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供应链金融比较研究

2017-11-15 15:47赵惠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大数据

摘要: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帮助链内成员盘活流动资产,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有四种模式:商业银行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主导模式、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和电商平台模式。文章主要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目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情况和创业机会分析,提出未来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商业模式;大数据

一、 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以缓解钱荒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很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于是一大批的金融创新产品应运而生。供应链金融的兴起,一方面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身处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经营成本相对较高的业务痛点,需要切实有效的银行信贷资金介入模式。另一方面能有效解决传统供应链中的产融分离以及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作为产业链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库存、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因素的配合,能帮助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点问题,同时借助自身的资信,帮助上下游企业实现信用增加。

1.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参与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1980s后期物流业蓬勃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产业随之兴起。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开路先锋,其1999年首先试推“存货融资业务”(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2005年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总司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大量企业很快从这项战略合作中得到融资便利。2006年深發展又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2007年我国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闻风而动,纷纷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供应链金融业逆势而上,供应链金融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了中小企业的青睐。

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1)供应链金融1.0,“1+N”模式。银行围绕核心企业,对上下游的企业进行资金流和物流的管理,将各个企业和单个部分的不可控的风险转化为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可控的风险。主要强调以核心企业“1”批量开发其上下游企业“N”,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

缺点:由于我国各个部门,比如企业、银行和物流等部门对技术的要求水平是不一致的,运用水平也不一致,因此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会导致不够通畅,物流、资金流和商留难以对接,各个部门的信息在各自的部门空转,导致各自独立发展的技术孤岛。

(2)供应链金融2.0,初步实现“四流合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链金融的各个参与方衔接起来,其中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银行等资金提供方、物流服务商等,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的归集与整合,为进一步提供适应于供应链的征信、融资、结算、理财等风险管理手段与融资金融服务打下基础。

缺点:大型核心企业凭借资金优势基本完成了企业ERP系统建设,然而作为主要“融资困难户”的大量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独立建设供应商管理平台的成本。

(3)供应链金融3.0,构建智慧供应链金融生态。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创建金融生态系,通过各个平台智慧的衔接,使得金融能真正服务于整个智慧供应链的各类主体。

二、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对比分析

1. 产业链对比分析。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一种模式,此种模式具有很多缺陷,本文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核心企业不能掌握完整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情况;第二,一般处理的是大额的、长期的资金需求情况;第三,成本较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互联网金融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交易信息电子化不足导致信用评估缺失的问题,其本质是填补信息盲区,补全信贷缺失环节,将服务覆盖更多的中小企业。前者不是对后者的颠覆,而是拓展。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提供资金方面:可以提供高频、小额、短期的资金需求;第二,能及时的掌握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情况;第三,信息更加的透明,实现业务的在线化和交易的可视化;第四,可以实现应收账款从发生到完成各个环节的自动化。

2. 商业模式对比分析。供应链链金融主要有四种商业模式:商业银行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主导模式、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和电商平台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我们认为是属于传统型的供应链金融,第四种模式是属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代表模式。但这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下面就分别对这四种模式进行分析。

(1)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商业银行主导模式是以中小企业的真实贸易为抵押,商业银行以开放中小企业客户和拓展金融服务业务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银行在核心企业的配合下,承担项目审核方和放款者,并提供财务咨询、结算、财务顾问等其他金融服务。核心企业则配合银行,以自身良好的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这一模式有三个特点:第一,商业银行主导设计服务方案并提供资金,融资条件更加标准化。第二,商业银行负责建设信息平台。第三,商业银行与客户企业在问题协商中处于大致平等地位。

商业银行主导模式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双向选择,小企业地位公平;第二,商业银行拥有全球化网点、强大的信息平台和以及充足的应链金融人才;第三,商业银行由于长期从事贷款业务,具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强。

这一模式同时也具有以下四个缺点:第一,不能实时精准把握抵押物状态;第二,数据获取比较被动,缺乏有效的数据信息平台,信息处理能力较差;第三,商业银行缺少供应链所处行业的经验,不利于把控行业风险;第四,银行相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准入门槛依然较高。endprint

