欧美社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争论,是因为影片中涉及了大量与西方宗教、西方艺术等内容相关的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如蒙娜丽莎绘画、罗斯林建筑、锡安隐修会、圣杯等。这些符号虽然在现实世界中都普遍存在,但是在电影《达·芬奇密码》中,导演朗·霍华德却对这些符号进行了个性化结构和重组,最大限度地消解了符号本来的意义,同时赋予其新含义,形成对西方文化的隐喻作用,也让影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例如,电影用油画《最后的晚餐》和圣杯来对西方宗教进行文化隐喻。极具基督教文化色彩的器物在影片中贯彻始终,让宗教文化成为影片的重要内容,然而电影对于基督教中的某些文化进行了个性化的解构,让观众从不同侧面感受到宗教的内涵。例如,在影片中导演朗·霍华德虽然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穿插在故事情节中,对西方宗教进行隐性宣扬。但是他却将这幅描绘耶稣与他13位门徒的油画作品进行了异常大胆的解构和颠覆,将13门徒改为12门徒,同时将神秘女性,也就是耶稣妻子玛利亚隐藏在油画中,为西方宗教文化注入了更多的女性主义色彩。这种个性化的文化符号不仅形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隐喻,将基督教文化视作西方文化之根,与此同时,在女性主义等文化的影响下,影片将女性放置在基督耶稣身边,承担起更为重要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在影片中,圣杯这一西方基督教圣物贯穿始终。圣杯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代表基督耶稣的圣心,如果失去了就代表人类失去了纯洁和乐园。电影中主人公兰登和索菲之所以在寻找圣杯,一方面是为了洗刷罪名,另一方面是导演隐喻现代人对宗教文化宣扬的乐园、纯真的追寻。电影中两个不同的派别对圣杯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一方建立隐修会来维护圣杯,而另一方神秘导师和隐修会不择手段地寻找圣杯并迫害守护者,并试图用圣杯改变基督教徒本来的信仰。导演朗·霍华德用圣杯作为导火索,让两种不同宗教文化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而正是通过这种对立和冲突,隐喻了对当代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思,也蕴含着当代社会对基督教内涵的深度探析及对当代主流文化的深刻质疑,从而激励观众形成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从这点上来说,圣杯在电影中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思想价值,其不仅仅象征着基督教文化,更象征着对基督教浅层文化和世俗文化的超越思想。

除了油画《最后的晚餐》和圣杯外,导演还在影片中利用卢浮宫这一建筑物进行文化隐喻。影片将卢浮宫描绘为雄伟壮丽、空间宽阔并具有极强容纳性的艺术宫殿。在导演眼中,卢浮宫不但是艺术博物馆,更是开放宏大的,蕴含人类精神文明的王国,通过对卢浮宫的描绘宣扬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姿态。影片中,虽然卢浮宫允许游客参观,但是如果藏品被盗时,卢浮宫的防盗系统会马上启动,影片通过对卢浮宫的细致描写隐喻地表述出历史虽然允许瞻仰但是不允许篡改,任何人或社会都无法改变历史事实。除此之外,在卢浮宫中不仅收藏了众多艺术精品,如达·芬奇经典画作等,同时影片还通过老馆长索尼艾二十余年的收藏,让女神艺术片成为卢浮宫最具代表性的收藏品。导演朗·霍华德用这些艺术片隐喻虽然女性在当代社会处于劣势,但是这些艺术品作为人类思想史和宗教史重要证据,证明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女性值得现代社会予以尊重,同时应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样,在影片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也具有极强的文化隐喻功能,虽然在影片中它曾被警察法希描述为巴黎脸上的伤疤,但是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却将影片的故事主题完美地表述出来。影片中玛利亚石像美丽安详,仰卧在金字塔的下方和圣杯合二为一。导演利用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一方面隐喻宗教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根基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卢浮宫金字塔这一象征现代文明的符号和象征古代宗教文明的圣杯结合在一起,让两种文化交际碰撞,抽象地表述出导演对于新旧文化之间衔接、过渡和转换的反思,呼唤现代社会对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同时也呼唤平衡与和谐时代的道路。这种对文明和理性的呼唤与故事阴郁、恐怖的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理冲击,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及形成对故事救赎主题的思考。

另外,影片中还采用圣婚仪式这一独特的场景来隐喻现代文明对原始文化的偏见。影片从一开始就为故事发展设定了悬念,也就是女主人公索菲和祖父索尼艾之间的矛盾和疏离。后来,随着索菲回忆情节在影片中的不断出现,导演用倒叙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解答了观众的疑问和好奇。相依为命的祖孙二人之所以渐行渐远,是因为女主人公索菲无意间目睹了一种神秘的仪式,也就是圣婚。导演用圣婚仪式隐喻着老馆长一代人对纯理性精神世界的追求,让他们在当代危机社会中用原始文明和文化元素来治愈现代社会的顽疾和精神疾病。然而女主人公索菲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新人类文明的代表,对这种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和厌恶,导演以两代人对圣婚的态度隐喻西方社会的传统文化情愫,同时也用索菲和祖父的矛盾隐喻新社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偏见和排斥。最终,在男主人公兰登的解释下,索菲接受了圣婚这一原始文化现象,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导演希望社会能接受传统或原始文明,将其作为治疗现代社会顽疾的工具,消除文化障碍,最终实现文化的融合发展。

三、结 语

总之,电影《达·芬奇密码》虽然是一部悬疑影片,但是在叙事上却没有落入俗套,而是采用了极具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叙事模式,实现了对原著小说的颠覆性创造。同时影片还将宗教、艺术等极具象征意味的符号贯穿在故事情节中,不仅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而且还让观众感受着电影的多元文化思想,感受电影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圣杯兰登索菲
好心眼儿巨人
好心眼儿巨人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索菲的抹茶蛋糕
论科马克·麦卡锡《路》的“寻找圣杯”书写
到中国寻找生命“圣杯”,那个英国男孩得救了
“杀手”也有名字
索菲的选择
论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生态人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