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视角下赵彦春《三字经》英译本特色研究

2017-11-15 21:41张文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三美英译本三字经

张文

摘要:作为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作为传统的中华文学蒙学经典,译界大师给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本文尝试从许渊冲先生“三美”论的视角,分析研究赵彦春《三字经》英译本特色,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助力。

关键词:“三美”论 ;《三字经》;中文本;英译本

一、引言

自从“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飞速发展,但是怎么样让传统文化“走出去”,重塑中國文化形象,传播中国声音,以及做好典籍的英译是学界一直探讨的重要话题。中华典籍,浩如烟海,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运用好英语这种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三字经》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此经典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文字简练、三字成韵、朗朗上口,它是中国最早的少儿启蒙教材,浅显易懂,内容涵盖了中国最典型的道德,历史,社会学等很多方面,语言生动,言简意赅。

二、“三美”论

就中国古典诗词翻译而言,许渊冲是格律诗体派的阳春白雪。许渊冲认为,翻译作品应当如同原作一样,能够触动读者的心,体现诗词的意美;翻译作品同样应该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音美;翻译作品应该与原作保持相同的格式,比如句子的长度或诗句的对偶,再现诗歌的形式美。这就是许渊冲对文学翻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就是“美化之艺术”,即三美、三化、三之的艺术。“化”字取自钱钟书的“化境”说,“之”字取自孔子的“知之”(理解)、“好之”(喜欢)、“乐之”(愉快)(许渊冲,2005 :44)。朱光潜曾说过,翻译作品中音乐特色很大程度上被用来弥补诗歌中句子简练的不足。(朱光潜,1981:33)这句话成为许渊冲“三美”理论的基础之一。

1 音美、形美

中国古诗词追求使用平仄、叠词、拟声词的和谐,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英语中虽然没有平仄之分,但是有抑扬格和抑抑扬格等等;英语中同样有叠词和拟声词,还有许多修辞手法丰富诗词的语音,因而可以用英语的表现力来传递中国诗词的魅力。

例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Whats a father?

A good teacher.

Whats a teacher?

A strict preacher.

《三字经》这四句,可以看到,“过”与“惰”是押韵的,读起来很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赵译本,同样译成四句而且是完全押韵的,完全符合英语的美感,而且赵译本分成了英语诗歌的四行,在形式上和中文本完全一致。

例如: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The Period began with

The Spring and Autumn Epoch

And ended with that of Warring States.

Next, the Five Chieftains domineered,

And the Seven Martial States came to front.

(翟理斯)

Spring'n Fall began.

Warring States then.

Five Lords strived!

Seven Powers thrived.

(赵彦春)

(李晶、刘吴博、张维途2014:126)

The East Zhou began with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ended with the Warring States.

Five dukes ruled in the former period,

And seven powers dominated in the latter.

(孟凡君)

这个部分,主要是讲述中国历史,讲述其历朝更迭,语言概括简练,易懂易记。比较这三个译本,我们很容易发现,翟理斯的译文,没有讲好中国的历史故事,“始春秋”就是“春秋始”,那么它里面的period表达模糊,完全多余。"春秋时期"翻译为"Spring and Autumn Epoch"。查词典可以发现,“Epoch”为"a period of time in history, esp. one during which important facts or changes happen时代;纪元时期"。关于历史时期的表达法,一般比较固定,这样翻译应该具有随意性。孟凡君翻译为“The East Zhou began with the Spring and Autumn”,完全符合汉语文本,但比较拖沓,不太符合诗歌翻译的特点。赵译完全符合《三字经》的完美表达,他把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一般采用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巧妙地处理为Spring'n Fall,秋天在美式英语中就是fall, 中间用and的缩略形式,省去了多余的音节,完全符合英语诗歌的特点,这简直是神来之笔,不仅照顾到了音美,而且完美地表达出了形美。从音美和形美上衡量,赵译本无疑乃上乘之作。

2 意美

首先从书名的翻译来说,很多大家把它译为Three Character Classic, 或Trimetric Classic,赵彦春译为 The Three Word Primer。众所周知,中华经典浩如烟海,《三字经》的主要功能是启蒙读本,所以译为classic, 是直译,不可取,赵译是最贴切是,意义表达准确,符合意美。

再如: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Dough, as height/Managed so right/His five sons/Became famous ones.

这一段里面的“as height”巧妙地传达出了原文的基本信息,还在脚注里详细说明,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文本的意美。

三、结语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翻译,能要最大限度地表达出音美、形美和意美,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赵彦春教授的《三字经》英译本,能动态地翻译、创新地转化,迄今为止无疑是执牛耳者。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徐晓晴. 基于“三美”论的《三字经》三译本评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2):25-2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美英译本三字经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道德经》译本及其序言初探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朗朗韵味话经典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