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发展现状以及振兴思考

2017-11-16 00:42李然然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评剧剧种戏剧

李然然

(河北省唐山市评剧团 河北 唐山 063000)

评剧发展现状以及振兴思考

李然然

(河北省唐山市评剧团 河北 唐山 063000)

评剧,作为中国戏剧的第二大剧种,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也曾出现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随着时代发展,新兴媒体和艺术占据主流,戏剧已经成为经典的古典文化,受众面也比较小,一系列问题导致评剧逐渐萎靡,失去往日风采。但作为我国优秀的剧种,评剧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面对现实,改革创新,振兴评剧是我辈必须努力奋斗的事情。

评剧;艺术;现状;问题;思路

评剧作为北方的主要剧种之一,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广为流传,曾经一度繁荣至极,很多优秀剧种也不断涌现。如小白玉霜表演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的《小二黑结婚》《刘巧儿》至今还是评剧的经典曲目。随着时代发展,新兴媒体和艺术占据主流,戏剧已经成为经典的古典文化,受众面也比较小,一系列问题导致评剧逐渐萎靡,失去往日风采。

一、新时期评剧艺术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全球文化产品的传播,观众的选择面也多了,不是以前单纯的收音机和电视媒体为主流。年轻人对新兴事物更感兴趣,戏剧节奏缓慢,新作品少,逐渐失去年轻的群体基础,剩下的都是老年群体,随着这批粉丝的逐渐消失,评剧就更加举步维艰。还有就是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艺术院校招生比例低,很多年轻人或者学生宁愿学表演,学音乐、美术,很少选择学评剧。综艺媒体也很少组织评剧为主体的节目,真人秀、脱口秀等火爆网络综艺节目大多是歌星、影星和网络红人,对于评剧宣传很少。

二、新时期振兴评剧艺术的几点思考

(一)创作新时期的好剧本。好的剧本才能吸引人,才能有好票房。《刘巧儿》等优秀剧目就是结合时代特色,针砭时弊,受众面广,容易流传。加上评剧朗朗上口,百姓会很喜爱。随着时代变迁,符合时代特色的剧本极少出现,老剧本需要传承,新作品也需要诞生。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笔耕不辍,深入生活,被誉为“评剧祖师爷”,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为评剧移植、改编、创作了121个剧本,这大概是“剧本是一剧之本”的原因。现代评剧人需要唱者,更需要作者,唱作人更需要。

(二)时代呼唤新时期的新流派。戏曲是以演员为中心的,名角更是票房保证。演员的表演魅力是戏剧表现力的基础,不同的演员都有自己的特色,久而久之,被观众认可就可以成为一个流派,就会拥有自己的粉丝和模仿者,追随者越多,就会越繁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流派别,刘翠霞、白玉霜等都是家喻户晓的评剧大师。时代呼唤百花齐放,戏剧作为市场决定票房的剧种,也是需要百家争鸣,而不是仅仅传承经典和模仿大师,也需要适应时代新流派的大师出现。

(三)时代要求各院团有自己的定位。评剧艺术是需要有个性存在的,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有自己的风格,就会有自己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北方各地都有评剧团,每年都有大量的演出。提到评剧院,观众就会想到《包公三勘蝴天津蝶梦》等,唐山评剧院的《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更是家喻户晓。如果每个院团都能依据自己的地域特点、人民习俗、情趣爱好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风格,必定会培养出自己众多“懂得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大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剧园地就会花更美、形更美、色更艳、味更浓、枝更壮,评剧艺术必将迎来又一个鼎盛时期。

(四)评剧教育进校园和社区。年轻人是评剧的将来,老的票友终归老去,没有新人的传承,就没有评剧的明天。目前,学生一族对于新生事物比较敏感,对于经典文化涉猎有限。这就需要教育的力量,通过教育的普及,让学生感受评剧的审美,感受评剧优美的唱腔、独特的舞台表现,包括服饰、化妆、戏剧语言等魅力。中小学可以开展评剧欣赏课开始,到专业艺术班的培训,逐步让评剧走进校园,走入学生身边,走进他们的内心。让学生主动地喜欢评剧,参与到评剧的表演和创作中来。

社区也是评剧传播的主要阵地,让百姓近距离欣赏评剧也是传播评剧的渠道之一。剧场不是随时能表演,也不是每一个百姓都有机会去看的。将评剧带进社区,定期举行专家表演和讲解、票友联谊等活动,能够扩大评剧的影响力。让评剧贴近生活,让其与市民零距离接触,让社区中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都能对评剧有所欣赏,从而喜爱评剧。

随着时代变迁,很多戏剧品种都面临失传的危险,包括其他文明古国的古代戏剧也是一样。怎样让这些曾经的经典重现,在网络时代,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扩大评剧的影响力,培训新的人才,创作新的符合人们新时期要求的剧本,将评剧的魅力重新焕发,激发更多人对评剧艺术的热爱,从而让评剧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1]于琦.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董虹.城市、戏曲与性别:近代京津地区女伶群体研究(1900-1937)[D].南开大学,2012.

[3]段宝林.中国民间文艺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崔琳.从经典评剧《杨三姐告状》看观众的审美诉求[J].四川戏剧,2009(4).

J825

A

1007-0125(2017)09-0029-01

猜你喜欢
评剧剧种戏剧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有趣的戏剧课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