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力培育”开启学校德育的“诗和远方”

2017-11-15 05:45陈卫兵
中小学校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培育德育校园

◎ 陈卫兵

“生活力培育”开启学校德育的“诗和远方”

◎ 陈卫兵

要推进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研究校本课程。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立足于 “生活力培育”特色的推进,通过“至真”立德课程的实施,“文武”活力课程的开发,多方合力的德育路径拓展,构建了“生活力培育”拓展课程的宏观体系和学校德育运行样式。

课程开发;课程样式;德育路径

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针对目前的学校德育现状,我们一方面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思想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另一方面,目前德育工作中脱离现实生活,形式化、说教化的倾向还相当严重,以致影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德育和管理必须不断完善和拓展德育课程资源,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育人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施。

笔者所在学校在“生活力培育”课程开发上聚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三个层面,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含了“至真”立德课程和“文武”活力课程,体现了学校文“武”相融,溯“原”求真的学校课改理念,以实现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锻炼、学有特长”的“四会一有” 智慧武中人,推动学校可持续优质发展。在各年级的德育目标上,初一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希望在这里孕育;初二年级:走好青春第一步——快乐在这里延伸;初三年级:选好人生第一步——成功在这里起航。充分体现年龄特点和学生身心需求,形成螺旋上升生态培育架构,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独特深入的经历,实现认知力、实践力的自然习得,生命活力的自然绽放(见图1)。

图1 “生活力培育”拓展性课程

一、“至真”立德课程的实施

学校对德育、团队活动和心理健康课程等进行整体设计,紧紧围绕学校的“真实美勤严”五字校训,体现出溯“原”求真的办学思想,回归教育的本真,构建与课程相互呼应的生活德育和心育的目标体系和实践体系,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体现核心意识:学生经历。在这样的主题教育体系引领下,学校的总体及阶段性目标都很明确,各类活动也因明确的目标而形成了合力。学生在这样活动过程中,既明晰了品格完善要求,也经历了完整的过程体验。在总体引领与共同推进中,校园教育空间、生活力培育空间得以更大的拓展。

同时,学校将德育和心育活动的主题领域、能力培育目标与学校的日常活动、开放空间、四季环境整合,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出整体规划,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纵向发展和每个月不同主题的横向发展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逐步形成武原中学校园实践活动月历。在组织各类德育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自主,融合初中生多种职业生涯体验,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的生活力培育(见图2)。如垃圾分类减量、捐书活动、暖风义工社公益活动、学生爱心义卖活动等。学生经历:筹建组织—过程设计—发出倡议—实施指导—活动反馈。又如全员运动会,我们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理念,师生全员参与,自主报名,统筹安排,每届的运动会会徽等由学生自主设计再海选,运动会设置了许多新的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既锻炼了学生身体,也提升了学生的各种素养和能力。

图2 武原中学“长程式”校园实践活动月历图

二、“文武”活力课程的开发

学校“文武”活力课程的开发,首先确立了德育的主导价值——生活力培育,以此作为学校学生培养的核心追求,传承了前期开发“生活·能力”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资源,围绕文“武”相融的理念,分生活素养类、生活技能类、生活品质类,构成层阶性的拓展性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对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目标培养。

其中包括“气象和天文”、“经典阅读”、“盐邑书法”、“英语剧本秀”、“海韵之声”以及“花式篮球”、“动感足球”、“武术和韵律健美操”等20多门课程,学校与此相呼应,同时推出班级间的足球和篮球联赛,以及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还与县体育局、司法局,核电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武动亮剑”、“武中说法”、“核协创新坊”等特色课程,以上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聚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融入了德育的元素,使学生在这些课程的阵地上,提升生活认知力和实践力,最终滋养生命成长的活力,形成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推进活力校园建设。

三、多方合力拓展德育路径

(一)颐养身心的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开发

学校坚持以“整体规划、分项设施”为目标,营造环境美,艺术美,文明美的环境。注重校园生活力培育特色的大环境建设,创设立体、互动、温馨的校园环境,使每一幢建筑、每一面墙壁、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棵树木、每一片绿荫都能体现学校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环境系列。学校主要道路、桥梁、雕塑小品等建筑都分别标以体现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名称,特别是主要建筑物,如行政楼——“弘毅”,教学楼——“崇真”,实验楼——“求实”,生活区——“奉严”,艺术楼——“馨美”,体育馆——“砺勤”,图书馆——“潮源”,报告厅——“思齐”,都暗合“真实美勤严”等办学理念。

文化栏目系列。形成了校园文化十大阵地:一是校园文化厅。二是“两刊”,教师的《武中教师德育论坛》与学生的《东方潮》社刊。三是“两栏”,“校园之声”与“文化走廊”。“校园之声”由学生自编自播,成为了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深度关注校内外动态、展示自我的青春舞台。“文化走廊”达成“兼容并蓄”多元文化的积淀。四是“三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五是“两园”,书香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

榜样系列。学校开展“十佳”系列评比,涉及学生学习、品格、技能、作品等四个方面三十多项,如“十佳学习标兵”、“十佳孝敬标兵”、“十佳劳动标兵”、“十佳体育标兵”、“十佳歌手、乐手”、“十佳劳技制作能手”、“十大校园课本剧”等等。系列十佳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以榜样引领学生的发展。

(二)项目学习下的社团活动和综合创新实践

项目学习的社团活动和综合创新实践,学生需要经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了解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实施活动给予同学们的不仅是将来做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能就是同学们将来所要做的事情本身。

学校以“生活力培育”为指向,相继建有东方潮文学社、小记者团、海韵合唱团、文史团、机器人小组等各类社团,在联系生活和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多元研习内容,形成了“小组自主开展项目学习→导师指导下深化项目学习→项目成果→精品成果”金字塔式的研习路线图。该路线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出发,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在“尝试—探究—改进—展示”中体会学习的成果,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如组织学生开展“二史一情”(近代史、现代史、基本乡情)教育,开发“生活力培育”地方资源;组织乡土地理考察,地方文化探寻,公民意识体验活动,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走近自然,走进社会;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考察小论文),自觉宣传生活常识,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改善家乡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

学校也将体艺2+1及午间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充分给予学生,使其施展才华。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多样的,所获得的历练也是多样的。

(三)家校教育协同和社会化项目融合

学校积极探索家校、社会合作教育的途径。对不同年段学生家长开设不同主题的家长学校课程,真正发挥家庭教育职能。同时,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建立家长教育资源库,开展职场体验活动和职业生涯咨询活动。

学校还与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建立固定联系,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生活力培育”工程,如举办“交通法规驻心中”、“我与税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进社区送温暖”、“五水共治,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等活动、以及“雏鹰假日小分队”、军营生活之旅、逃生技能演练、科普和环保节能减排等主题活动,拓宽“生活力培育”的渠道。组织学生开展“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活动,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活力培育”拓展课程的育人体系,总体上体现了学校“文‘武’相融、溯‘原’求真”课程价值观,有利于拓展学校的德育资源,使德育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活动更具操作性,其中也蕴含培育初中生的生活认知力和生活实践力,助推初中生生命成长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推进活力校园建设的效能。

G423.07

B

1673-9949(2017)10-0055-03

(作者: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教科室主任、浙江省嘉兴市第五批名师)

[责任编辑:孙燕兰]

猜你喜欢
培育德育校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