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准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的性质

2017-11-15 13:01
金融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参与率户籍制度红利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近日撰文指出,供给侧结構性改革的性质,可以从其目标,即提高潜在增长率来理解。

分析表明,劳动参与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为潜在增长率赢得0.88个百分点的改革红利;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则可以赢得0.99个百分点的改革红利。蔡昉指出,这方面的改革包括: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和交易费用的政策调整,从体制上拆除不利于竞争的进入和退出障碍等。

由于上述改革着眼于供给侧,无须过度倚重需求侧的刺激政策,因而也降低了金融风险,因此可以打破穆迪分析人员斯卡特提出的改革、增长和稳定的“不可能三角”。

蔡昉认为,推进改革接下来要做三件事:第一,真正认识到改革是有红利的,改革和增长不是此消彼长、有此无彼的关系,改革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至少户籍制度改革能够做到这一点。第二,在改革成本和改革收益不对称的现实下,必须做出恰当的制度安排,让大家分担改革成本,分享改革红利,预期明确才可能推进改革。第三,改革要把目标定在机制和体制的变化上,而不要用指标来考察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着眼于让真正意义上的资源重新配置,推动城镇化,获得改革红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率户籍制度红利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城镇化下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