(2)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为了促进销量,拓宽市场规模,向上下游提供融资租赁等融资服务,以增加销量和金融服务收入的模式。核心企业利用其所掌握的上下游物流和资金流信息,以及长期的商业活动所掌握的上下游企业经营状况信息,通过下设的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向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相关服务。而银行则对接核心企业,为其提供资金和其他金融服务。

这一模式有三个特点:第一,核心企业或者多个企业协商设计融资方案并确定融资条件;第二,核心企业综合管理运作能力强,自身优势地位明显,信用良好;第三,核心企业通过下设 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资金来源除了自身资金,还包括从银行、p2p等金融机构获得的相应资金。

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有以下四个优点:第一,参与方较少,协商成本低;第二,核心企业熟悉行业模式和特点,信息优势明显,把握行业风险能力较强;第三,核心企业通过有效的财务运作,使其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融资优势,获得贷款的门槛相对较低;第四,核心企业拥有成熟的销售管理系统,方便搭建信息平台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

这一模式也有以下四个缺点:第一,缺乏足够的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人才;第二,缺乏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第三,资金来源较缺乏;第四,目前我国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阻碍了核心企业主导模式的发展。

(3)物流企业主导模式。这一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精确控制抵押物的基础上作为出资人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获得物流服务收入与金融服务收益。这一模式中,物流企业通过下设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 赁公司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展开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而商业银行则对接物流企业,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支持。

该模式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物流企业设计融资方案并提供资金,扮演金融机构的角色,要求规模庞大、网络广泛、财务运作能力强的物流企业才能承担;第二,物流企业是方案实施过程中融资抵押物的实际控制者;第三,物流企业是信息渠道建立者和信息掌握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于物流公司具有专业的货物存储管理、丰富的买卖双方的交易信息,在存货抵押为主要形势的供应链金融中具有优势,能精准实时把握抵押物状态,了解客户经营状况。

该模式的缺点包括:第一,对物流业和物流企业的资信实力的要求较高;第二,我国在运输和仓储的规范方面缺乏标准,流通中的物权很难得到相应保证;第三,资金来源较缺乏。

(4)电商平台模式。该模式是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采用 N+1+N模式,即一个平台对应若干个供应商和商户。电商凭借在商品流、信息流方面的优势,帮助供应商解决资金融通问题,即扮演担保角色或者通过自有资金借贷。

该模式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拥有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物流、现金流等相关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客户筛选成本;二是简化流程迅速,使得供应链开展地更加顺利、便捷有效。 然而这个模式也有两个缺点:一是在资金方面相比银行处于弱势;二是缺乏信用风险控制方面的人才和经验。

(5)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优势。相比较于前三种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随时监测交易的数据。利用大数据信用评价技术随时监测在供应链交易系统中的的数据明细,能够实时的跟踪和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实时的进行风险预警,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相比降低了企业违约的风险;第二,提高了资金运用的效率。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中,数据的收集和信用的评定的主观性比较强,这样就会扭曲资金的配置效率,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的提取企业的交易信息,并通过云计算技术分析信用风险,整个的过程全部是自动化完成,降低了人的主观性因素,提高了资金运用的效率;第三,降低了对财务报表的依赖性。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采用企业留存在供應链IT系统的数据进行识别和分析,这些数据能够较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运营情况,相比较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这些数据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融资情况分析

2016年供应链金融领域共发生融资21例,融资额约8.37亿元,其中3家企业在2016年获得两次以上融资。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天使轮(及Pre A、种子)融资8例,A轮(及A+轮)融资8例,B轮(及B+轮)融资5例。与2015年相比,虽然总融资额下降,但是获得融资的企业增多,获得天使轮融资的企业明显增多。

从企业的融资金额来看,一千万元以下1例,数千万13例,数亿元6例,没有数十亿元的融资。与2015年相比, 融资热度不断增加,上述21家企业都在2016年实现了融资。

