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丽
【摘要】目的 总结舒肝消癥汤灌肠合针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为妇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中医妇科收治治疗的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并进行实验对照分组。对照组24例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24例患者接受舒肝消癥汤灌肠合针刺治疗。对比实验对象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痛经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组间痛经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痛经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舒肝消癥汤灌肠合针刺治疗在改善痛经积分、临床总疗效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情况;舒肝消癥汤灌肠;针刺;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0..02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育龄女性常见性病症之一,二胎政策开放的当下,此类患者有递增表现[1]。中医角度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属于“血瘀证”范畴。有资料指出,舒肝消癥汤灌肠、针刺治疗配合治疗此病症更具优势[2]。基于此,本文选择4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治疗,总结中医治疗效果和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入院时间2015~2017年,总计48例。患者年龄在25~48岁之间,年龄均值(33.50±2.50)岁;病程在6个月~12年之间,病程均值(6.50±2.50)年。在患者知晓且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分为两组,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经期后每天口服1次,每次10 mg,用药12周。
实验组:舒肝消癥汤灌肠、针刺治疗。方剂组成:延胡索10 g,赤芍12 g,柴胡、益母草、乳香、没药各15 g,当归、香附各20 g。1剂/d,加1000 mL水浸泡(时间为
2 h),首次煎30 min取100 mL,二煎加入1000 mL水,煎30 min取100 mL,首煎、二煎取汁兑匀。选择患者疼痛明显一侧为主侧卧,凡士林润滑肛门,借助灌肠导管插入肛门(深度约15 cm),药液缓慢流入约10min注射完毕。经期稳定患者于月经前1周进行灌肠,不稳定患者于月经后1周进行灌肠,治疗12周。针刺选择子宫穴、双侧三阴交等,做好消毒工作,选择30号1.5寸针灸针刺入穴1.5寸,并出现局部的酸胀感,接入电针电针刺激,时间为30 min。
1.3 效果评价[3]
治愈:患者腹痛以及其他症状均消失,痛经积分为0。
有效:患者腹痛等相关症状减轻,积分降低50%以上。
无效:上述指标标准均未实现。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痛经积分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50%,经统计学计算,x2=7.8545,P=0.005。见表1。
2.2 组间治疗期间痛经积分变化对比
两组实验对象治疗期间痛经评分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治疗后实验组痛经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癥瘕积聚”范畴。现阶段中医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多为情志不畅、感受寒邪等。在上述病因作用下形成血瘀,造成经血积滞,血液不通引起疼痛,因而临床用采用活血化瘀、消瘀散结以及化瘀止痛的治疗方法。
舒肝消癥汤灌肠最大的价值就是抑制异位内膜生长,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子宫内膜异位症状以盆腔为主,舒肝消癥汤灌肠法可以确保药液直入肠道,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见效,另外方剂中的益母草、当归、赤芍、白芍等有活血、补血、止痛等效果,并抑制子宫收缩、子宫平滑肌。
本文选择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结果显示:组间痛经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对比,舒肝消癥汤灌肠配合针刺治疗的实验组均明显优于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舒肝消癥汤灌肠配合针刺可以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痛经、改善患者痛经积分、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谷兰玲.舒肝消癥汤灌肠合针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2):35.
[2] 武聚星,钱晓平,龙艳芬,等.舒肝消癥湯灌肠合针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947-1948.
[3] 杨富明.舒肝消癥汤灌肠配合针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2):154.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