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2017-11-15 17:02王建东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展示操作探索

王建东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从问题情境、动手操作、课堂展示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情境;操作;展示;应用;探索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重问题情境----亲近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教《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从网上搜寻到许多精彩、漂亮的图案并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有卡通、建筑、商标、道路、风景名胜;器材、球类、服装、家庭用品;还有几何体、优美曲线等,琳琅满目,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给点燃了起来。也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设计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还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也可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动手操作---体验数学。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就像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于几分之一的概念并不能准确的掌握。而在教学中组织活动: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一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具体步骤:一是请同学们拿出刚才用过的正方形彩纸折一折;二是然后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折的;三是并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四是听到老师的三声掌声,活动停止。在学生折叠正方形紙或者在把正方形分成几等分的时候、在给等分份涂色的时候,让学生在折叠和等分的时候把几分之一的概念理解透彻。这样一来,学生不难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并能够准确的掌握新知识,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3.重课堂展示---领悟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首先,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接着,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学生更能找到自信。其次,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讲台前展示,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最后,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4.重生活实际---应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一是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二是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三是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四是交流。在实际进行的分类中,有的学生为某种物品设计的分类方法非常出色。“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以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展示操作探索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