从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供应链金融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和广东这些一线城市。除此之外安徽、重庆和浙江也有少部分分布。原因有三点;(1)互联网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信息资源尤为重要,显然一线城市的基础设施配置更符合其要求;(2)一线城市有更多的人才,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有自信,有足够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必然优先选择一线城市;(3)一线城市给互联网企业很多优惠的政策环境。

从融资月份来看,主要集中在3月份和11月份,5月份和12月份没有融资行为的发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有下几点:(1)2016年11月份政策环境,央行的货币流动性比较大,据计算,11月货币乘数为5.24,连续三个月回升,位于历史较高水平;(2)选取的部分企业涉及农业,3月份开春后,农业的需求资金非常的大,所以此时需要融资;(3)由于3月份、4月份有了较大规模的融资,所以5、6月份相对融资的企业较少。

四、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业机会分析

精心选择切入点,可使用“点、线、面”的方法去分析和选择。如果用“面”来代表互联网行业的大伽、BAT巨头,用“线”来代表行业中已比较成熟有名的企业,那么“点”就是你要创新创业的“切入口”。endprint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创业机会有三个:一是看好已打通融资渠道、拥有物流平台且在细分行业内占据先发优势的核心企业;二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速放缓,有强烈的依靠供应链金融业务转型的企业,且新业务将可能极大的改善公司业绩;三是掌握资金流的p2p公司、掌握信息流的电商平台和ERP平台是未来参与供应链金融的重点。

从组织形式上看,未来的创业机会有三种。第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做供应链金融;第二种是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和物流公司的互联网化;第三种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

五、 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将近15万亿,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潜力巨大。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分为以下五点:

(1)“传统核心企业+P2P网贷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传统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会更多地出现在由传统核心企业主导建立的p2p网贷平台,成为传统实体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2)“SaaS+B2B电商+供应链金融”三位一体,将可能产生B2B服务领域内的BAT。企业级SaaS服务将是B2B电商的流量入口,两者合一能够推动行业信息化,解决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等问题。然而,SaaS服务越来越倾向于免费,B2B交易的利润空间有限,盈利的重心落在流量增值服务的头上,即供应链金融变现SaaS和B2B服务,通过利息收入获得高额利润。总之,将B2B嵌入SaaS流程,再加上整个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一个壁垒非常高的B2B服务解决方案。

(3)服务主体继续多元化,参与主体必将扩大化,生态圈建设是重点。银行作为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地位将被打破。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浪潮里,更多的企业将利用自身信息平台的优势,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逐渐开始提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产品与服务。不仅如此,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范围极大扩展,不仅是供应链各环节都形成了复杂的群落,而且供应链的参与方从直接利益相关方延伸到各种间接利益相关方,如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较大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都将努力构建整个业务体系的闭环、实现从交易—物流—资金—支付—咨询等服务的整体业务生态圈,这样可以不断发展上下游客户的同时,又能够保持客户的黏性不会降低。

(4)垂直领域内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将会更多地出现。一方面,更多的垂直领域内的核心企业将与金融机构合作,从事供应链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为了控制风险和 成本,更愿意专注于某一个行业、深耕该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积累足够多的供应链数据。目前在市场空间较广、应收账款金额较多、产成品存货金额较大的行业,如计算机、钢铁、医药和建筑等行业出现垂直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可能性较大。

(5)FinTech概念将在供应链金融中广泛应用,供应链金融信用状况完成在线数据化。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供应链金融服务商都会努力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性地发展业务,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FinTech概念和实践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内将得到普及和强化。供应链金融的客户信用体系的建立将更多地依靠上述新兴技术,更多地通过在线的方式完成,以获得在线数据,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和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以及整个供应链交易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牛似虎,方继华,苏明政.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7,(1):64-66.

[2] 史金召,郭菊娥.互聯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与国内实践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16.

[3] 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4] 夏立明,宗恒恒,孟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1,(10):73-79.

[5]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194-206.

作者简介:赵惠(1989-),女,山东省滨州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7-1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大数据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商业模式考验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