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传统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更新

2017-11-15 01:06高菁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更新可持续

高菁

摘要:山地传统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空间风貌和文态环境,既是山地城市記忆的片段,也是山地城市文化的浓缩。他们包含着传统历史文脉、社会生活、独特建筑风貌等众多复杂的要素,在彰显街区魅力的同时也决定了其更新与保护工作的复杂性。本文以渝中半岛马鞍山历史街区为例,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寻找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同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兼顾平衡各方要求,从而在确保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激发街区更新内在动力机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山地传统历史街区;更新;可持续;马鞍山历史街区

0.引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发展与之相应的是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城市更新将成为新时期的核心内容。旧城改造是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焦点问题,大面积的拆迁与重建是常见的处理方式。但是,山地传统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空间风貌和文态环境,既是山地城市记忆的片段,也是山地城市文化的浓缩。虽然已经不再适应今日的需求,但它们往往保留了更多的朴素的记忆,是城市老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所在,城市更新应该将其作为重点地带。

山地传统历史街区更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相互牵制的系统性工作。如果不能兼顾各方要求,寻找相对较优的综合解决方案,更新往往很难持续进行下去或者走向了畸形发展。如何在不破坏街区文态环境的前提下复兴街区经济活力,在不损害街区居民利益的需求下推动更新有效开展。本文提出综合文化、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性,实现传统历史街区更新的整体持续发展。

1.山地传统历史街区面临的现状问题

在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和传统历史演变造就中,山地传统历史街区空间形成了独特的“地势刚险、重屋累居”的空间风貌,从而极富个性与特色。然而西部大开发给西部经济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地价的急剧上涨, 而传统历史街区往往位于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城市中心地段, 这使得对街区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抵触, 简单粗暴的“拆除式更新”破坏了原有街区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使以传统历史街区为代表的城市特色消失殆尽,环境脉络陡然终止,传统历史记忆悄然逝去。

1.1特征风貌的丧失

一方面,城市开发由水平扩张向立体发展, 城市高层建筑比比皆是, 城市中心地段也自然成为发展高层建筑的地方, 严重破坏了原有街区空间的格局及天际轮廓线。另一方面,保护意识的单薄是造成街区空间风貌丧失的重要原因。

1.2物质要素的老化以及空间环境的恶化

气候是造成街巷空间物质要素老化的主要因素,山地气候炎热,降雨频繁,湿度大,昼夜温差大,为加强通风、防潮、减少虫蛇对人的危害以及适应山地自然环境,建筑多以石、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石材易被风化,木、竹等材料使用时间不长,容易老化,在加之维修费用的缺乏,这些物质要素无可避免的发生着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老化。

2.山地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2.1文化的延续

传统历史街区“文化的延续”中的“文化”是广义文化的概念,既包括有形文化,也包括无形文化,其中有形文化主要是指传统历史街区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受街区所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广义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建筑艺术、建筑形态、空间形态等物质形态的产物,并且强烈地体现为传统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无形文化主要是指街区居民的价值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等所构成的人文环境,是传统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的体现。

2.1.1人文环境的保护

人文环境是传统历史文化信息在人的活动上的体现,具体的来说是街区居民活动受传统历史价值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民俗民风,如衣、食、住、行、交往方式、婚娶丧葬礼仪以及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等。人文环境是传统历史街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既能保证街区生活的生机与稳定,同时亦向外彰显街区的生活魅力。

2.1.2风貌特色的保护

传统历史街区一般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其风貌特色是地域文化与自然条件相结合的产物,这些区域被认为是构成城市传统历史风貌特色的重要元素。

资料来源:重庆历史风貌区的文化内涵、类型及其评价

2.2经济的可持续

实际上,传统历史街区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历史街区本体的复杂性使它在更新中涉及到很多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

传统历史街区更新的经济可持续关注更新过程的始终以及后续发展中所涉及的经济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为街区的更新探索合理的经济保障途径,使更新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其二是探寻传统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经济活动中所能担当的积极角色,即在不破坏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条件下,发挥街区文化资产的经济效应。

2.2.1更新的经济保障途径

传统历史街区在确定为更新对象后,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筹集资金使得项目能顺利的运作下去,取得预期的效果。传统历史街区自身各要素的特点以及保护更新目标的限定使得更新资金问题成为项目最大的问题。

