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言本色,提升语言素养

2017-11-15 19:10苏锦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精髓文章思维

苏锦华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还普遍存在“假语文”“泛语文”的现象,与教科书上所描述的“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相差无几。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做到让语文回归本位,真正做到“守住语文的一亩三分地”,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教材上文本语言奥秘、挖掘语言精髓、感受语言内涵及拓展语言点来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素质。

一、思起于疑,感悟语言奥秘之处

质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利器之一,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考量。阅读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质疑以及对话的过程中,抓住文章的重点,真正走进课文中来获取文章所述情感以及意义的关键。

例如,在讲解《烟台的海》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后,提问:“你们阅读这篇文章后认为作者是根据什么记叙顺利来进行撰写的呢?”学生阅读后会回答:“文章是根据一年四季来进行描述的。”教师顺着学生回答继续往下问:“文章中的顺序有问题吗?”学生很快找出:“文章描写的顺序没有按照春夏秋冬来进行描述,作者第一个写的是冬天。”此时,教师应当适当鼓励学生,并立即制造问题悬疑来巧妙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作者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的原因是为什么?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本章节《烟台的海》的学习来解答疑惑。”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并对文章进行质疑,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活跃其固有思维,引导其真正感受语言的奥秘之处。

二、巧妙引领,挖掘语言精髓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有所感知的能力。良好的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文时关键所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巧妙引领学生通过调动其身体所有感官来反复咀嚼、揣摩体会文章中语言精彩的章节段落,挖掘语言精髓之处。

例如,在进行《三打白骨精》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选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来进行巧妙提问,教师问:“唐僧作为一介凡人,他不识妖怪也并不意外。但是你们能通过文章中的蛛丝马迹来判断村姑是妖怪吗?”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文章段落后,答:“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闪字说明老人行走速度很快,不符合八十岁老人的行走速度。”教师适当鼓励学生:“回答的很好,这是其中一点,还有吗?”学生回答:“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险恶的山势有农户居住不合常理。”教师此时可适当拓展:“原著描述这里是虎狼成群,应当没人居住,也是判断村姑为妖怪的一大依据。”

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能有效帮助其理解领悟文本语言中的精髓,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有很好的提高作用。

三、天马行空,感受语言内涵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来真正感悟简练语言中所蕴含的内涵。

例如,在进行《二泉映月》这一章节教学时,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教师可结合媒体播放来营造氛围,并设立相应的语言板块进行训练。教师问:“同学们,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一年四季里的阿炳是如何卖艺度日。”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投影提示:雪花飘飘的冬天……;炎阳似火的夏天……;等等。

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对语言进行深究探索,拓展其思维范围来提高对文章含义的解读能力。

四、换位思考,延伸语言点拓展

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容易导致学生过于盲目的崇拜文章。所以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部分词语、片段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思维创新和重新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早》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中描写梅花的片斷,问:“文章中细致的描绘了梅花,包括其香味到形态,但文章主题重在写鲁迅先生,那么文章是不是偏离主题了呢?”此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将梅花所蕴含的高尚品格与鲁迅先生一生的英勇事迹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对鲁迅先生奉献一生的精神有新的感悟。

通过紧扣语言本色来衍生出更多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曲塘镇双楼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髓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用国学精髓为企业家“洗心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