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7-11-15 03:18:07
纺织服装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服装行业柳州服装

陈 丽

(广西科技大学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陈 丽

(广西科技大学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结合地方产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提出从企业认知到专业技术提升,进而进行服务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检验。

地方产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实践教学

目前,围绕“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要政策,高等院校的办学思路逐渐转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最为关键的环节[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服装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其培养方向应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为目标,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为核心,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 我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 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广西科技大学)服装专业的实践环节仍以教学需求为目的来设定,以2012级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我校服装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大三下学期有2周的实践课程,然后就是大四的毕业实习。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分布比较均匀,涉及面广,与理论课程结合紧密。比如“服装面料市场考察”和“服装材料学”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学完理论知识后进行面料市场考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面辅料的认知,在以后的“服装结构工艺”以及“服装设计”等相关课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面辅料。“纺织服装企业考察”和“服装厂生产认知实习”则是与“服装机械原理”“服装生产管理”“成衣跟单管理”等课程结合在一起的,旨在让学生看到实际企业的运作模式。8周的毕业实习时间较长,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实际操作一段时间,既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是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表1 2012级服装专业集中实践环节

我校地处广西柳州,服装产业基础较薄弱,虽然纺织服装产业是广西地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之一,但是目前仍处于零散状态,以小型企业及作坊形式为主,对我校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带来一定的限制。根据地域产业状况及表1中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我校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安排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上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定虽然让学生对企业及市场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从大二开始,会造成学生专业认知上的误区。大一新生刚刚入学,虽然第一学期开设了“服装概论”课程,但是仅仅从课堂上了解服装行业是远远不够的。我校服装专业大一开设有绘画基础课程,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服装专业是要有艺术细胞的,不会画画可能学不好服装专业,对服装相关岗位很模糊,甚至有转专业的想法,认为自己学不好。

(2) 与地方产业脱节。在上述的实习安排中,教学目的着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而没有考虑如何对接地方产业,培养地方需求的人才。虽然服装企业考察和服装厂认知实习一般会选择广西相对比较好的企业,但是学生人数众多,整个过程也只是走马观花,很多学生最终随便写个总结应付了事。

(3) 实习经费少,难以调动企业及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实践教学的经费一般比较紧张,有时候还需要学生自己负担一部分,而此种实习学生认为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排斥心理。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学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有时候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安排,因此企业也不太愿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因此,必须对目前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今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真正融入企业生产的实践锻炼机会,另一方面要考虑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实现校企互惠双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 我校服装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很多产业转移到了广西地区,其中就包括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业。柳州的纺织服装业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其规模和效益均占广西纺织业的40%以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柳州纺织服装业虽然曾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历经市场的淘汰和筛选后,纺织服装行业仍然保留着纺纱、织布、印染、印花、制衣和销售等全产业链生产能力以及一大批行业民营企业,延续着柳州纺织服装行业的优良传统。然而,广西的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非常匮乏。就我校服装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后大多到珠三角一带就业,原因在于该地区服装产业发达、机会多,而柳州本地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规模小,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难以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导致既引不了人才,也留不住人才。由于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柳州服装行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服装行业发生着巨大变化,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升高,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服装产业逐渐向东南亚转移,也形成了服装技术人员的返乡潮。如何把这些人力资源和本地行业优势组合起来,并且与地方高校结合,培养出能够满足地方产业需求的人才,引起了政府和当地企业的重视。2014年10月,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到以轻纺产业为主的柳州市柳北区沙塘工业园区调研时指出,柳州纺织业要凤凰涅磐、再创辉煌。2016年1月柳州针织行业协会诞生,成立之初就有116家企业加入,并且与我校服装专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多项联合培养计划也开始酝酿和实施。基于此,我校服装专业应积极对接柳州针织行业协会,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导向来完善服装专业的相关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型人才,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

三、 我校服装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校服装专业和柳州针织行业协会对接以后,在整个四年本科专业教育期间,实践教学可遵循“企业认知—专业技术提升—服务创新”模式,即大一的本地企业认知实习,大二、大三的专业技术提升实践,大四的毕业实习则利用之前所学知识服务创新于地方企业。

1. 企业认知实践教学

通过和柳州针织行业协会协商,选取柳州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企业,安排大一学生去企业考察。在考察前,带队教师和企业共同制定计划,设计参观流程,让学生对服装企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服装企业设有什么岗位,各岗位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同时,针织行业协会的技术人员向学生详细介绍柳州服装企业状况及纺织服装市场情况,使学生对本地服装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可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末,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服装概论”课程,对服装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安排1周时间,即2天企业考察,1天本地纺织服装市场考察,1天广西及柳州纺织服装行业了解,最后1天总结并讨论学习心得。经过此环节的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也能够很快回忆起所讲知识的应用场景,学起来更有积极性。另外,学校也能对本地服装企业的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培养地方产业所需的人才奠定基础。