根据以往传统历史街区更新实践经验,首先要确定多元保护主体,一方面可以筹集更多的历史保护资金,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的历史保护意识。

2.2.2文化资产的经济效应

在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活动中遇到两个主要的问题其一,传统历史街区具有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信息,蕴藏在其间的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产,但与此同时,传统历史街区由于长期的衰败使其缺乏经济活力,不具备主动更新的内在条件,大部分更新资金都不得不依赖外部另一方面,传统历史街区所段的“高地价”与保护所要求的“低容积率”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利益至上的原则使得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难以保持正确的方向。因此充分挖掘传统历史街区的文化资产优势,增强街区经济活力,提高街区对保护更新资金的支付能力,加强人们对传统历史街区外部经济性的认识,从经济的角度提高人们保护传统历史街区的意识,对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endprint

3.重庆马鞍山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

3.1更新背景

渝中区位于重庆市两江交汇处,是重庆历史文化和金融商贸中心,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历史遗存。渝中半岛范围内由重庆市公房管理处管理的公房约430 幢,其性质不一类型各异,其中不乏大量的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和有特色的民居。然而大量的危旧公房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居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公共设施极度匮乏等问题,亟需整治。2005 年年初由重庆市公房管理处与重庆市规划局渝中区分局联合成立了课题小组,对如何改造危旧公房乃至旧城更新进行研究和探索。课题组在实地调查了首批60 栋危旧公房的房屋质量、居住现状并逐一落实了规划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其中24 幢危旧公房(三片三点)为一阶段整治改造内容,并做了深入的综合整治方案。“渝中半岛‘马鞍山片区综合整治概念规划”项目即在此时展开。

3.2街区现状概况

马鞍山历史街区紧临人民大礼堂,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属于典型的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极限高差约35米。街巷年代悠久,保持了山城传统历史巷道坡道空间,尺度宜人。整体风貌保存较完整,历史遗存丰富,街区内保留有沈钧儒故居(市级文保单位)一处、古木大树40 余株。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居住建筑密度高,缺乏公建用地和供居民活动的公共绿地。违章搭建现象严重。

2.对文物单位和历史性建筑保护不力,破损较严重。

3.3更新保护措施

从景观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建筑单体整治及资金来源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整体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1 景观环境整治与功能结构调整

结合山地地形和步道系统,保留了原有的台地布局形式,并根据不同高程整理出三层台地。在山顶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主题公园,居于山顶核心位置,作为观赏大礼堂建筑群的最佳观景点。以步道台阶做脉络有机结合文物故居、主题公园、广场院落等节点,使景观序列更生动有趣,颇多变化。在街区内部,运用城市设计的多种手段,从用地结构的调整、视线通廊的保护、景观节点的保护、景观要素的规定和公共空间的形成等方面着手历史街区景观环境的控制,保留原有大树古木,增加绿地和开放空间,改善环境水平。

2 建筑单体的整改和保护

从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环境协调性、建筑原创性、建筑现状质量、建筑构造水平、建筑功能和形式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入手对马鞍山片区整治规划中保留和新建的建筑单体分四种类型进行整治或重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整改措施:结构更新类、拆除新建类、原拆原建类和立面整治类。

4.结语

山地传统历史街区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工程技术等方方面面。尽管一个更新项目很难保证各个方面的最优化,马鞍山历史街区作为一个综合考虑各方效益的山地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案例,基本保证了文态、经济和社会的共荣,奠定了街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对山地传统历史街区可持续性更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易.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4]周岚.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李和平.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博士学位論文.重庆大学.2004

[7]黄耀志.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国外城市规划.1997.1

[8]马武定.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城市规划汇刊.2000.2

[9]郭璇,李和平,邓琳.重庆历史风貌区的文化内涵、类型及其评价.新建筑.2007.5

[10]李和平,严爱琼.论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特色与保护——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城市规划.2000.8

[11]杨宇振,李必瑜.传统街区改造中的“渐进更新“策略与低成本建造技术.建筑学报.2006.7

[12]王华等.西部城市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9endprint

猜你喜欢
更新可持续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燃烧驱动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喷管发展
房地产业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意义和作用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