2. 专业技术提升实践教学

在大二、大三期间,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已经比较全面,大二可根据所学专业课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服装面料市场考察”。大三结束,专业课基本教授完毕,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完备,为迎接大四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个阶段的实习应该脚踏实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由于广西的服装业不太发达,为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专业技术,建议把实践课程安排在暑假前并利用一部分暑假时间,集中1个月的时间到省外合作企业实习,比如南京、杭州等。在服装业发达的地区实习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了解发达地区的服装业动态及市场需求,进而应用于广西地区纺织服装行业。经过此环节的实践教学,学生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哪方面知识需要巩固,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是什么,广西纺织服装业的不足在哪里,这样在大四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才能有所创新。

3. 服务创新实践教学

服务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该实践教学模式的重点,安排在大四的毕业实习期间,以本地企业为主。大四的毕业实习时间最长,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在前面认知实习的基础上,加上完备的理论知识,实习就不能仅停留在认知上,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利用这次实习机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规划,另一方面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能够运用所见所闻所学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或建议,并且付诸实施,检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

本次实习要求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即学生根据前期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及理论知识架构,结合本地企业需求制订实习方案,比如针对某个生产流程、生产技术或者设计方案提出新的方法见解,由教师、学生和企业带教师傅一起进行研发改进,从而获得企业的认可。这就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结合地方产业,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了解前沿状况,带着问题、带着创新精神去企业实习。这一实习模式得到企业的认可,学生也在感兴趣的领域内得到提升,为毕业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 实践教学效果

该模式在2015年7月开始实施,实施对象为我校2012级服装专业学生。

1. 专业技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2015年7月,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上述实践教学模式中的第二个环节,即专业技术提升实践教学。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下学期,结合暑假,共1个月时间。

该实习在两个地方同时进行。一班14名学生到南京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该企业以生产户外服装为主,企业管理比较规范,产品以品牌户外装为主。14名学生实行分组轮岗专业技能实习,分别在技术、裁剪、缝制及后整理车间,最后2周为自由学习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公司各个部门自由实习,有意向的学生可画出户外服装效果草图,根据草图在公司领取面辅料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在公司实习期间,能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熟悉品牌户外装质量标准。因为地处南京,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大型的国际展会,比如2015年7月23至26日在南京举行的第10届亚洲户外用品展览会,学生能够接触先进的户外装品牌,开阔眼界,再结合生产实习,融入创新理念。实习结束后的毕业设计有2名学生做户外装设计,由公司提供面辅料,最终获得了毕业展演二等奖的好成绩。二班20名学生到杭州某知名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分为两组,10名学生在针织部,10名学生在梭织部。因为时间较短,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岗位,大多为生产一线岗位。工作之余可以和其他学生交流不同的工作感想。该企业是一家集丝绸印染、后整理以及成衣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世界一级连锁零售商和国际顶尖服饰品牌的专业提供商,企业具有“时尚大气、环保节能、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卓越”的特点。学生在公司实习期间见证了公司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管理、优良的产品,学到了不少服装前沿知识。另外,学生还利用休息时间考察了绍兴柯桥面料市场,了解了很多新型面辅料。

2. 服务创新实践教学效果

2016年3月,在柳州针织行业协会和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上述实践教学模式中的第三个环节,即服务创新实践教学。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共2个月时间。服装专业2012级有10名学生选取了柳州两家企业,分别从事销售、设计、生产厂长助理、制版等岗位工作。有2名学生担任销售一职,他们曾在南京实习过,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具有品牌意识,能够提出提升品牌效应以促进销售的理念。1名学生曾在南京企业技术部门学习过制版,在柳州企业担任制版师时,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运用所学技术帮助企业规范制版工作。1名学生担任厂长助理一职,他曾在杭州企业车间实习过,因此也提出了先进的生产车间管理理念,帮助柳州企业规范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该实践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已做好实施计划,暑假有一部分大一、大二学生参加,2017年新生也将在入学后的12月份参与进来。

五、 结语

本着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服装专业与柳州针织行业协会对接后,在实践教学环节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从初步的认知到专业技术的提升,再到服务地方企业的创新实践模式,既吸收了服装行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又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促进了地方服装行业的发展,同时还完善了服装专业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模式实践一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以期最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实现共赢。

[1] 孙会楠,禹永植,郭宏.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6):46-48.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266,2017JGA226)

陈 丽(1978—),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人体科学。E-mail:chenli2609@qq.com

G642

A

2095-3860(2017)05-0418-04

(责任编辑:吴文英)

猜你喜欢
服装行业柳州服装
《纺织品 遮热性能的测定》等9项纺织服装行业国家标准发布
2022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中国储运(2022年2期)2022-02-23 04:10:44
让人心碎的服装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9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49项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将于2016年9月1日实施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